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首张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正版音乐实体专辑昨天发布
白色短袖上衣,最基本款的牛仔长裤,配上中规中矩的黑皮鞋,这一身装扮似乎更符合他的本职工作——银行职员。但是,这一套再主流不过的穿着包裹着的是一颗对音乐不离不弃的心。这位音乐人就是“搞歌”。
虽然属于“半路出家”,但“搞歌”在嘉兴已经拥有了不少粉丝。可在昨天上午《塔弄1号》专辑的发布会上,拿着话筒的“搞歌”脸上还是写满了紧张。因为这不仅是他的第一张专辑,也是嘉兴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正版音乐实体专辑。
发布会安排在新华书店四楼的茶吧里,除了受邀前来的嘉兴音乐圈的专业人士,以及“搞歌”的好友们,正在逛书店的不少顾客也闻声而来。从灵感到创作,从网络发布到申请版权,从发行实体碟到面对面畅谈音乐背后的故事,“搞歌”和他的朋友在现场用语言和歌曲娓娓道来。
专辑封面由“搞歌”的女儿拍摄
“音乐不该是网络上的一段乐音而已”
“搞歌”本名沈杲,没错,就是《那首歌叫嘉兴》的作者。他当年的走红,已经完全不需要在这里赘述了。只是,通过网络被大家熟识的“搞歌”,内心却无法完全认同网络给音乐带来的改变。
“当今是网络时代,各行各业,包括媒体、音视频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可以轻易地从网上看到节目、听到音乐、接受海量新闻信息;很难说,信息量的爆炸是一件好事!因为太多,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伪存真,用自己的品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好累。”“搞歌”常会思考:在网络歌曲泛滥的今天,我们到底是离歌曲近了,还是远了?我们听的是音乐,还是它背后的文化背景?他得到的答案是后者。
“音乐从来都没有独立存在过,它应该要表达一些东西,不应该是网络上的一段乐音而已。”于是,“搞歌”决定要出一张实体专辑。
“整个过程复杂又复杂,但还算顺利”
在唱片业如此不景气的今天,他要自费做一张实体专辑,37岁的“搞歌”想到了,也做到了。
从联系出版社,到成品上架,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搞歌”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他也和到场的朋友分享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3月4日,我在新浪微博上找到吴越出版社总经理丁燕,私信她我是否可以在吴越出版社出版音乐专辑,她回答‘可以’,但是录音、制作要自己搞定。这一点,我很放心。”“搞歌”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音乐制作,他的音乐制作水平和作品数量、质量早就足够出一张专辑了。
“选歌后发现,正好选了近十年创作的歌曲,于是决定一次性出一张双碟装的专辑。”在专辑中,除了《Oliver tree》由沈朴凡作词,《城北的星星》由周晨弹奏电吉他,其他所有歌曲均由“搞歌”创作词曲,在“搞歌”的“音乐非工作室”制作MIDI、演奏乐器、录音、混音。专辑的平面设计也是“搞歌”自己来操刀,为此他还钻研了设计美工软件。
“虽然整个过程很复杂、漫长,但还算顺利,感觉每个人都很支持我,与其说他们支持我,倒不如说他们都在支持嘉兴首张正版专辑。大家都感觉很有意义!”
“从我做起,音乐人自己要有版权意识”
“搞歌”的专辑名叫《塔弄1号》,由嘉兴人自己的出版社吴越出版社独家正版发行。专辑的封面是他女儿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是正在行走的“搞歌”和一把长椅,让人感觉很随意,也很文艺。专辑是双碟装,一张叫“她”碟,由8位不同的女歌手演唱;一张叫“我”碟,由“搞歌”自己和一位男歌手演绎,里面就有大家熟悉的《那首歌叫嘉兴》和《嘉兴一天,世界一圈》。
“我们做音乐的人时常在埋怨这个社会不尊重版权,盗版横行,网络更加使音乐分文不值,音乐人生存艰难;一边又在使用盗版音乐软件、免费下载mp3,自己都毫无版权意识。”“搞歌”说,这张专辑很认真地给每一首歌都花钱申请了版权!“我这一次做了一件小事,也是想带个头,尊重版权,由我做起;音乐人自己先有版权意识,再去要求普通人。”
在专辑的小册子里,有他做平面设计的感受,有给听众的信,有珍贵的私房照片,有有趣的小故事,有详细的制作设备清单,甚至CD里面还埋藏了一些东西,专给那些认真听碟的人准备的惊喜。
“我只要正常人的生活,我不会去做歌星”
塔弄1号是“搞歌”出生的地方,那里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一楼是建国路的沿街店面,我就住楼上,在窗台上望下去,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抬头能看到满天繁星。”“搞歌”说,他希望音乐能纯粹,能回归它的本质,就像回到那已经不复存在的塔弄1号。
“搞歌”曾经帮南湖留联、助学群等创作公益歌曲,但都是免费的,出了专辑之后,“搞歌”是不是就要专职“搞”歌了呢?
“我长得不帅、身材走样,我希望过正常人的生活,陪女儿、看电影、逛街。我不会去做歌星,我不会去接作曲的活、录音的活,因为那样会累死我的。”“搞歌”说,因为他追求精益求精,造成创作周期也很长,所以不适合商业化的音乐制作,他只希望能有更多的嘉兴音乐人和自己一起合作玩音乐,玩出水准来,玩出新意来。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