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杭州

生猪住进楼房猪粪转化成高蛋白 看“灯塔”怎样养猪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元的蝇蛆生产工厂天元花园式养猪场

  浙江日报讯 杭州灯塔养殖总场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年出栏优质商品猪40余万头,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它也是杭州市重点菜篮子基地,其每天出栏的生猪超过1000头,占杭州市场生猪日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灯塔不仅集约化养猪水平高,其独创的蝇蛆工厂,将猪粪便转化成优质动物蛋白饲料,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解决粪便处理难题,实现集约经营、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每人每年养2000头猪

  天元是灯塔下属4家养猪场中养殖规模最大的一家,占地700余亩,年出栏生猪超过20万头。

  驱车来到杭州市萧山区围垦十七工段萧山对外农业综合开发区,很远就能看到蓝天下那一排排显眼的橘黄色屋顶的猪舍,四周河道环绕。这里远离村镇,除了蔬菜基地,就是成片的虾塘、鱼塘。同行的省畜牧局同志告诉记者,这样的选址,一方面是减少养殖场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隔离。

  尽管到了天元,但记者并没有近距离看到一头猪。养殖区是养殖场内防范最严密的区域,据介绍,生猪饲养人员平时生活在养殖区,不能随意进出。不光是记者,就是灯塔的高层管理人员平时也很少进入养殖区,目的是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不过,通过设在办公区的中央监控系统,我们仍能清楚了解养殖场内的一举一动。

  这里的生猪生活环境堪称舒适。住的是楼房。每幢猪舍三到四层,这样既可以增加单位土地养殖量,又便于粪便收集。而且有水“空调”。当天室外气温高达40摄氏度,通过设在猪舍四周的水帘和送风系统,猪舍内温度能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还有“空气净化器”。安装在猪舍顶部的排气系统,能及时将猪舍内的浊气吸走。

  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生猪饲养人员居然只有100多名,平均每人每年要饲养2000多头生猪,这得归功于自动化饲养的威力。通过监控系统,记者看到,每头生猪的栏位前都有一个料槽,每个料槽上方还有一个头盔状的装置。据管理人员介绍,这是自动喂料系统,能做到定时定量给料,误差不差过50克。喂水也是自动的,不过不定时,生猪想喝就有水。

  这些设施投入自然不菲,但在灯塔董事长顾建国眼里,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猪才能长得好,才会收益高。”

  生猪的日增重和母猪繁育率是衡量养殖场水平的重要指标。据介绍,目前国内一头母猪平均年繁殖仔猪在15头左右,天元能达到20头;70天仔猪体重一般在24.5公斤左右,天元平均达到26公斤。

  “不要小看了这1.5公斤的差距,按目前毛猪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计,一头猪就相差20多元,对天元来说,一年就能增效4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仔猪养得好,生猪后期才会长得好,效益远不止这些。”顾建国说。

  神奇的“蝇蛆工厂”

  采访中,养了30多年生猪的顾建国对如何养猪说得并不多,说得更多的还是猪场污染的处理。“这是关系到像天元这样的大型猪场能不能办下去的头等大事。”

  天元已成功研发“规模化蝇蛆养殖”和“猪粪制作燃烧棒”两项技术,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蝇蛆养殖加工基地。通过蝇蛆来处理猪粪,产出高蛋白饲料、高品质有机肥和高热值燃料棒,化害为宝,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天元的“蝇蛆工厂”总投资逾2000万元,包括2000多平方米的成蝇繁育车间、占地20多亩的养蛆大棚、8000平方米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以及1条有机肥烘干线和2条蝇蛆微波烘干线,全年可处理猪粪5万吨,生产高品质有机肥2万吨,鲜蝇蛆4500吨。

  综合大楼是天元场区内最气派的建筑。而这幢大楼的二层以上绝大部分空间都是苍蝇的世界。透过环形走廊一侧的密闭玻璃窗,记者看到,楼层被纱帐隔成一个个小隔间,纱帐上则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这就是成蝇的繁殖车间,每个小隔间至少有几百万只苍蝇。”工作人员介绍说。

  大楼底层是成套的蝇蛆烘干加工设备。而与综合楼相连的是连片的蝇蛆养殖大棚,每个大棚里都建有长方形的水泥池子。猪场里的新鲜猪粪运到这里,成蝇繁殖车间孵化好的白色幼蛆,比芝麻还细小,一团团地撒在猪粪上。

  “三到四天就能收获一批成品蛆。”顾建国告诉记者,烘干的蝇蛆是优质的蛋白饲料,主要销售给甲鱼等水产养殖场,每吨市场价格稳定在1.8万元左右。蛹壳和成蝇也是,烘干后每吨价格也在万元以上。在天元的仔猪饲料里,就添加了蝇蛆。“现在我们每天能得到近1吨左右烘干的蝇蛆。”

  通过蝇蛆的作用,粪便至少可减量一半以上。另外,粪便在加工成有机肥前,要经过腐熟发酵干燥的过程,如果采用常规堆肥自然晾晒风干,至少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而经过蝇蛆处理,这一周期缩短到一个星期。

  利用蝇蛆处理猪粪,顾建国很自豪,省内是首创,在国内外也是很先进的。据测算,蝇蛆工厂每年能产生2600多万元的产值,除去设备折旧和人工成本,每年还能为公司带来300多万元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彻底解除了干湿分离后,猪场每年5万多吨猪粪的“心腹之患”。

  相对于猪粪,猪尿液的处理显然要难得多。对此,天元的做法是首先减排。通过雨污分离、循环水利用、减少猪舍内冲洗用水,尽可能降低需要处理的污水。

  “在最近一次改造中,我们取消了猪场内2000多个水龙头。”顾建国告诉记者,采取这些措施后,猪场内需处量的污水减少了7成。这些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沼气用来发电取暖,沼液通过管道或槽罐车输送到周边的种植园区作肥料。

  猪场恼人的臭气,天元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记者看到,安装在猪舍顶部的排气扇排出的臭气被一根根塑料管道重新收集起来,输送到位于两幢猪舍中间一个个类似水箱的装置中,通过循环水喷淋,实现除臭目的。顾建国告诉记者:“投入不多,但效果很好。”

  污水或可再养鱼

  天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包括研究员、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等技术人员6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1人为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4人为国家执业兽医师。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都有密切合作。对顾建国来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不光是多养猪,养好猪,而是要为大中型集约化养猪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疫病防控和市场波动是大中型养猪场必须要面对的两大风险。这需要靠科学管理和标准化养殖来解决。目前,在天元已经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规程,每批生猪生产都有完备的档案记录。母猪繁殖群(妊娠群和分娩群)、仔猪保育群、生长群、育肥群都按生产过程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划分,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要求组织生产,根据养殖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饲养。

  在顾建国的养猪生涯里,经历了三次猪场整体搬迁,都是因为环境影响问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大中型养猪场要生存,必须解决污染问题。”

  现在,顾建国对猪粪和臭气的处理一点也不担心,但对猪场的污水排放仍担心。“因为附近许多蔬菜基地改造成了养虾塘,猪尿液的出路会有问题。”他告诉记者,尽管政府部门承诺可以将猪场的污水纳入排污管,送到污水场进行集中处理,但他并不想这样做,因为这没有推广价值。他正在探索利用养殖场所属的100多亩水面,种植水生植物,设置氧化塘,将经过沼气池处理的污水,进一步通过水生植物吸附和天然降解。

  “试验已经成功,我们正着手大规模实施。”顾建国说,蝇蛆处理猪粪的成功让他相信采用生物链处理污染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猪场排放的污水可以直接养鱼。”

  在天元,记者还看到好几处正在施工的工地。这其中包括一个新型的有机肥加工厂和一条观光走廊。顾建国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加工的有机肥,每吨价格四五百元,如果加工成颗粒肥,价格能翻番。天元有意将猪场办成全省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示范场,让公众“来看看我们‘灯塔’是怎样养猪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