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附近好玩的地方金华公交变身移动互联网商业街
在金华行快速吸粉的同时,金华公交还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公交线免费Wi-Fi的布局。到2015年10月,市区主干公交线车厢和站台基本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以及手机蓝牙信号接入上线,构建了“人、手机、微平台”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与何掌柜一样,金华行年货节众多商家收获的“种子”,其实一年前就播撒下了。
让线上服务充满无限可能
“真是想不到,每天等车挤车,大城市上班族枯燥、焦躁的碎片化时间,金华人竟然如此悠闲从容,用来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和购物乐趣。”前天,互联网上市企业浙大网新总裁张旭光教授来到金华1号线BRT人民广场(回溪街)站台,打量着眼前的一幕幕,备感新鲜。
记者 徐朝晖
面对每天30万人次的庞大公交客流,越来越多的商户嗅到了其中蕴藏的诱人商机,加盟热情日益高涨。目前,除首批47家入驻商户外,还有多家实体商户递交了入驻移动互联网流动商业街的申请,甚至不少进口商品代理商也要求加入。
移动大平台,
相关调查显示,商户对金华行微信平台满意度达到97.8%。通过流动商业街,实体商户成功融入“互联网+”,而老百姓也迎来了同城电商购物的新时代。连一些老年乘客也开始学习智能手机微信应用,每天乘坐公交车参加金华行平台系列活动。
根据市要求,在市国资委、市交通局指导下,金华公交短时间内推出一连串大动作,开国内公交行业之先河,创新底气何来?那就是为数十万乘客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把乘客变成互联网用户,在服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拥抱“互联网+”,从传统交通向互联网企业跨界转型。
和方先生一样,现在BRT沿线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养成了乘BRT出行的习惯。
张旭光仔细考察了金华公交流动商业街的O2O模式。他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金华行微信平台好玩又好用,对乘客粉丝的“粘性”非常强,基本上实现了四个“气”,即接地气、接人气、接天气(云服务)、接财气。
市民昨体验首次推出的微信支付乘车 记者 时宽兵 摄
流动商业街,
金华市民不仅刷IC卡乘车,等车间隙还用IC卡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在自助售卖机上购买零食、饮料。更多的市民则拿着智能手机,利用站台、车厢全覆盖的免费无线WiFi,在公交金华行微信平台上查询各种实用信息、用微信支付秒杀网上年货节价廉物美的商品。站台装点抢眼,不仅有公交文化展示、鸟巢式图书漂流箱,还用上了LED霓虹灯、3D建模等科技手段,吸引不少乘客手机,新潮范十足。张旭光看到这情景十分感兴趣。他认为,金华公交打造移动互联网商业街的创新模式,为今后市民卡多元化便利服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样本。
金华公交所致力于打造的全国首条互联网流动商业街,正是建立在金华行50万乘客粉丝的基础之上。车上下单、车下取货,通过大量的网购体验和趣味互动活动,金华行的粉丝们已成为出行、购物、旅游等零距离便利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便民好窗口,
年货节初战告捷,潘敏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去年11月金华行微信平台试推“绿色出行、摇蓝金华”活动,当时就吸引超过27万人次粉丝参与,实现网上营业额300余万元,初次试水一炮打响。
去年2月,金华1号线BRT开通,金华行微信平台同步上线。从实用出行信息的查询到空中充值、空中开卡,再到租车包车,一年来金华行不断改版和提升,丰富微信平台的服务内容,通过大量趣味性参与活动,成功吸引50万乘客粉丝关注。
300份果冻1分钟秒杀;300份发糕1分钟抢光,再补500份两分钟清仓;2000份厚道蛋也仅支撑了七八分钟“太火爆了,这些天我就感觉子弹不够用,不经打。”金华市公交集团金华行微信平台副总经理潘敏说。
金华市公交集团负责人透露,打造全国首条互联网流动商业街,初衷是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给乘客以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从实践效果来看,此举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公交车尤其是快速公交BRT的竞争力,从而促使更多的私家车主向公交出行回流,反哺公交主业。无论是治理城市拥堵还是空气污染,抑或是壮大公交,这都是一个多赢的可喜现象。
1月11日上午9时,金华行蓄势已久的网上年货节开锣秒杀,标志着金华公交互联网流动商业街正式上线。潘敏所说的“子弹”,自然是指用于年货节秒杀的商品。微信后台监测流量显示,最高峰同时有4万点击量,抢购年货节秒杀商品。
今天,金华公交又将在全国公交行业率先推出微信支付乘车。乘客不用带零钱,用手机扫一扫站台上的微信二维码就OK了,即方便又快捷。有乘客这样评论: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方便百姓出行,让一切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为公交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点赞。
市委副、市长暨军民对金华公交拥抱“互联网+”,低碳生活、探索商业创新模式加倍点赞。暨军民表示,电商经济是平台经济,更是流量经济,只要创新商业赢利模式,将线下的传统商业+线上电商交易+BRT站台,就能诞生移动互联网商业街的新模式。
“上淘宝,成本不菲;进天猫,门槛难以企及;自己上线单打独斗,几乎不可能。”如今消费增长乏力,实体商家普遍感叹生意难做。金华公交以金华行为平台,构建互联网流动商业街,突出“零门槛、低成本、接地气”三大优势,令中小商户眼睛一亮。在他们眼中,这种同城电商“互联网+”的模式,为实体商户转型做微商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营销渠道和平台。
活动第一周,商家参与促销免费赠送的礼品价值达300多万元,交易量普遍上涨两成以上。以三只熊摄影金华店为例,投放价值10万元消费体验券后,前去预约摄影的顾客增长了5倍多。
目前,金华公交已拥有70万IC卡用户、50万微信粉丝,每天客流30万人次。有人测算过,金华公交充分开发这些客流资源,变线下乘客为线上顾客,变站台(车厢)为商铺,吸引乘客进入线上商店,相当于创造4~6个杭州河坊街,或10个武林女装街消费容量的增长空间。
金华市快速公交运营公司经理白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1号线BRT每天196个班次,日均行驶5405公里。按12米长的普通公交车型,日均消耗柴油1998升,全年约730吨。现在使用全电动公交车,一年可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7吨,减少烟尘730吨。如果算上市民减少开车带来的环保效益,那就更可观了。
张旭光是国内市民卡技术和运营的权威专家,此次应邀专程来金参加市民卡工程方案评审。“我走过国内很多地方,像金华这样把乘客变顾客,把站台变成O2O线验点,把公交线变成一条流动的互联网商业街,说真的还从没见过。”张旭光告诉记者,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金华公交“互联网+流动商业街”就是生动的实践,它打开了互联网的一片蓝海,未来利用好云服务和大数据两大互联网利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头是50万乘客粉丝和候车、乘车的大量碎片化时间,一头是千方百计在寻找市场新增长点的实体商家,金华公交移动互联网流动商业街巧妙地实现了两者的无缝对接。”金华市公交集团负责人说,流动商业街正式上线后,将加大创新力度,线下侧重文化体验场景建设,主打“一站一景一情”,线上侧重商品让利直销,打造地方同城电商“互联网+”的新样本。
“4天时间微信支付成交1200件。”金华行如此“给力”,让何掌柜连称“想不到”。他告诉金华行负责人,“如果在线下实体店想卖出1200件,可能要花几个月时间”。线上抢购,线下取货,看样子何掌柜不得不忙乎一阵子了。
金华公交微信平台取名“金华行”有三层含义。第一个行是金华交通、第二个行是金华旅游、第三个行是便利便捷,实用好用。金华行有舌尖上金华、云尖上金华、指尖上金华、脚尖上金华等板块,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解决,畅想无限生活。去年金华行组织建德千人团,消息一发,引来三批共1400多粉丝踊跃报名旅游。用户得实惠、赞助商得名气,金华行平台赢得竞争力,一举实现多赢。
“自己开私家车上班,还不如乘BRT来得快,而且准点,一个月下来油费也省了不少,经济又实惠。”在市体育中心工作的方先生说,自己家住婺江西,每天一早出门,都会步行数分钟,到附近回溪街站点乘1号线BRT公交车上班。
“快速公交BRT的开通,掀起了金华绿色低碳出行,乘BRT出行已成为一种低碳生活时尚。”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引用了一组数据:1号线开通不到一年,日均载客量超过2万人,高峰时段超过3万人;2号线开通才半个多月,日均客流9000多人次,高峰时段超过1.2万人次。
“互联网时代,谁掌握的用户资源多,谁给用户以更好的应用体验,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在张旭光看来,这种变乘客为消费用户的“互联网+”创新模式,很容易在其他服务行业复制。以金华公交“互联网+”为样本典范,对服务行业的客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未来发展难以估量。
“自己开车怕三多,车多人多红绿灯多,驾车高度紧张,不如坐公交车轻轻松松,还能用手机上上网,买点商品,出行效率、生活效率大大提高了。”昨天,在2号线BRT市站点候车的徐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除非有急事或者出城,上下班一般很少摸方向盘了。
为实体商户互联网+破题
年货节一开始,何志坚就紧紧盯着金华行微信平台。何志坚是年货节上线商家何掌柜品牌负责人,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线年货节,推广358元一份的果臻大礼盒。
张旭光赞赏说,金华公交“互联网+”刚开了个头,就已在乘客粉丝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多元化的平台对接,复合碎片化时间,提高生活办事效率,这一模式未来还有无限的想像和发展空间。比如去医院,在候车乘车的时候,点点手机进行远程挂号,下车就能取号看病;再比如去银行,乘公交车上就能预约服务号,下车直接取号办事。“相信到那时,低碳出行、低碳生活必将成为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助市民低碳出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