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下步工作举措研究舟山人才网
总体上看,我市目前存在着总量偏少、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鉴于技能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导致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纪相对较轻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作为稀缺资源而炙手可热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对我市经济未来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不利于打造一流品牌,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将降低产品精度,影响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其次,不利于改善投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不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将对我市企业和园区招商引资产生负面影响。
、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结合我市行业及产业发展特点,组织用人单位赴产业对口的地区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到国内大型国企和外企集中的地区,积极引进我市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群岛新区技能人才工作网、舟山就业网开辟高技能人才专区,收集发布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高技能人才集中的地区建立联系点或工作站,为用人单位与高技能人才提供有效对接。对引进的紧缺高技能人才,在家属调入就学和住房就业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实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制度。支持行业、企业、学校和有资质条件的各类社会实体申办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各类职业学校、大中专院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各类职业院校学生持证率。推进技师考评制度的,出台《舟山市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具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已被行业或企业达到高级或技师水平的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予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认定,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探索技能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方式。组织对新职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对现代制造业中的主体职业工种,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功能模块,分阶段进行技能人才专项能力考核,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鼓励技能人才岗位成才。通过“名师带徒”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结合,加快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步伐。同时,加大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意义宣传力度,在企业、学校、社会、个人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凡是国家和省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上岗。
、完善市级公共实训建设。要依托技师学院,创建向社会的、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采用与技师学院实训中心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相对的模式,按照“”建设的功能定位,结合技师学院建设的相关要求,紧密根据现代港口物流、船舶修造、临港大物资加工、海洋新兴产业、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以统一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健全管理运行制度,真正把实训作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三)技能人才工作综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存在困难。由于历史原因,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之间缺乏协调,权威性没有完全树立,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从而影响社会人员的报考积极性。二是技能人才工作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如电工的职业能力由劳动部门培训鉴定,而其同时必须持有其他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如船舶企业反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必须向有关部门预报名登记,且必须达到一定人数方能安排培训,每两年一次的特种作业操复审也必须要本人到市管理部门办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此类现象并非孤例,在船级社、城建、旅游等部门和行业也有类似的现象存在。这种多头培训、多头发证、职能交错的现象不利于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进,影响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大了劳动者的负担,浪费了公共行政资源。
、完善政策引领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我市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稳定和促进就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出台舟山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希望通过购买技能人才培训的办法,促进企事业、院校及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加快培养一批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原则上实行免费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满足重点产业用工需要和就业困难群体培训需求,保障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一批新区紧缺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比武练兵,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继续在全市各行各业进一步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希望通过比武,进一步推动了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选拔一批各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全力以赴办好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同时,以交通部授予“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国际海员培养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在舟山建成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海员集散市场。
、加大民办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是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机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者的权益,对于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完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继续大力支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根据我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管理规范、确保质量的良好局面,推动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在规范中不断发展。
、加强宣传,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与。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树立正确的人才,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人们歧视技工和技工教育、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树立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同时,结合年度招生工作,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比武、会议、政策出台等机会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和相关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对从事技能劳动的认同感,激发广大技能人才的自豪感,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氛围。
、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加强对各县(区)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指导,在船舶、旅游、建筑、海员等行业要参照港航人才规划的工作方式,加强重点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构建起集供需对接、培养培训、鉴定服务、权益保障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做好舟山市技师协会工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合作、服务咨询和保障的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政策实施情况监测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检查评估,同时,强化工作考核,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纳入市委、市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
随着舟山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不断运用于现代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势头。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
、提升技工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办学发展空间,把职业教育从以招收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学制教育为主,扩展到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围绕终身学习,构建职前、职后连贯相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实现、促进就业为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各类专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舟山重点产业发展,加强技工学校的学科、师资和办学能力建设;同时,着眼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启动舟山市技工学校(舟山市技师学院筹)的校建工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舟山技师学院。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首先,行业企业应成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后续主力。企业要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技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发展、培养目标,建设以中级工为基础,高级工为,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带头人,技能水平高,工种配套,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其次,要全面推进企业自主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健全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时,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头人的作用,并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表彰机制。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励制度,形成地方、行业以及企业的技能人才励体系。在表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同时,增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享受津贴制度。要求企业在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高技能人才要占有一定比例。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评选劳动模范、选拔推荐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对技能人才的双重激励作用。同时,继续做好“舟山市技能大师”、“舟山市技术能手”等表彰活动,组织国务院特殊津贴、“钱江技能大”等推荐工作,进一步落实高技能人才配套励制度。
目前在舟的高等院校共有三家,必须充分发挥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适应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现代渔、农业等专业加强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按照市场要求设置专业按照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大力推行订单培养使“双证融通、订单培养”使其成为我市高职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法宝”。
年上半年我市共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人次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的;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因历史统计原因,包含少部分上岗证书),高技能人才总量人。其中,高级工人、技师人、高级技师人。
(一)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一方面,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虽然各方面都在强调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举措不多、力度不大、投入不够,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与技能水平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眼光和传统思维,大多数家长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将子女送入大学,哪怕是三本的、专业不好的,也不愿将子女送到职业(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还不如人意。
(二)企业的培养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是技能人才的需求主体和用人单位,应依法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责任。但一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只抓经济效益,对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认识差异导致企业职工教育工作有所削弱,他们要的一些专门人才,他们的技能属于工作经验甚至是技术秘密,必须依附于专门设备和人员,需要专门条件和较长时间的培养,所以这类人才一般是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考虑到周期长、成本高、易跳槽等因素,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积极性不高,往往是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企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出现了“和职工两头热、企业中间冷”的现象。按国家,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响了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