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创新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监管模式
今年6月底,作为全国九大交通枢纽之一的杭州火车东站枢纽将投入使用。
陈金友,杭州市城东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段时间他一直跟随3个戴安全帽、佩戴检查证的工作人员忙着看图纸、跑现场。“他们都是市里派来对重点工程监督检查的‘特派员’,建设中有半点马虎都逃不出他们的火眼金睛。”陈金友介绍。
去年来,杭州市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的实际,下大决心实施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综合监督组制度,以切实加强对资金密集、权力集中的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分散监管”变为“合力监管”
为实现工程项目稽查、工程效能监察、人员廉政监督、资金财务监管的触角前移,去年9月,杭州市出台《向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向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综合监督组。
综合监督组的项目主要是杭州市本级政府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程项目。去年来,确定的首批10个综合监督组入驻16个重点工程,涉及项目投资总额达1730亿元。
综合监督组的成员也经过精心挑选。每组由一名组长、两名组员组成,组长由退出领导岗位的市管领导干部担任,组员从55岁左右退出实职的处级干部和重点工程挂职的年轻干部中各挑选1名。
为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综合监督组拥有充分的监督职责权限。《方案》规定,成员有参加或列席涉及项目建设的会议、查阅和收集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资料、组织对项目建设重点环节的检查、及时向派出机关报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建设单位抓好整改、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涉及项目建设有关人员的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等权力。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施彩华介绍说:“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的综合监督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原来的分散监管变为合力监管,通过实施综合监督组制度,完善共同推动机制,实现了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监督力量的有机整合。”
驻点办公实现“无缝监管”
“只有长期驻在工程现场,在项目实施一线开展监督,综合监督组才能发挥有效作用。”第一监督组组长、原市政府副秘书长陆瑞芬告诉记者,在杭州铁路火车东站指挥部项目现场的简易工棚内,第一监督组已经开展了9个月的驻点办公。
杭州市首批派驻综合监督组进驻各个项目现场以来,通过驻点的“流水线监察”方式,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无缝监管”,紧扣项目招投标、工程变更、合同履约、资金拨付、决算审计五个关键点。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采用新型的BT建设模式实施。去年11月,第九监督组对某建设公司的工程变更联系单进行专题督查中发现,该公司沿用以往工程变更流程管理模式,一些变更联系单有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的核准,但没有变更费用核准,与BT建设模式存在冲突,容易造成投资金额管理失控,存在较大廉政风险。在监督组的整改建议下,该公司专门进行调研论证,形成了符合工程项目实际的《工程设计变更流程》等5项制度。
截至今年4月底,10个综合监督组通过联合会审、现场监督、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接受监督的16个市级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督查,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0多个。
“分灶吃饭”保障监管权威
监督组长期驻在工程现场,同样受到各相关单位“关注”。
为使监督更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派驻综合监督组明确为杭州市委、市政府派往项目的监督工作组,与驻在的项目建设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为规范综合监督组工作纪律,杭州市还专门制定了《综合监督组工作手册》、《综合监督组工作制度》,要求综合监督组成员必须严格自觉遵守有关纪律规定,特别是遵守三个“不得”,即:不得接受项目建设单位或与项目有关的单位及人员的宴请、馈赠;不得以工作为名向项目建设单位或与项目有关的单位及人员提出额外要求;不得插手和干预被派驻项目建设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要求监督组成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回避原则,不得泄露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秘密。
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综合监督组在各施工现场办公场所主动公开有关职责权限、纪律要求、联系方式等内容,实行“挂牌亮身份”开展各项工作,在施工建设现场醒目位置设立投诉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