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婆媳”的相处之道
见习记者 俞施 通讯员 余丁晔
在市区丹桂小区,傅云燕一家孝老爱亲,在社区里被传为佳话,邻居都说这得益于婆媳之间相处融洽。“现在的年轻人,愿与婆婆住一起的真不多。”每每提到这一家人,朱爱崇与傅云燕这对婆媳总是令人称羡,她们也被评上了第三届衢州市“最美婆媳”。
朱爱崇(左)与傅云燕
80后媳妇用包容化解矛盾
与很多80后姑娘不同,1982年出生的傅云燕一结婚就与婆婆朱爱崇同住。“一定要与婆婆保持距离,哪怕是在同一个小区分开住都行。”傅云燕告诉记者,结婚时,当周边同事、朋友听说她婚后要与婆婆同住时,纷纷这样劝她。
傅云燕的丈夫是家中的独子,孝顺的他希望能经常陪伴在父母身旁。公公婆婆两人辛苦将儿子养大,也希望年老时能与儿子住在一起。体谅到公婆和丈夫的心,傅云燕选择了与公婆同住。
别看现在傅云燕和婆婆相处融洽,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这可是花了一番心思磨合出来的。“刚住一起时,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让两个人总少不了磕磕碰碰。”傅云燕说,就拿一日三餐来说,婆婆朱爱崇平时很节约,觉得一菜一饭都是辛辛苦苦耕作出来的,剩饭剩菜总是舍不得倒掉,热了一顿又一顿。而傅云燕平时对这方面比较注意,认为剩饭剩菜容易滋生细菌,不卫生。“我劝过婆婆几次,婆婆说以前穷苦的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傅云燕说,老人一辈子的习惯,真的很难改过来,只能迁就着婆婆。而这样的不同还有很多,比如孩子教育观念上的不同,卫生习惯的不同等等,两人都用包容一一化解。
过年时,傅云燕会给公婆送红包,但婆婆又会想着法子把钱送回来,“你们每个月要还几千元的房贷,还要养车。你们开销大,还是留着自己花吧。”几次三番后,傅云燕有了经验。过节时,会给婆婆买当季的衣服;外出时,会忘了给丈夫带礼品,但是婆婆的那份肯定不会少。
“婆媳俩今生有幸能够聚在一起,那是一种缘分。”傅云燕说,婆媳两人有什么事情当面说出来,多点包容,婆媳相处就没有那么难了。
50后婆婆看新闻消除代沟
白天,傅云燕和丈夫上班,4岁的儿子在幼儿园里。夫妻俩工作较忙,婆婆朱爱崇在家除了搞卫生,做家务外,每天还要到幼儿园里接孙子。“多亏了我婆婆,我们夫妻俩才能安心上班。”对于婆婆的付出,傅云燕有着说不尽的感激。
年轻的时候,朱爱崇曾是村里的民办代课老师,后来代课教师清退后,在家务农。朱爱崇平时话不多,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后,朱爱崇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儿子儿媳都是年轻人,我也要多学习点新东西,不然会跟他们有代沟。”朱爱崇说,儿子平时爱看新闻,儿媳又是在媒体工作,平时饭桌上经常会聊国内国外的新闻。为了能和儿子儿媳有共同语言,朱爱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开着电视看新闻。儿子儿媳在讨论新闻的时候,自己也能插上几句嘴。这一变化也让儿子儿媳欣喜万分,一家人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多。
一家人与邻居和睦互助
除了家人关系和睦外,一家人与周围邻居相处也十分融洽。
傅云燕的家住在丹桂小区,这里是城区开发较早的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楼道里和二楼平台上,经常有居民丢弃的垃圾。每个礼拜,朱爱崇都会义务清扫楼道。“楼梯扫干净了,大家走起来也舒服。”朱爱崇说。朱爱崇一个人在家时,就会到楼上楼下串串门,和邻居们聊聊天。朱爱崇的老家在江山市塘源口乡,每次回老家,带来橘子、番薯等农家货,她都会给邻居们送上一些;傅云燕和丈夫出差带回来的特产、朋友给的小零食也都会给邻居送点过去;二楼的杜泽大娘包了粽子,也会送几个给傅云燕家尝尝鲜;2012年11月,朱爱崇生病时,更是邻居大娘陪着去医院检查……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