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价值观浸润“最美”土壤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5-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日前,建德市明珠小学手语社团的老师许杏芳教学生手语操动作,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中帮助身边的残疾人。通讯员 宁文武摄
 

  作家梁晓声曾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龚正曾用梁晓声的这句话,阐述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观点——

  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最根本的就是要让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的内心。当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

  杭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社会秩序的整合,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生产、生态、生活文明的现代化新发展,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弘扬、维系、支撑与引导。

  近年来,杭州强化思想认识、强化行动自觉、强化合力推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杭州落地生根,凝聚起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每天买菜绕路走,是北山街道友谊社区王红袖这两年养成的习惯。“西溪路这里的墙面特别好看,来这里绕一圈、看一看,文明礼仪耳濡目染,心情也会变开朗。”

  首善之区,美丽墙景是幸福的生动写照。西湖区利用墙体、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等各类阵地,制作公益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新美谈。

  这些墙景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国梦、节俭养德、五水共治、敬老爱幼、爱国敬业、二十四节气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益广告为主,生动美观,浅显易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有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不走过场。

  于是,杭州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起点,创造性地推出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结合每个月重要节庆日的思想文化主题,确定全年12个月的主题关键词,使价值观教育变得可亲、可感、可触。

  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搭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成功地搭建了价值观与大众间的桥梁,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杭州模式——

  “企业,文化是根基,功夫在诗外”,“我们不单单是丝绸文化内容的开发商,也是把文化的开发与艺术的创新进行结合的拓荒者”……一句句企业文化信条和管理理念,彰显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烙刻着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下城区在文创企业中开展了核心价值观进公益讲坛、进演艺舞台、进管理理念、进文创产品、进传承培训的“五进文创”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管理信念、写进企业文化、刻在员工脑海。

  不久前,杭州经典诵读读书会第十三个公益诵读点,在佑圣观路上的上城区社区学院206教室正式成立。这个由九堡街道一群家庭主妇发起的读书会,如今已吸收了2000余位会员,还发展了130多位志愿者。而渐渐推广开来的相关公益诵读点和生生学堂、里仁学堂、涛声国学堂等德育教育阵地,正形成推动杭州全民读书活动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股正能量。

  杭州还建成了包括悦学体验点、水上流动书吧、农家书屋、爱心图书接力站等在内的实用性学习平台3000多个。以运河沿线为重点,联合有关高校,结合辖区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杭州推出了国学港、戏曲港、科普港、大学港等十大“学习港”,由点到线构成了“一线十港”的学习风景线,与“运河学习长廊”遥相呼应,满城书香成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杭州的培育践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专门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部署了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传承、文化礼堂建设、最美风尚培育、网络空间清朗、诚信建设推进等“六大行动”,如今已成为杭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

  文明之花绽放钱塘

  上周,市文明办启动第十一届爱心助考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增加了一项“微笑一个给他看”的倡议,倡议全社会的司机拒绝“路怒症”,也倡导奋战在各行各业第一线的人们笑着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多年来,杭州广泛开展“文明出行、爱心承诺”活动,在公交行业的带动下,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也纷纷加入了礼让行列,车辆“礼让斑马线”成了杭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微笑一个给他看”则成为活动的又一新亮点。

  抓文明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完善工作机制到形成工作常态,从建立齐抓共管格局到加强工作督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市人大、市政协发挥监督作用。

  近三年来,市委常委会、市文明委8次专题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听取创建工作专题汇报,深入一线指导,提出明确要求。

  杭州还制定出台首个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要求具体表述为“守规则、知礼仪、讲诚信、重责任”12个字,大力开展文明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市民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今年,《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也将启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杭州将巩固创建成果作为不断深化教育、提升素质的过程,作为不断解决问题、提振民心的过程,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升素质。

  从2012年起,杭州市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固定为“学雷锋为民服务日”,定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如今,小红帽、红马夹已经成为城乡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

  发源于临安的“农村文化礼堂”,如今已在杭城大地不断涌现。在这里,一场场文艺演出、民俗表演,一项项文化遗产和技艺的展示,丰富了农民朋友的业余生活。人们不仅可以凑热闹、图自在,还能聚人心、扬正气。

  像这样群众基础广泛、市民参与积极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杭州还有很多,比如在全国首创的“邻居节”、市民大学堂、清洁杭州百万市民大行动、“双千结对、共创文明”、公民爱心日等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投身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这份美丽的薪火传人。

  今年,杭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这座城市和市民们收到的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从2011年12月入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到今次再度蝉联,荣誉来之不易,凝聚了800多万杭州人民的心血,值得倍加珍惜。

  汇聚“最美”正能量

  “爱就现在,不要等待。”

  这是何俊斌发到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微信。4月3日晚上,这个就读于天津农学院的富阳大学生在直面车祸时,一把推开了身边的同学,自己却因反作用力被大巴车正面、直接撞击。同学获救了,他却在经历10天的生死抢救后,永远地离开了。

  然而,何俊斌并不孤单。在许多杭州人身上,都有何俊斌的影子。这些天,在大巴司机突然晕倒、母女二人意外落水、窨井盖洞口敞开的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义勇相救的凡人善举,一次次彰显道德的力量,让人们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大爱杭州,未曾等待,一直都在。这几年,杭州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

  2005年,杭州发起首届“感动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评选活动”。至今,100多位(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人物和群体,无数次地感动着杭州这座城市,从他们身上折射和散发出来的闪亮的人性光芒,给人温暖,教人向善,催人向上,成为人人争当“最美杭州人”的生动榜样。

  2012年至今,杭州持续开展了“争做最美杭州人,发现最美杭州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推进“最美杭州人”光荣墙(廊、栏)四级体系建设上榜,目前,各级“最美人物”已达4900余名,杭州市基层单位和群众推荐各类最美人物和道德模范2000多人,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杭州的“最美现象”也由此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今后,如何让这片孕育了众多“最美”的土壤,结出更多“善”的果实?近日,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出台了《杭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打造“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行动计划(2015-2020)》。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让美的种子如同蒲公英般不断播撒。”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在推动政策保障长效化方面,《行动计划》明确,未来要完成《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和《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的修订,市和区、县(市)两级都要出台道德模范关心关爱机制;在传播渠道全覆盖方面,市级媒体每年要宣传推出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100个以上,每年出版《最美杭州人》书籍,每年开展“发现最美”好新闻评选。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龚正指出:“就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最美杭州人’主题活动,让‘最美’从每一个人心底被激发,最终成为城市的风尚,升华为城市的精神。”

  所有的努力,就是要通过打造“最美杭州”精神文化品牌,不断弘扬“最美精神”、放大“最美现象”,汇聚起建设“美丽杭州”的道德正能量,为建设“美丽杭州”提供文化引领、精神驱动、舆论氛围和道德支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