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今年要做的十件实事出炉 停车位为何不增反减
从建设保障房到改善交通,从改善河道水质到开展大气综合防治……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新的一年,政府要为大家办的“十件实事”也放在了大家面前。
翻看十件实事,不难发现,无一例外都是民生话题。就连改造多少座公厕、消除老旧小区的照明“暗区”这些“小事”也都写进了十件实事中。不过对比1月中旬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许多人大代表都注意到了一项数字的改变:“建设公共泊位15000个”,在正式报告中,变成了“建设公共泊位10000个以上”。
在如今车位紧缺的杭州,再多的泊位也不够。为何在这件民生实事上,不增反减?
细心的读者应该还记得,今年1月中旬,杭州市有关部门把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晒上网,征求大家的意见(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年1月11日A1—2版)。相比征求意见稿,记者发现正式报告中有好几处数字、描述上的改动,其中有增也有减。
比如,在“提升小区生活环境”项目中,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新增自来水“一户一表”入户5000户,正式报告中,这个数据变成了15000户,足足增加了2倍。
“改善城区河道水质”实事中,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完成200个市区截污纳管项目”,正式报告中把项目数量提高到了300个。此外,还新增了一条:消除城市黑臭河道30条。
正式报告中还有几处改动:“改善交通环境”实事中,“新辟公交线路10条”变成了“新辟公交线路10条以上”等等。
要办的实事多了,老百姓当然欢迎。但与此相比,“改善交通环境”实事的数据变化显得十分乍眼:“建设公共泊位15000个”在正式报告中,却变成了“建设公共泊位10000个以上”。
很多人大代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一位代表提出:“原来说好的1.5万个,现在一下子少了5000个,我想政府不是不愿掏钱建,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应该公开透明地说一说。”
昨天下午,在杭州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下城代表团分会场,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杭州市建委主任阳作军。
“数据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城区居民区公共泊位的建设有难度,尤其是一些老小区的操作难度较大。”阳作军说,2013年新建1万个公共泊位是肯定能完成的,至于1.5万个,将会争取完成,“基于现状,政府也在调整思路,比如,新建嘉里中心就对开发商有公共泊位的要求。”
从1.5万个到1万个,对于这个数字的变化,杭州市停车办也给出了理由——
首先,停车泊位的建设这些年都“短平快”地建设。如今,这些市中心的边边角角基本都利用完了,要开始“啃硬骨头”了,建造一些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这些项目,光是找地方就很难,还要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周期短不了,不可能马上投入使用。”
此外,资金也是问题。“普通的地面泊位,造价几百块钱,可一个地下泊位的造价是15万元,我们今年打算多利用社会资金来投入建设。”
2013年杭州“十件实事”
(1)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房34753套,竣工38301套。销售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
(2)改善交通环境。实现地铁2号线东南段“洞通”、“轨通”、“电通”。新辟公交线路10条以上,新增和更新公交车300辆。建设公共泊位10000个以上。
(3)提升小区生活环境。改造60座公厕。消除20个老旧小区1000个照明“暗区”。新增自来水“一户一表”入户15000户。新增管道燃气点火数50000户。
(4)改善城区河道水质。完成300个市区截污纳管项目,新增截污量3万吨/日。
(5)加大养老服务和学前教育推进力度。新增养老床位7000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竣工60所,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4%。
(6)扩大基层文体活动覆盖面。新建20个以上健身中心、健身公园、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设施。
(7)推行智慧医疗和卫生应急培训。市属公立医院以及各县(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患者持市民卡在医生诊室完成付费结算。
(8)开展大气综合防治。完成6家重点热电企业26台锅炉脱硝治理,削减氮氧化物排放1100吨。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
(9)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集成100家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和农村网店。
(10)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视、手机全网直达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