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家训 传家风22:“宽容和理解”的魔力
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传统美德的传承相辅相成。好的家庭教育与好的学校教育相配合,是文化和道德传承的最佳组合。您家的家风是什么?什么样的家训让您受益?您有什么感人的家庭故事?这些,您不妨记录下来。
作品与照片发送至《衢州晚报》公共邮箱quzhouwb@126.com,也可关注衢州晚报小记者团“邵黎姐姐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送作品。一定要留下联系方式哦!
徐杰家的家风:理解宽容
通讯员徐杰
记忆中,关于父亲的事好像挺模糊的。因为在我未独立行走在社会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和母亲交流,遇上一些琐事也好,寻求经济支持也好,母亲通常是我的第一个选择,而父亲在这种角色竞争中一直是处于被“封杀”的尴尬中。
但,父亲对我的谆谆教导,我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是一个脾气极好的人,遇人遇事总是挂着一张笑脸;妈妈脾气急,经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火。
14岁那年,最疼爱我的爷爷刚刚去世,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成绩一落千丈。期中考试时,除了语文,其他课的分数不堪入目。回家后,得知我的成绩,妈妈就训了我一通。但是,妈妈说的那些理由我都难以接受,就顶了她几句,妈妈气得动手打了我,我越想越气,差点和妈妈打起来。
幸好老爸制止了我,“走,跟我出去走一下。”平淡的话语,让我顿时平静下来,走了大概十几分钟,爸爸一句话也没讲,我也不敢出声。
到了一块平地上,爸爸示意我坐下来,语气温和地问我:“现在心情好点了没?”我点点头。“那就好!跟我说说,这次考试怎么了?”我又有点抽噎起来,“爷爷走了,我很伤心,我想爷爷。”“原来是这样,没关系,很快就会过去的。我想爷爷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开朗向上的孙子,是不是?”我点点头。“你妈妈脾气是有点急,她忙里忙外的,非常不容易,她有时发火,也就那一下子,等她说完了,也就好了。作为男孩子,最好能够对别人多一点理解,懂得宽容。”听着这些,我渐渐回忆着家里的一些事情:每次妈妈发火,爸爸就忍让着,让妈妈说,等妈妈说完了,爸爸还会说一两句风趣的话,逗得妈妈转怒为笑,一次家庭矛盾也就在这样的理解和宽容中化解了。
爸爸在老家,经常做着木材、毛竹生意,每年五六月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有笋的时候,他要收笋;有毛竹的时候,他就要收毛竹。
那年,我8岁。爸爸因为忙着收购毛竹,自己家里的就没时间去砍,所以就请了村民帮忙。那天早上,帮忙的人早早地来到我家。“我今天比较忙,山上的毛竹就拜托你了。”爸爸说。
到了中午,因没看到帮忙的人扛毛竹下来,于是爸爸就趁着吃饭的空当,到竹林去看,我也跟着跑过去。到了竹林后,看到只有几根毛竹横在路边,那人却不见了。“答应了我们的事,怎么可以这样呢!”我气愤极了。“没事的,他肯定有什么急事。”爸爸平静地说着。
下午,那人来到我家,妈妈指责了他,可是,爸爸却拍拍他的肩膀,“家里是不是有急事?”“是啊,没砍多久,我老婆就来竹林找我,说儿子肚子疼得厉害,叫我抱孩子去卫生院看看。事情比较急,我就来不及跟你说了。”“没事没事,我能理解,你也别往心里去,下午有时间了吧?能帮我吗?”那人点点头。从中,我看到了“宽容和理解”的魔力,也深深敬佩着爸爸。
4年前,我初为人师,一下子变成了四十几号人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这样的工作节奏使我一时难以适应。学生的状况百出,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也时常有之。这时,我就会想起老爸的教导。只要我理解孩子,能够适当地宽容他们所犯的错误,他们也就会学习得更加自然,更加轻松。一上课,我就是老师;一下课,我也就换成了另外一个形象,用其他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大哥哥。陪他们笑,陪他们玩。如果同学之间遇到矛盾时,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处理,让他们学会理解、懂得宽容。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