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专版报道《柯城一江清水送杭城》赞衢州生态
夏日清晨,漫步在柯城信安湖边,薄雾蒙蒙,鸟语花香。湖面上,几叶轻舟摇曳;不远处,三两渔人垂钓;天边,一轮红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正破雾而出。在岸边的草地上,早起的市民们,有的舞剑、有的慢跑、有的骑车……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夏日黄昏,徜徉在柯城庙源溪畔,微风习习,杨柳拂堤。小溪里,三两小孩玩水嬉闹;不远处,一群野鸭上下翻腾;天边,几只白鹭正朝着夕阳展翅飞翔。在岸边的花丛旁,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跳舞、有的欢唱……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最美溪流”石梁溪上的司马堰景观堰坝毛云龙摄
在柯城,一江清水,是人们欢乐的理由,更是他们守护的对象。
“作为钱塘江上游地区,柯城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和下游地区保护好这一江清水,建设好浙江的生态屏障。”柯城区委主要领导经常这样说。
最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的感召下,柯城人以壮志断腕的勇气,以说干就干的决心,以干就干成的气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进行了一场“五水共治”,保护浙江生态屏障的攻坚战。
“这几年柯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乡村旅游,包括生猪整规,不光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做出了特色。”衢州市委主要领导在说到柯城时,如是说。是的,短短的两年时间,为了护住那一江清水,柯城关停各类污染企业71家,上百个投资额超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因环保问题被柯城拒之门外。全流域整治、全辖区生猪禁养、全方位保护生态……如今的柯城正按照“水清、水净、水美”的柯城治水三步曲的要求,在保护生态、治水护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最美溪流”庙源溪上的鲶鱼湾
一条河流的美丽蜕变
全省首创全流域治理模式造就“最美溪流”
“这里还是我认识的庙源溪么?小溪里又能钓鱼和游泳了?”回到阔别了两年的老家,柯城区九华乡九华村外出务工青年郑树才,对正在庙源溪鲶鱼湾垂钓的老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庙源溪,这条柯城区境内普普通通的河流,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经常来溪边垂钓的老者能给出一个答案。“我家住隔壁的万田乡,30年前就常到鲶鱼湾钓鱼了。”他说,以前钓鱼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10多年前,他家和周边其他村民一样开始养殖生猪,生活改善了,钓鱼也成了一种业余爱好,但庙源溪的水因为猪粪乱排渐渐变差,再后来,钓鱼要跑到更上游的地方。“现在好了,不仅村民们退养了生猪水质变好,而且政府还沿庙源溪沿线建起了公园,现在在鲶鱼湾钓鱼,真是一种享受啊!”
全流域退养生猪,是柯城区为了保护庙源溪而提出的一项措施。两年多前的庙源溪,可以说是猪比人多,流域内的两个乡镇人口虽然不到5万人,存栏生猪却有10多万头,且大部分都是家庭散养,废水乱排。庙源溪也因此成了柯城区内最脏最臭的河流。为此,柯城区一方面加快农村废水管网的建设,一方面帮助农民转产转业,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内的两个乡镇实行生猪禁养。
禁养生猪后,庙源溪的水逐渐干净了起来。“光水清了,还不行,我们要让这一溪清水成为村民眼中的风景。”去年,在庙源溪水逐步变清后,柯城区委、区政府开始实施对庙源溪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投入1.3亿元,打造城市公园标准的生态河道。
如今的庙源溪,处处是景:全长10多公里的河道,有20多条生态景观堰坝,河道两侧生态绿地、休闲游步道、骑行绿道蜿蜒曲折。每到傍晚,小溪边成了村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而庙源溪也成了我省首条按照全流域禁养、全流域整治模式,打造而成的“最美溪流”。
银杏树下的生态农家乐朱欣慰摄
其实,在柯城,像庙源溪这样实现了美丽蜕变的“最美溪流”,绝不仅一条。连接着衢州主城区和我省首个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题的“桃源七里”国家4A级景区的石梁溪,也是当前柯城区“最美河道”建设的一个重点。在庙源溪流域实现了全面的生猪禁养后,柯城区把庙源溪流域的做法推广到了全区,对全区的生猪养殖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如今除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养殖场外,柯城区已经基本告别了一家一户的生猪散养模式,生猪养殖这个曾经对柯城水体污染最大的因素已经基本解决。今年柯城区还将在全流域禁养的基础上,对境内另外几条小流域进行全流域综合改造提升,以期让柯城每一条小流域都能成为群众眼中的“最美溪流”。
一个山村的华丽转身
大地染遍绿色生态富了乡亲
6月28日傍晚6时整,笔者和两名友人漫步在柯城区北部山区七里乡桃源村边的公路上,发现这里热闹非凡。“王大叔,你也到桃源村白相啊?”“这里空气和水毛好,走一走都感觉年轻几岁!”一路上,操着上海、杭州等地口音的游客相互之间不断地打着招呼。
到今年5月1日,桃源村农家乐开张经营刚满10周年。从修路到关停造纸厂,再到发展农家乐,如今的七里,已经是有着“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特色的国家4A级风景区。
许多年前,桃源村所在的七里乡农民以土法腌制毛竹、加工低档生活用纸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1600元。土法造纸,污染了溪流,污水废水困扰着溪流沿线的居民。
当年,村民罗全富家中有3口腌塘,每次腌料时,需要放入5000公斤的石灰,把满满一塘的毛竹泡上一个半月,而腌制的石灰水就全部排入了溪流,这样的腌塘,全乡有1423口。
如今桃源村早已完成了平毁竹料腌塘和关停境内造纸厂工作,农家乐更是办得红红火火,仅有300多人的黄土岭自然村就有床位1200多张,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农家乐营业额近千万元。
游客在省内首个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桃源七里享受漂流
最近几年,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在柯城像桃源村这样,在依靠生态发展走出致富新路的村庄,越来越多。
走进柯城区万田乡冯坦村,你会发现溪水清澈,空气里弥漫着花香。然而曾几何时,这个村的田里、水里都是猪粪,弥漫着恶臭。因为全村人都养猪,这里的水根本就不能用。
“猪棚换大棚”这是柯城区针对像冯坦村这样养猪集中的城郊村推出的引导农民转产转业的新思路。具体说,就是村民如自觉拆除自家的生猪养殖大棚,可以从村里获得相应的生态蔬菜大棚,不仅如此,柯城区有关部门还上门为转型的生猪养殖户免费提供种苗、生态有机肥、技术培训、销售指导等服务。
不仅是“猪棚换大棚”,柯城区针对辖区内的不同情况,推出了不同的对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生猪养殖户进行转产转业。如今,有的村民放弃了污染行业,干起了电商;有的村民拆除猪棚,经营起了农家乐;甚至还有村民把原先的猪棚进行了重新翻修,建成了画室,赚起了文化钱。
由猪棚改造而成的画室毛云龙摄
一座城市的生态之魂
说干就干、马上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像样
“一不小心,就上了‘最脏河道’榜,真是不甘心啊。”日前,在慈姑垅溪柯城区万田乡慈姑垅村段的水闸处,该村村委会主任盛土木正在检查河道的保洁状况。
因为这段河道上了4月份柯城区“五条(处)最脏河道”名单,当天上午,盛土木和村支部书记一起被乡纪委叫去诫勉谈话,还要写检查报告。现在,他是来查看整改落实情况的。
“去年村里全面禁养生猪,又投入了十多万元,对原先的脏臭河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整治,村里的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也赞许有加。”盛土木说,今年以来,随着柯城区“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区其他地方的河道也越来越干净,区里评选“最脏河道”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上个月,在慈姑垅村段的水闸处,有少量上游漂来的垃圾没有及时打捞,这里就被列入了“最脏河道”。“稍不注意我们就落后了!我和村支书商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再也不能上‘最脏河道’这个黑名单了。”盛土木说。
每月通过定期巡查、在全区公开评选结果等方式评选“最脏河道”,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警告处分等相应问责,是柯城区在治水治污工作中按照衢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说干就干、马上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像样”的“四干”要求,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该举措实施以来,柯城区已经对20余名镇村干部进行了问责,有效地提高了干部投身治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治理污水,问题在水里,原因在岸上,关键在人心。最近几年,柯城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护水意识,除了每月评选“最脏河道”、设立曝光台,加强对干部治水护水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外,对水污染案件环保执法频频重拳出击,先后成立治水观察员、“轮值河长”、“五水共治”义务劝导队、生态家园协会等上百支治污护水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现实时长效管理。与此同时,该区还通过开展“好水如歌、赛水赛歌、全民治水”活动、举办“五水共治”专题农民画展、推出衢州市首部环保微电影《绿剑》等多种富有柯城特色的宣传形式,在群众中普及治水环保知识、激发环保热情,让全民治水在柯城成为现实,确保一江清水送杭城。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