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计费是否有猫腻? 省人大常委会成员激辩糊涂账
浙江日报杭州3月27日讯 手机通话时长计算准不准?上网流量统计数据有没有猫腻?是否该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检测……今天上午,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的现场,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手机通话和上网流量的计量等话题,展开激辩。
省消协提供的数据显示,电信服务排在服务类投诉的第一位。特别是手机通话和上网费用,用多用少全由运营商说了算。今天,本报题为《手机流量谁说了算——我省拟立法规范》的报道见报后,引发社会关注,其中一份超过万人次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遭遇过手机猫腻的达99%,94%的人建议第三方介入通信运营商检测。
“通信计量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体制和标准。”丁祖年委员说:“通信行业一直处于独立、封闭的状态,其计量检测也由内部检测,既不科学又缺乏公信力。”
这一番话,立即引发共鸣。徐林委员说,当前,手机通话和上网流量的计量收费标准大家都不太清楚,任由企业自定自收。因此,对于通信消费的计量(计费)装置是否准确,不应仅是通信企业自行检测,而应明确引入第三方检测的规定,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
而通信行政主管部门则认为,通信计费设备、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计量装置,对其开展检测会关系到电信网络的安全、可靠和畅通。“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充分,因为计量监督是对其计量器具准确性进行监督,并不需要了解通信内容。作为地方人大立法,我们必须对人民群众的应有权益负责,这样才能凸显公平公正。”徐林委员的话再度引发热议,丁祖年委员接过话题说:“不管从制度创新和体制完善,还是从群众的权益保障出发,我觉得浙江都可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探索和创新。”蒋泰维委员建议,条例(草案)进一步加强对通信计量的规范,切实让大家看清楚、算明白这笔糊涂账。潘海天委员也有同感,他认为,即使第三方对运营商的计费设备和系统检测条件不成熟,但是对其计时、计费标准和过程是可以监管的。
省人大财经委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在充分吸收各位委员审议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网友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条款。
-网友留言
@Coco的Stone:我看有这个必要,每月流量都不够用,有时候超了许多,费用还老贵,真不知道都用到哪儿了。尤其是智能手机,流量就像水一样哗哗地流,一不小心就用了好几兆,真心坑爹呀!
@薛智之0616: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通信数据进行检测和判定,这种想法好,也非常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但这个第三方机构必须是独立的、权威的,独立拥有设备、器械进行监测,独立进行评判和权威裁决,必须具有政府不能干预、经营商不能左右的权力。否则,第三方机构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