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绍兴

300多名师生辗转避难缙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8-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封1300余字的家信,记实着70多年前,抗战期间的一段可贵校史。昨日,市民吕师长教员向记者揭示了一封非凡的家信,这是70多年前,一位绍兴学子在黉舍南迁期间,写给怙恃的一封亲笔手札。
  吕师长教员奉告记者,这一封手札是本人在20多年前有意取得的,“那时一看手札的形式,恰恰讲述的是1941年绍兴沦亡后发生的事,因而我就珍藏了起来。”记者看到,这封家信共有6页,由于保留时候较久,信纸已轻轻发黄。但在信纸上,依然可以明晰地看到印有“浙江省立绍兴中学(现绍兴市第一中学)用笺”的字样。家信共1300余字,是一位签名为“才”的先生从缙云写给在绍怙恃的手札,发信日期为1941年6月30日。
  “按照信上的形式,我查阅了《绍兴文史材料》,在个中一篇名为《绍中十年》的文章中找到了契合点。”仰仗对绍兴历史的体味,吕师长教员找到了这封手札的历史布景。那时的绍兴中黉舍长沈金相在《绍中十年》中写道:“绍兴沦亡后,顾及先生的性命安然和教导次序,率领教员20余人,先生300余人,从嵊州解缆,南迁办学。”而这一点在这封家信中记实得更加具体。“在玠溪足住了一个月,于五月二十一日晨始全数解缆,当日在八达宿夜,第二天又到湖溪,湖溪小停四五日,等候旧事,后又小停三四日于距湖溪十里之雅炕,再解缆至棠溪宿夜,于六月一日安然抵达壶镇矣。”
  据体味,信中所提的壶镇地处缙云县境内,为浙南重镇,以其地舆位置的非凡性,抗战期间沪、杭等地许多黉舍都迁移于此,以避战乱。在手札中,这位还没有跨入成人的中先生,还经由过程家信的方式,表达了本人立志报国的肺腑之言:“双亲巴望男归,此固为人子所应尽之事……经辗转流离而达壶镇,什么时辰何地不思双亲,什么时辰何地不思家中,因此欲想嫡亲之乐。然一旦思及为人子者,岂能以死守家园,相伴家人以终老为毕生之大事乎,男儿当志在四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