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伪装成农民在梅园丘偷袭 我军16名官兵牺牲
梅园丘战斗纪念碑。(徐文杰 摄)
浴血奋战④
寻访地点:余姚市临山镇梅园丘战斗纪念碑
寻访内容:梅园丘战斗
讲述人:余姚市临山镇文化站站长赵顺峰
夏日,绿油油的稻苗在无忧无虑地疯长,田里不时传来蛙叫声。
在余姚市临山镇一片三面环山的稻田中间,是去年12月刚刚建成的临山镇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一角,有一块高约两米的纪念碑静静地立在草丛中,这就是梅园丘战斗纪念碑。
它诞生于1986年,当时,浙东人民为了纪念梅园丘战斗中牺牲的16名官兵,在战斗打响的地方,建起梅园丘战斗纪念碑。去年,临山镇烈士陵园建成,临山镇将纪念碑迁到此处,和英烈相伴。
“这几个字是‘暂三纵’的司令朱人俊亲笔写的,他到梅园丘纪念过烈士……”余姚市临山镇文化站站长赵顺峰对临山镇的抗战遗迹了如指掌,他指着石碑上的“梅园丘战斗纪念碑”几个大字说。
纪念碑的后面,用小字记录了1941年12月,“暂三纵”在余姚梅园丘与日军激战的经过,并介绍了“暂三纵”第三大队大队长陆阳等16人英勇牺牲的事迹。
赵顺峰说,要讲清梅园丘战役的来龙去脉,就得从“暂三纵”说起。从1941年5月起,党领导的新四军浦东抗日武装数百人,奉命陆续南渡浙东开辟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武装用“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简称“暂三纵”)的番号,朱人俊为“暂三纵”的司令,奚兴章为司令部副官,“暂三纵”下设五个大队。梅园丘战斗就是在第三大队及赶来援助的第二大队与日军间展开的。
1941年12月12日拂晓,大雾笼罩余姚十六户村一带,能见度仅几十米,驻扎在十六户村的“暂三纵”哨兵在浓雾中隐约发现几个运动的黑点,喊口令,没有人回应,便鸣枪示意,枪响后,发现也没什么动静。哨兵猜测可能是当地群众结伴下海涂去了,由于十六户村是钱塘江上的一个小港口,天不亮村民结队下海涂是常有的事。
枪声引起了“暂三纵”领导的注意,特意叫来哨兵询问,虽然得到“没什么问题”的回答,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觉得十六户已经不太安全了,便命令部队向东转移,主力部队在前,三大队断后,约定到余姚黄家埠集合。
“暂三纵”领导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几个黑点正是日本兵。原来,12月11日晚,十六户村一带下着雨,驻扎在上虞五夫一个中队的日本兵伪装成农民来到了十六户村附近,隐藏在当地农民引海水入盐田的水渠内,这些水渠冬天都是干涸的,正好可以躲在里面向外张望或在里面行走,哨兵看到的黑影,正是日本兵在水渠里行走时露出的身子。
我部队沿着四坵塘前坡向东移动,日军便在大雾的掩护下,沿北边的五坵塘后坡紧紧尾随。由于两座坵塘基本平行,又有大雾,我军没有发现日军。
日军抢先在梅园丘西北占领有利地形,当“暂三纵”主力部队已经走过梅园丘后,日军向断后的三大队开枪了。当时天将破晓,浓雾也正渐渐散去,三大队近80人的队伍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前。
三大队大队长陆阳立即命令队伍就地散开,并指挥一部分战士突围,一部分战士在他的带领下阻击日军。
在阻击中,陆阳右臂中弹,他顾不上包扎,用沟边芦苇和坟堆作掩护,还击日军。当陆阳跳越三米宽的河沟时,右腿再次中弹,掉到河沟里。他拉住河岸边的树桩欲爬上岸,日军的子弹又击中了他的后脊梁,生命垂危。副大队长陈三拜立即俯身伸手相救,不幸头部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
“暂三纵”司令部副官奚兴章上前把陆阳拖上了岸。这时,日本兵叫喊着向奚兴章和陆阳围拢过来。奚兴章一把攥住一个日本士兵,将他踹下河去。冲在前面的几个日本兵一齐向奚兴章的胸部和腹部刺去,奚兴章胸部和腹部鲜血直流,双腿难以直立,但他还是扑向敌人,抱住敌人的大腿撕咬。丧心病狂的日本兵又是一阵袭击,奚兴章终因伤势过重而倒下了……
这时,驻扎在黄家埠的“暂三纵”二大队官兵听到枪声,赶来支援三大队,日军见大事不妙,向西逃回五夫据点。
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16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晚上,按照当地习俗,村民们用白土布裹尸,在梅园丘掩埋了16位烈士的遗体。
70多年来,梅园丘一带的人,从未忘记这16名烈士。
相关链接
梅园丘战斗是一场悲壮的战斗,官兵们牺牲得很惨烈。“烈士们的躯体都是血肉模糊,特别是我的父亲奚兴章,浑身是凝结着的血块,肠子外流,身上共有17个被刺的伤口,还有多处枪伤。”前几年,奚兴章的儿子奚克平重返梅园丘,讲述了父亲誓死不屈的往事。奚兴章1941年5月到浙东后,担任大队军需副官。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他身上带着艰难筹来的钱财,冒着枪林弹雨始终紧随部队。在梅园丘战斗中,他把装着钱财的包紧紧捂在胸前,包被鲜血染红。□宁波日报 记者 杨静雅 黄合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