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抗战村史 富阳骆村:寻找不能忘却的抗战记忆
骆善珍老人和他保存的《富春洪坞骆氏宗谱》(摄于2015年3月)。
骆家岭上重修的凉亭。
《富春洪坞骆氏宗谱》中对骆顺根和其女秀英被日军杀害的记载。
大源镇骆村,位于富阳城东南约20公里。这个竹林深处的山村,原名洪坞,因明初骆姓迁居此地开槽做纸,繁衍成为大姓,而更名骆村。
不过,如果没有富阳大源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也许年轻一辈的就永远不会知道,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曾发生过一场荡气回肠的抗日战斗——骆家岭战斗。
8月14日的座谈会上,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了,富阳区史志办的同志也来了。一份份珍贵的资料被汇总起来,一段段个人的记忆被攒接起来……
“虽然公开史料中鲜有记载,但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区史志办党史科长蒋虹瑶这样说。
国统区“挑脚帮”中转歇脚,旺了骆村“一面街”
骆村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洪坞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民房店铺面朝沿溪石板路,街市只集中在溪的一边,于是大家称其为“一面街”。
76岁的骆善珍老人捧出了一套修编于1947年的《富春洪坞骆氏宗谱》。骆善珍说,骆村在抗战时期发生的许多故事,包括骆家岭战斗、骆村两次被敌机轰炸、骆村人在抗战时期死难者姓名,在这套家谱里都有记载。
1937年12月24日,日寇占领富阳县城,富春江以北的迎薰(即富阳县城)、春明(今属东洲街道)、长新(今属银湖街道)3个乡镇全部沦陷,其他乡镇、村部分沦陷。
为禁止物品私运资敌,富阳县政府将方家井、铁坎、杜墓、中埠一带列为经济封锁线。而富春江以北的沦陷区,则有日军设下的层层哨卡。这样一来,原来经大源走水路到富阳县城、杭州省城、上溯到桐庐和梅城等地的物资,只能靠挑脚工翻山越岭走陆路。
那时,骆村也自发组建了一支“挑脚帮”,他们以“我是骆村人,要为抗战出力”为信念,不顾生命危险,巧穿日军封锁线,把军需物资挑到抗日前线,把民用物资送到百姓手中。据《富春洪坞骆氏宗谱》统计,抗战时期,骆村的“挑脚帮”因各种原因非正常死亡的有16人。
“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人们应该记住他们。”蒋虹瑶说。
骆家岭守军主动接火,让骆村逃过大劫
1940年9月,日军发动“十月攻势”。10月初,在皖南的日军遭到新四军和国军第25军的包围,损失惨重。于是,浙西日军仓促间分四路进行窜犯,妄图围魏救赵。其中第四路即日军的主力,又分成三路渡富春江南窜,准备进攻诸暨、绍兴一带。10月14日,其中一路日军经大源入侵骆村,驻扎在骆村的国民党79师235团1营某排得知情报后,主动把日军引向村东的骆家岭,并与之展开激烈交战,最后日寇溃败窜往大章村。
日军发动“十月攻势”,所到之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许多村庄、城镇因此残破不堪,沦为一片废墟。而骆村,则由于骆家岭守军的主动接火,才逃脱此劫。
《富春洪坞骆氏宗谱》中对“骆家岭战斗”是这样记载的——民国廿九年秋九月(农历),敌三路渡江,氛焰甚。右股侵入我村焚青山庙,企图任意蹂躏。时我国军七十九师某排驻节本乡,闻警应战,力敌骆家岭,敌溃窜,村赖以谧。
当问起70多年前那场发生在骆家岭的战斗时,生于1914年的骆田富老人打开了话盒子:“我儿子3岁那年,有一股日军打到骆村,一把火烧掉了村口的青山庙。驻守骆家岭的国军第79师一个排的官兵发现日军来了后,率先向日军开火。双方接上火后,日军集中兵力向骆家岭进攻,骆村得以幸免烧杀之难。战斗非常激烈,国军当场牺牲10多人。”
骆村从军抗战牺牲的村民有10人之多
受骆家岭战斗抗战将士英勇杀敌壮举的鼓舞,骆村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在《富春洪坞骆氏宗谱》骆祥霖所撰写的《伯父僖廷父子合传》一文中这样记载:“翌年倭寇猖獗,本乡奉令成立自卫中队,县府委兄(即骆廼諴)为中队副兼第一分队长,任余(骆祥霖本人)为政治指导员,力事训练”。同时,老百姓还配合抗日部队在村周边修起了民防工事。
日军的残暴,燃起了骆村村民报仇雪恨的怒火,村中许多有志青年参军入伍,走上抗日前线。据《骆氏宗谱》记载,骆村从军抗战牺牲的村民就有10人之多。
今年清明节前夕,由骆村老年协会自发组织的“悼念国军79师某排在骆村骆家岭抗日英烈暨日寇轰炸骆村遇难同胞活动”在骆氏祠堂举行。村干部表示,正在筹建的骆村文化礼堂,将展览抗战时期的村史,把文化礼堂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日报)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