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健康发展战略 健康浙江 任重道远
日前,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站义诊在广庭社区举行,图为医生为居民做骨密度测试。胡建华 阮天红 常虹 摄
浙江日报讯 【代表委员名片】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范永升
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厅副厅长 叶真
省政协委员、舟山医院院长 张永奎
在省两会上,如何才能打造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一直是代表和委员们的讨论焦点。
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关于卫生工作的内容先后出现了多次,且一次比一次具体。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是什么?民营医疗机构的前景如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该如何推动?这些问题,不仅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也是浙江百姓共同的追问。
健康战略,落实最重要
【报告摘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制定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浙江实践】2001年开始到2010年,浙江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卫生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卫生强省发展战略。2011年至今,浙江又提出了“卫生强省、全民健康”战略,均取得明显成效。
【代表委员解读】参加完省政协会议回到单位已两天,但叶真委员谈起这一话题,仍兴奋不已。“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卫生系统很是振奋,它对全省近5年,特别是近一年的卫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叶真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对卫生工作作出解读和任务规划,“第一是在强机制方面,理清了5年的工作思路,第二是针对2013年的工作有了详细的部署。”
“针对卫生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以调结构、提能力、优服务、强管理、重绩效为核心,我省提出了重点人群健康关怀等12个卫生重大发展和建设项目。”叶真委员拿出手边的“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上面清晰地写着一组数据:2011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41岁(全国73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0.9%(全国88.9%),孕产妇死亡率为6.35/10万(全国26.1/10万),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达到或超过中上收入国家水平。
现在,全省卫生工作已经从以往的单一、狭小的看病、预防等小概念,上升到健康、全民需求的大概念。“我认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5个层面,健康是贯穿在5个层面之中。”叶真坦言,如今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开始富裕,身体的健康已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之一。
“健康也是生产力,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群体,一个健康的社会,可以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这就是健康红利。”叶真认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浙江的卫生工作已经走到全国前列,且更具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卫生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卫生强省发展战略,以及‘卫生强省、全民健康’战略,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叶真说,“关键是看任务怎么分解,如何去落实。”
鼓励民营,关键在服务
【报告摘要】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浙江实践】2011年,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累计为患者减少药费支出36亿元。同时,已在31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了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药收费结构、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新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中。
【代表委员解读】回到舟山,张永奎委员又迎来繁忙的日常工作。“市级公立医院改革一定要突破‘以药养医’,实现药物零差价,我们舟山医院今天开始正式实施。”张永奎直言不讳地说,“但我也有一点担心,以往都是‘以药养医’支撑着医院的正常运营,药物零差价后,能不能顺利增加诊查等服务费用?”
张永奎介绍,舟山医院的诊查费将上升到10元。“不过有7元是可以报销的,剩下3元要由病人自己掏,这是否会引起老百姓的反响。”他还认为,现在大医院诊查费是10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费也是10元,“这会不会让许多病人舍近求远,小病也去大医院,造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无法实现?”
在他看来,医药卫生改革的难度很大。“我去台湾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医疗卫生改革做得比较好,医疗机构布局合理,既有民营医院又有公立医院,而且民营医院已占70%左右,这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张永奎告诉记者,在走访台湾医院期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无论是什么人到医院,只要见到病人,都要给他们让路。
“省内民营医院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且都不是全科医院,多数科目不全,档次不高,高质量的医生少,民营医院本该有的名气和信任感,都被一些低档次的游医搞坏了。”张永奎的观点只是许多代表和委员针对民营医院现状看法中的一条。“引进民营医院,不能仅仅看重它的经济利益,更要看重社会效益,我建议省里可以引进台湾民营医院的模式,不仅要有专科特色,还要和科研、教学相结合。”他觉得,只有这样,民营医院的春天才会来到。
他还建议,省内各大医院也要学习境外和国外医院的体系架构和管理模式。“管理要精细,服务要到位,要让病人感觉舒服,这就需要改变医务人员的基本服务理念。”他说道。
发展中医,织健康大网
【报告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省级医院与市县合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鼓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浙江实践】“十一五”时期,全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增加43.25%,总诊疗人次增加57.29%,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我省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二级甲等以上县级医院,村级卫生机构累计达到19056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9.7元。完成三轮农民健康体检,累计体检人数6167万人次。
【代表委员解读】医疗卫生改革是庞杂的,步骤也是繁复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能从每一个基层医疗服务点上进行分析并制定计划,成功总会来到。对这块工作,范永升代表心怀挂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主要承担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重病和难治病的初步诊断与转诊,以及健康教育与传染病的预防等职责和任务。”范永升谈起中医在基层的作用时说,如果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多配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毕竟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少发病、不发病,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就可以节省下很多医疗资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但现在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还未达到这一要求,我到杭州滨江区看过,那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59位医务人员,但中医的比例只有19.5%。”范永升对此不无忧虑。
“社区里的医生不一定需要对某一方面有特别深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知识面一定要广,不仅可以诊断各种小病,也要对大病有一定了解,更要懂得如何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应该是综合型的人才。”范永升说,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每年都有近300名左右的中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主要以学习中医为主,同时也掌握了西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可以逐步提高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比例,我建议达到40%以上。”
他说,根据目前的医疗需求,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而目前的医学类学生毕业量还远未达到这一要求。“既会中医,又懂西医,一个中医类全科医生适应能力更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就可以大大节省,还可以扎根基层,达到锻炼年轻医生的目的。”范永升还建议,全省医学类院校要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也要让医学类毕业生在就业时考虑不同的就业方向,形成点和面的有机结合,“这样,健康浙江的这张大网才算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