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本土专家学者座谈“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
5月8日下午,市委政研室、决咨委和人民网联合举办帕累托沙龙活动,研讨新常态与“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在“温州模式”提出3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温州一批本土专家学者就“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出最新的看法和主张。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潘黄星,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晓春,市委政研室原主任郑达炯,温大商学院院长张一力,市委党校副校长潘忠强,市委党校图书馆馆长任晓,温职院图书馆馆长唐高平,温职院时尚设计系党总支书记吴建明等参加沙龙并发表观点。
>>>部分观点整理
四个视角看“温州模式”
潘黄星(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温州人在新常态下重提“温州模式”,我个人认为我们更应该采取的是自下而上或者上下结合这样的视角来看“温州模式”,要站在温州的角度,要站在温州人的角度,要从温州的利益出发来思考“温州模式”,要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来检讨“温州模式”,我个人认为看温州模式有几个角度。
第一个视角,“温州模式”可以把它理解成温州的神话。从“温州模式”对温州人的心理影响来讲,它具有一个创世神话的一些特质,更多体现的是一个精神遗产。第二个视角,可以把“温州模式”看作一种历史传说,有些学者就把它当作一个历史遗产。第三个视角,“温州模式”是一个发展道路。第四个视角,“温州模式”是一种商业模式。
“温州模式”是一种城市气质
王晓春(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说,温州的手工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传统的推动和国营企业的缺位下,温州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摇篮。“温州模式”的兴衰变迁和创新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化的艰难突破和革旧维新。
“温州模式”是一种城市的精神和城市的气质。“城市如人”,人有气质,城市也有一种内在的气质。维也纳是一座音乐之城、佛罗伦萨是一座绘画之城,这些特色的文化因子就是一座城市的根本。一提温州,大家都知道温州是一座商人集聚的城市,一个重商文化的商业之城。
“温州模式”本质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同
郑达炯(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温州模式”的本质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样的,就是国家的开放政策激励了人民,人民最大强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不长的时间内达到了自身发展的目标。
“温州模式”今后的发展要特别关注产业和人,应该抓住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认真地把温州产业“低小散”的问题解决好。
说温州产业“低小散”有误区
吴建明(温职院时尚设计系党总支书记):我觉得说温州产业“低小散”是存在误区的。一个小企业,它能活下来说明它是有市场竞争力的。
我是乐清人,乐清电器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到一个县,就是正泰的代理商了,他是独立的决策主体,也是连锁店之一。我觉得“低小”不能讲,应该讲“散”。
“温州模式”精神的核心
就是创业创新
张一力(温大商学院院长):对“温州模式”,经常会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我觉得讲模式还是可以提精神,因为模式最核心的还是精神,也就是李克强讲的创业创新精神。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