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保所只有8名工作人员 要管理市区487处不可移动文物
沈曾植墓刚修葺好的样子
市级文保单位的石碑
墓碑前杂草丛生
沈曾植墓被挖开的洞
嘉兴清末沈曾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被誉称“中国大儒”。
他死后,被葬在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的沈宦墓地。1981年,墓被列为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政府拨款项对墓地进行大规模修葺,当时焕然一新。
不久前,沈曾植墓竟然上演鬼吹灯,遭到盗墓者的“光顾”,受损严重。
7月9日,秀洲区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通报古墓盗窃案的案情。已经有10名嫌疑人落网,并成功追回1件文物。
昨天,又从秀洲警方传来消息,绝大部分被盗文物已成功追回。
案件的发生让人遗憾。可是,市文保所只有8名工作人员,却要管理市区487处不可移动文物,人手严重不足。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我们是不是也该为这些宝贵的文物做些什么,让它们不再受到伤害?
古墓:村民很少去那里
上网搜索,沈曾植墓在王店太平桥村笮蔀自然村,嘉(兴)海(宁)公路边。然而,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没有设立路牌指引,外人寻找得费一番力气。
通往墓地的是一条狭窄的村道,道路一转能看到一块菜地。菜地没怎么打理,到处是荒草。
沈曾植的墓在菜地中间,有些荒凉。坟墓上长出了树木,高的达五六米。墓地周围是大理石铺的地,有的树木从两块大理石之间的缝隙中长出来。
一块刻有“嘉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花岗岩石碑,立在墓前,石碑后面注明:保护范围:全墓。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距保护范围线30米,北距保护范围线15米。旁边还有一块水泥浇筑的碑,上面写着“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81年立的。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石碑摇摇欲坠,字迹被风化得很厉害。
嘉兴市文物保护网显示,沈曾植墓所在地为沈宦墓地。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刻有正楷“沈宦坟界”,界桩高1.65米、宽0.325米。
沈宦墓地共有4座墓,面积约为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墓、沈曾植祖父沈维鐈墓、沈曾植父亲沈宗涵墓和沈宗涵女儿的墓。
跟沈曾植墓相比,其他3座墓的情况更不好,已被灌木覆盖。
笮蔀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墓地旁边就是坟地,村民很少来这里。
盗墓:疯狂至极
如果不是“6·12古墓被盗案件”的发生,外界对沈曾植墓的关注,绝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印象中或者资料中。
直到盗墓者在盗墓时引爆炸药发生巨响后,这处市级文保单位的现状才被外界所知。
“如果不是盗墓者来盗墓,沈曾植墓肯定会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案件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文保单位的重视。”案件侦破后,王店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说道。
7月9日,秀洲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一次盗墓的时间是在今年4月28日至30日,盗墓者潜入沈曾植的祖父沈维鐈的墓,盗走了帽子、朝珠、银簪子、朝服;第二次是在6月9日至10日,盗墓者挖开沈曾植父亲沈宗涵的墓,盗走了银簪子、玉器、手炉、铜钱等;第三次是在6月12日深夜,沈曾植的墓被炸开,幸而没进入。那个深夜的那一声巨响,村民的房子都震动了。
6月25日,5名盗墓者竟然又从江西返回墓地,因为在6月12日深夜炸墓后进入受阻,他们并不甘心。
记者了解到,盗墓者4月初就来墓地踩点,到最后落网,往来墓地多达6次,到后来竟然用炸药来炸墓,实在疯狂至极。
保护:大家一起尽点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曾植墓作为嘉兴市的名人墓地,于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保单位,对研究其生平提供了实证。2009年政府拨出款项,对沈曾植墓进行大规模修葺。工程完工后,墓地焕然一新。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墓地现在的状况和2009年拍摄的照片来对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沈曾植墓具体负责属于王店镇。据了解,王店镇文化站聘请了一名文保志愿者,要求经常去巡查。
该站的朱姓站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将加强对文保单位的监管力度。
“我们市文物保护所只有8个人,嘉兴市有487处不可移动文物,人手根本就不够。更何况,我们不是执法部门,很多时候会遇到尴尬。”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副所长盛杰辉很无奈,对于这次沈曾植墓被盗的事,他很惋惜。
沈曾植墓遭遇盗墓者后,嘉兴市文物保护所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王店。过几天,他们就会组织人员在沈曾植墓地的树上、电线杆上等安装监控。接下来,他们考虑给其他市文保单位也安装监控。
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爱惜、保护我们这座城市的每一处珍贵文物,甚至也可以当一名文保志愿者。
(本文图片由龙凌提供)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