嘉兴市政协编撰出版《运河名城·嘉兴》
《运河名城》丛书。摄影 张刚辉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清代嘉兴籍著名诗人朱彝尊所作的《鸳鸯湖棹歌》,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大运河的秀美。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京杭大运河像一条玉带,经姑苏、穿长虹,由北向南进入广袤的嘉禾大地。大运河纵贯嘉兴全境,流经秀洲、南湖、桐乡、海宁四区(市),全长约110公里。流淌千年的运河,不仅成就了嘉兴“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历史地位,更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
今年市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政协嘉兴市委员会编撰的《运河名城·嘉兴》带着浓浓的墨香,终于与读者见面。该书共计40万字,收录200多幅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运河名城嘉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这项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市政协多年来对嘉兴运河文化持久的关注,饱含着编撰人员的大量心血和汗水。正是他们用三年时光辛苦耕耘、默默付出,才让这本历史著作如同一朵鲜花,灿然绽放……
参与丛书编撰助力运河申遗
“大运河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悠悠千载,运河水滋养了两岸人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运河名城。”2007年,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大运河沿线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商定,协作征编出版《运河名城》丛书,全面系统介绍大运河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运河沿线各城市独特的文化品格和魅力,进一步推动大运河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嘉兴市政协一直致力于运河的保护和运河文化的传承,通过编撰运河文化书籍,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大运河申遗,提高大家保护运河的意识。”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9月、2009年8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先后两次下发《关于征编出版<运河名城>丛书的方案》,从组织机构、收录范围、征编内容、编辑体例等方面都作了规定。
据了解,编撰出版运河相关书籍,一直是嘉兴市政协文史工作的重点。2007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运河沿线8个省35个城市政协文史委通力协作、组织编撰《中国大运河》画册,记录包括嘉兴在内的35个沿运河城市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自然风光。根据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要求,嘉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进行搜集整理,提供了大量关于运河嘉兴段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为了系统展示嘉兴运河的历史风貌,增强社会各界对运河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同时配合大运河申遗,2012年初,市政协又编辑出版了《运河名城嘉兴》画册。
“这两本画册出版后,我们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征编方案,编一本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嘉兴运河文化的书籍。”据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编好《运河名城·嘉兴》一书,2012年,嘉兴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协主要领导任主任,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政协分管领导、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有关部门分管领导、运河沿线各区(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和有关专家为委员的编辑委员会,正式准备编撰这本意义深远的历史著作。
历时三年艰辛编者五易其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句评说反映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艰辛。同样,编撰《运河名城·嘉兴》也十分不易。市
政协三年磨一剑,五易其稿,才最终完成这部恢弘巨著,将运河名城嘉兴系统全面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2012年7月,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制定了编辑方案,联系撰稿人,拟定编写纲目,开始了丛书编撰这一庞大的工程。2012年11月,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纲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从2012年底开始撰写书稿。为了保证《运河名城·嘉兴》这本书的质量,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召开审稿会,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又对书稿进行了完善。
“大运河是嘉兴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嘉兴,见证了嘉兴的成长和变迁,繁荣了嘉兴的城乡经济,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可以说,大运河是嘉兴的生命之河、繁荣之河与人文之河。”《运河名城·嘉兴》特约撰稿人之一的张晓平告诉记者,深入研究嘉兴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宣传嘉兴的运河文化,展现嘉兴运河独特的文化品格和魅力,不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当代嘉兴人责无旁贷的职责,“编撰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一个收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2015年1月,《运河名城·嘉兴》经审定后,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序、概述和嘉兴运河的历史、嘉兴城的发展、嘉兴运河的历史轨迹、嘉兴运河边的历史事件与名人、嘉兴运河保护和城市展望等7章以及后记等共10个部分组成,全面展现了嘉兴运河肇始、发展和嘉兴城市因水而生、因河而兴的历史,涵盖了嘉兴城市发展、运河变迁、航运事业、文化风俗、名胜古迹以及文人对运河的描述和赞颂等内容,是一部系统反映运河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著作。
传承运河文化助推旅游开发
长虹桥、嘉兴三塔、月河历史街区……翻开《运河名城·嘉兴》这本装帧精美的图书,一篇篇文章行云流水,诉说着一个个与运河以及嘉兴城市相关的故事;一幅幅照片引人入胜,展现着嘉兴运河的前世今生。
在嘉兴运河的历史遗迹篇章中,专门对各类遗迹进行了分类:文物遗迹、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古镇、名人故居、风景名胜。在嘉兴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篇章中,对皮影戏、灯彩、嘉善田歌、南湖采菱歌等民间艺术以及网船会、嘉兴南湖荷花灯会等民俗风情构成的嘉兴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系统呈现,这些遗迹和非遗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也勾起大家前去旅游探访的兴趣。
“大运河不仅促进了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及自然人文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市委书记鲁俊亲自为《运河名城·嘉兴》作序。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嘉兴一直非常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2002年以来,嘉兴加强了对运河遗产的保护工作,编制实施保护开发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运河遗产保护取得长足进步。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嘉兴境内110公里运河河道全部入选其中。
市政协希望通过《运河名城·嘉兴》这本书,帮助读者充分认识嘉兴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推进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传承运河文脉,延续古城风貌,从而真正把嘉兴建设成为一座有形有神、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运河文化古城、名城。
“大运河申遗成功,嘉兴段运河遗产的多个点(段)进入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嘉兴段运河的保护迎来新的起点。同时,世界文化遗产这块‘国际金字招牌’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这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政协主席高玲慧希望嘉兴紧紧抓住大运河申遗成功契机,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她表示,市政协将继续关心、关注嘉兴运河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为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