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论英雄”的“嘉兴经验”将全省推广
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单纯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工业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为此,嘉兴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自2012年以来,嘉兴市已经累计腾退低效用地3.42万亩,在已腾退土地上累计新进项目277个。与原项目相比,新进项目亩均销售收入提高6倍,亩均税收则提高了8倍。
上周五,在全省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在嘉兴召开。会议上,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的“嘉兴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
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初获成效
如何退出低效落后的土地、提高存量土地资源效率,2010年前后,嘉兴一些县(市、区)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探索。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两退两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嘉兴市范围内拉开了全面实施“退低进高”的序幕。
号角早已吹响,如今嘉兴市工业绩效评价工作成效明显。比如,平湖关停淘汰浙江潜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腾退80亩低效用地,引进了浙江传化天松新材料项目,将亩均销售收入由原来的400万元增加到1558.2万元,亩均税收从原来的23.6万元增加到62.5万元。在嘉善,城西砖瓦厂10.4亩的闲置土地被收回,出让给了浙江天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0套10兆瓦太阳能光伏提水系统及15万盏LED锂电矿灯、250台智能型充电架的生产能力,预计亩均税收将增加到250万元……
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在嘉兴市营造了“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的氛围,强化了亩产效益理念,“2012年以来,嘉兴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3.42万亩。在加快腾退低效用地的同时,着力引进高效优质项目。目前已累计新进项目277个,占地10734.5亩,其中新进亿元以上项目151个,新进规上项目161个。相比原项目,277个新进项目亩均销售收入为714万元、亩均税收达40万元,分别提高了6倍、8倍。”
在推进会上,省经信委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在全省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落实差别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不同类型企业
用水、用电、奖励政策不同
嘉兴工业企业“退低进高”的加速推进,得益于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的建立、政策体系的完善以及其相应倒逼措施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嘉兴市、县两级联动,市经信委、国土、环保、国地税、统计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对嘉兴市范围内所有规上工业企业以及实际用地3亩以上或租用厂房2000平方米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地毯式”绩效调查。根据对各企业近3年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税收5项评价指标的加权统计,计算出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分,并据此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B(鼓励提升)、C(监管调控)、D(落后整治)四类。
通过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并在城镇土地使用税、电价、水价、各项奖励优惠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鼓励优质企业优先发展,倒逼低效企业关停淘汰、异地转移或就地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出创新举措。
2013年,海宁在浙江省率先建立系统性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去年,该市根据第一批执行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完成了1930家工业企业的综合评价,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用电、用地、用能、排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一年多下来,海宁经济增长有了新动力。”海宁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说。
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表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的“嘉兴经验”成效明显,对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在空间资源与要素制约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是通过‘腾笼换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工业发展方式从传统的‘铺地毯’式数量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传统‘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向新‘三高一低’(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高端化、低碳化)转变。”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