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达事件折射专业市场生存环境
6月底的一天,欧亚达滨江店一品牌沙发商户把“半价”的牌子摆在了显眼处。“市场走向不明,我们心里不踏实,先想办法把东西处理了再说。”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言语中充满了焦虑与迷茫。
市场里随处可见簇簇新的2周年庆广告海报,但与这些热闹布置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有商户索性关门谢客,还有商户正在打包物品似乎准备搬家……整个市场显得有些冷清。
欧亚达家居滨江店负责人坦言,市场向租赁方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租了物业,目前双方合作出现问题,集团层面仍在沟通中。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负责人称他也在焦急地等待回复。
有业内人士称,杭州家居市场正处于过剩状态,加上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这两年以来建材市场整体销量下滑,风波中的欧亚达滨江店是行业矛盾爆发的一个缩影。
行情低迷、电商冲击、城市板块变化所推动的不得不为之的搬迁……杭州专业市场的生存环境发生着重大改变,集体面临分化整合,正是这些多重因素迫使专业市场走上涅槃之路。
杭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杭州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45家,其中消费品市场612家、生产资料市场84家、生产要素市场10家、服务市场13家,网上交易市场26家;其中,亿元市场达180家、百亿市场达到6家。
而在结束不久的杭州市区商品专业市场五年“整改提”过程中,不少市场已随之消逝。
自专业市场形成以来,我国的专业市场已经历六代变迁,从最初的专一的摊位制交易场所,逐步发展成如今的多功能、全方位、强辐射、大流通、集约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大型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家居市场仅仅是众多专业市场的一部分,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让服装、农贸、小商品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专业市场作出了不同选择:一些专业市场选择无奈离场,有些则开始尝试转型,成功的也不在少数,而这些专业市场进入了痛苦的瓶颈期,但它们坚持在阵痛中寻找新机遇——
专业市场借“网”升级路漫漫
处在风波中的欧亚达,备受同行关注。
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家居卖场急需寻找新出路的信号,在全行业饱和的情况下,只有有特色才能扎稳脚跟。也有人认为,欧亚达家居在杭的这起风波看似房东与房客间的租金纠纷,实则是家居卖场不堪成本压力的缩影。
“受大环境影响,家居行业的市场行情相对疲软,我们只有苦练内功,寻找新机遇。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边前行边准备,我们在四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新时代家居生活广场市场副总经理、企划总监吴晟的办公室旁,就有一个专门的“网上商城”办公室。“网上商城”是该中心四年前开始准备的,3年前开建,去年上线运营调试等,前后投入数百万元。
为何网上商城迟迟未能上线?吴晟说,对于专业市场而言,如果基础工作没做好(包括商品、物流、服务、价格)就匆匆上线的话,只会毁了网上商城,因此这一步,他们走得小心谨慎,甚至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上线看似只有一步,专业市场触“网”其实很难,有人一等就是十年。面对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四季青服装集团总裁祝慧良深感专业市场上线不易。2003年该集团就依托巨大的商户资源建成了网上交易平台——四季青服装网。
“四季青早就嗅到了网络作为新商机的味道,2001年阿里巴巴成立,我们就跟在他们后面。当时我们召集人马成立了专门设计研究网络销售的部门,后来还专门成立了网络公司。”忆当年,祝慧良挺自豪,他说,当时集团甚至用高薪从知名网站聘请人才为团队牵头,他深知,市场转型升级必须走在前面。
然而线上服装网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四季青作为杭州特色服装街上的老东家,一些老商户年纪相对较大。他们中的一些还不太习惯用电脑用网络,尽管四季青服装集团组织了专人手把手地教商户电脑的基础操作,但在已相当成熟的实体客源面前,一些老商户对开辟线上新市场的热情并不高。
艰难的市场培育期还要熬多久?
水产经营户李老板(应当事人要求系化名)跟着市场搬迁的脚步,去年年底把摊拉移至新农都,这大半年下来他过得很郁闷。
“毕竟是新市场,人气差。”最让李老板难受的是,一些老客户嫌新地方远,都不肯来了,他年后经常会遇到守了一天也没见一位客户的情况。市场管理方的说法是,新搬迁的市场总有一个培育期,目前商户经营正渐渐步入正轨。
同样经历了整体搬迁的华贸鞋城,则选择了积极应对“过渡期”。该市场企划部副经理陈明珠认为,一次搬迁就是一次升级改造的过程,市场要陪着商户一起度过培育期。“过渡期间,我们只有精心培育市场,我相信市场是养出来的。”陈明珠认为,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徐锋一直从事新老市场的关系调研。他认为,这些年来市场整体搬迁较多,新市场集群也在不断崛起,但搬市场不是简单的转移,要把内在的东西处理好,尤其是客户关系也要同步转移。徐锋以四季青为例作了说明,他说他有一种预感,四季青的搬迁也许有一个低谷,低谷到底有多久,关键在于“软件”的管理工作(招商、管理、激励机制等),把这些事做好了,人气就能直接聚集。特别要提醒的是,招商完毕、商户进来后,管理方要对产品宣传、市场营销、对外宣传、为商户服务(如停车场、治安安全等)等方面下力气,而在咨询服务、服装开发的产业链前端后续等领域,也要考虑得更周到。
20年后谁进市场来经营?
近日,证券日报报道了家电卖场的电商大战,称大小各路电商6月对京东的“围剿”硝烟未尽,针对运费的价格战又开始打响。
日前,国美在线高调推出“一免一送一赔”服务:“一免”是指全场免运费。而据了解,目前京东、亚马逊、当当等电商在免运费方面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只有购买网站自营商品超过一定金额之后,才能免运费。
苏宁杭州大区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段建新表示,苏宁网上店一直是免运费的,从上个月8日开始,苏宁线上门店与线下门店实现价格同步。“电商是一块大蛋糕,大家都想分一点,价格战是家电卖场转型和成长期必须面对的一道槛。”段建新还提到,线上门店苏宁一直是免运费的,这也是价格的一个信号,但业内同行都知道,一旦市场成熟和规范之后,大家拼的还是服务,因为消费者会更注重实际体验,并比对售后服务。因此,段经理称苏宁已调整了一些小的社区门店,同时向二三线城市增设旗舰店,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美浙江分部总经理唐晓曦并不认为网上网下同价是惟一的解决方式,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毕竟任何一个商品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价格。真正的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应该是选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同步。事实上,国美在线和苏宁在线都做到了同步,但很多消费者还不知道,说明这两个电商平台的流量不够。对于大家一直在说的“价格战”,唐晓曦觉得这是促销的一种正常行为,他说不管怎么变化,实体卖场都不可替代,它特价的商品更多,而且可以满足现场体验的功能,它需要的是线上和线下的真正融合。但是实体店如何把信息更快地传给消费者,这才是需要破解的问题,比如网上的活动需要改一下价格,只需要改一下画面就行,但实体店需要消费者跑到店里才知道,这就是线上和线下的偏差。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义乌工商学院经管分院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陈民利认为,经过对义乌小商品城多年研究,她觉得市场能够成功的最大保障就是经营主体,而不是市场的建筑有多好或者说地段有多好,“人”才是市场的核心。
“市场经营者决定市场的未来,我一直这么认为。”陈民利说,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第一代义乌本土市场经营户的确吃苦耐劳,如今,一些经营户不愿让子女继承事业,市场主体的传承发生了部分“断链”。此外,一部分市场经营户也由直接经营转向商铺出租,从中获取相应回报。
“怎样让商人变成企业家?如何培育真正优秀的市场主体和下一代市场主体?这些值得我们探索,也应该引起政府重视。”陈民利说,这一瓶颈虽尚未集中体现,但一旦爆发,市场将步入更艰难的转型期。在对杭州的专业市场进行调查走访后发现,虽然杭州市场的经营户仍未感受到这一压力,然而义乌市场发出的信号对杭州专业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