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在美丽乡村中的乡愁才更有诗意策扶老以流憩
实际上,农村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措施整治严峻的形式。自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后,各地纷纷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监督等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生态文明建设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不少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仍不容乐观。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在正确的道上坚定地走下去,直至问题的彻底解决。
党的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目前中国仍有一半的人口在农村。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实践,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发生着巨大变革。然而,因其缺乏规划、缺少投入、缺乏治理,导致污染不断加剧,破解农村的污染问题迫在眉睫。(4月21日《》)
记忆中的农村是富有诗意的,民风淳朴,农田耕种房门可以不锁;百姓善良,一家有难全村人出手相助。可如今在一些农村,远远听到泉水叮咚,走近发现潺潺流水漂浮着生活垃圾;蓝天白云尚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飞舞。曾经乡村那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日渐衰弱,随着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乡村也仿佛抽离了向上的品质而默然萧索。统计数据也验证了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局,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堆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如是记载:策扶老以流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寥寥数笔描绘出静美的乡村场景,千百年来令驰神往。时至今日,城市居民越来越不堪雾霾,愈发向往逃离城市去拥抱有着蓝天白云的乡村。然而,农村百姓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的便是“垃圾围村”,倘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何处安放萦绕心头的乡愁呢?
近些年来,中央1号文件屡屡聚焦三农问题,尤其是“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提出,更是为农村的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国家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程度是空前的,足见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关于“垃圾围村”的系列报道告一段落,通过对农村现状样本的采集以及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做法的报道,让人们对于农村垃圾治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建设美丽农村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农村垃圾治理的道还很漫长。农村现在面临着的种种问题只是暂时性的,相信通过相应措施的出台以及村民意识的增强,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美丽乡村值得期待。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让乡村大地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者之间何尝不是古人今灵上的相通,共同向往的美好乡村生活呢?(毛旭松)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农村多种经营方式的改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旨在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不能永远跟落后、贫穷划等号。不可否认,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由于多年积习一时难改,农民还是通常采用粗放式的垃圾处理方法,就地掩埋或是集中焚烧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农村正在进行积极改进,通过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桶、设立环保治理基金、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努力,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