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改十条”开新局
编者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强调,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杭州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在省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市四套班子和106个市直单位以动真碰硬、一鼓作气的态度抓整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起本报围绕杭州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创新完善综合考评机制、行政体制机制完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振干部“精气神”、正风肃纪强化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推出一组系列报道。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格局。一座城市的发展战略,关系着千千万万百姓的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去年11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常委会根据前期听取意见、查摆剖析,梳理出了“近期重点整改的10个问题”。其中,“加强对杭州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列为之首。
立行立改,务求实效。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市委书记领衔挂帅、立即行动,分析问题、深入调研,在运筹帷幄之中,杭州改革发展蓝图步步呈现。
集思广益寻良策
掌握实情方能科学决策。民主生活会刚刚结束,市委会议室里,就接连迎来了杭州市各个职能部门的“掌门人”,以及省、市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会议主持人正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
与以往会议不同,这些座谈会更多地不是听汇报、听成绩,而是找问题、求思路,对近年来杭州市发展定位、思路举措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基层调研也在同步进行中。企业车间,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建设工地……几个月里,龚正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鸿铭等市领导奔波的足迹遍及了杭州各个区县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
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
市委常委会对杭州形势作出了“三个新”的判断,即杭州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面临新挑战,要体现新要求。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趋缓、发展后劲不强等杭州发展要解决好的五大重点问题,以及治水、治堵、治气和提高垃圾处置能力等城市治理中的四个难点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一份《新阶段杭州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讨论稿)》目前已正式成文,力求体现中央和省委要求以及杭州自身实际,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又坚持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
深化改革再出发
“杭州要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龚正说。
2014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一份刊印着《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的报纸,在杭州干部群众手中传阅。
《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民营经济强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杭州、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杭州“改革十条”。
“不搞面面俱到,很实用,很有杭州特色。”许多与会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这样评价,并纷纷“对号入座”,找到领域内的改革内容——
“杭州工业和信息产业如果不走转型升级,是没有出路的。”市经信委负责人认为,《决定》提出要细化“创新型经济30条”、“信息化10条”,完善转型升级长效机制,说到了点子上。
文创产业平台和服务体系的完善,让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建敏看到了事业发展的更大希望:“我们从发展养鱼业,到发展淳鱼文化休闲旅游业,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更提高了竞争力。相信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正如与会人员说的,“杭改十条”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没有另起炉灶、没有新喊口号,本身就是对“四风”问题最好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促发展
改革,并不会一帆风顺。“在改革创新的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态度非常明确,旗帜鲜明支持改革,鼓励创新。”龚正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表示。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等7项制度,不仅明确了政府职责,厘清了各级政府的权责边界,更明确地提出了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时,市政协党组也出台《政协杭州市委员会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10项机制。
在谋划新一轮改革“蓝图”之时,杭州正在通过“建章立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