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温州生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它涉及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诸多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必须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本文立足随机调研与问题的梳理,对图纸设计、项目施工、长效等节点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对策。
(四)长效运维不完善。据调查,目前,除洞头、龙湾外,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建立覆盖全域的长效运行机制。大多数农村居民搞不清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也不关心它是不是发挥作用,只知道“工程会管”。一些地方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村民不配合,一些工程因选址、管网铺设中涉及部分用地,在后期中因村民不配合而产生额外成本。
一、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图纸接地气。一是把严设计招标。工程设计对上呼应县域规划、对下关系建材选取和项目施工,是事关工程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应结合设计单位绩效评估,选优聘好省内外具有污染治理设计资质单位,保障设计质量和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做细实地踏勘。抓设计的关键在于做好设计的前期工作,规划引导的基础更多来源现场踏勘。牵头单位、治理乡镇(街道)和治理村要积极参与设计踏勘,协同设计单位准确摸清农村人口数量、居住状况、居民生活规律等现状,深入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排放标准、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确保设计落地。三是审好施工图纸。设计单位在完成设计后应向建设单位提供符合标准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包含工艺、施工、电气安装等内容)和其他建设单位需要的相关技术文件。各地应组建项目设计审查专家组,开展图纸设计“村情针对性、内容完整性、程序规范性和建设指导性”专项审查,同时做好项目设计的乡镇(街道)、治理村公示、评审,强化项目设计、审查、审批人员的责任,从源头上避免浪费。四是做好技术交底。规范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治理村代表参与的技术交底程序,严格会议纪要执行力。特别是施工单位要对照现场做好自审,及时提出意见和,确保设计施工有效对接。
(二)工程建设不规范。一是接户工作方面,部分治理村厕所、洗浴、厨房、洗涤等污水没有应接尽接,特别是地渗式化粪池不彻底,存在“无水可接”的隐患;一些农家乐、酒店等餐饮业废水没有设置隔油池直接接入,极易造成管道油脂阻塞。二是管网施工方面,部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紧缺,对现场技术指导不足,出现管道铺设呈波浪形、主干管及支管检查井倾斜、砖砌检查井没有双面粉刷等现象。三是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部分项目存在墙体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密,框架节点柱筋、箍筋绑扎不规范等现象。
(三)工程监管不到位。一是农村治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有的建设单位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任务,技术力量存在不足;牵头单位抽调的人员,存在临时、松散、短期的思想。二是一些施工单位承揽任务过多,导致施工技术人员、设备不足,存在班组施工技术交底不齐,施工日记不全,施工管理难等问题。三是监理要求不严,专业监理公司业务量增大,监理员力量不足,新增人员业务不熟,现场监理协调不力;村民监管员则存在主动性不强、业务不熟,抹不开面子监管等现象。
(一)施工图指导性不强。图纸是施工建设的依据。目前影响图纸设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承接单位存在设计专业短板,具有环保资质设计公司对终端处理设施设计能力强,但管网设计能力不足,而具有市政资质的设计公司则相反,致使承担的图纸设计无法达到所需的深度。二是图纸设计进村入户调查不足,一些设计单位承接的业务量过大,存在赶工现象;一些外地设计单位未在当地设立工作站(室),实地踏勘时间缩水,导致节点踏勘不细致,化粪池现状不清楚,设计方案不优化。三是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深度不够, 参建各方对工程设计要求、关键工程部位质量要求掌握与传递不到位,导致频繁出现设计变更,影响工程项目建设。
二、对策
(四)运维专业化。一是建立“我要治污”的参与机制。理顺、农民和村集体的职责,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引导农民和村集体在规划设计、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主体作用,在方案选择、设施、选址等方面,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从建设的来看,只有调动群众的力量,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才能加重民生工程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建设。二是理清“常规管理”和“专业”的区别。要因地制宜地推进长效运维,科学分析长效的专业技术含量,对巡查、除草、清淤等不需要多少专业技术的人工投入,可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可由村民以工代酬;对监测、等工程技术领域,则交由专业公司物业化运营。另外,日常管理与专业分开,可以使设施的运营责任与监管责任分开,村民成为专业的监管者,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有效的监管,专业公司专注监管技术,更能促进其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形成财政兜底和引导规范的机制。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存在相当数量的空壳村。各级财政应设立运行专项资金。对管理运营较好村,可根据污水处理量、运行周期、有效报修次数等情况给予励,以补贴村民在日常管理方面的人工投入。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破解包揽所有责任,切实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管理的积极性。(温州农村探索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二)项目施工规范化。按照“一部、四管理”要求,规范工程建设。一是要按图做实项目施工,严格按图施工。做好终端处理设施、管沟中心线及管道标高控制线进行测量放样,对提升村的既有管道、构(建)筑物要做好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和高程校测,加大技术巡查和施工质量监督,做到事前把关,过程控制,事后验收。二是按责做细项目监管。明确县、乡、村及参建各方的职责,健全参建各方年度信誉考核数据库,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工程,违规托管、代管、挂靠等行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三是按项做精工程施工。制订分项施工管理,明确技术规范“红线”。组建专家组,逐村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切实加强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和现场管理。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及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明确验收依据、验收程序、验收组织和验收内容等规范。有序组织施工单位预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做好专业调试,全面收集、规范整理、科学保管治理工程映像资料、档案资料,树好标识标牌,做到可看可查可检修。
(三)管理集约化。一是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考核办法,明确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督查惩机制。同时,严格落实“定岗、定人、定段、定任务”的“四定”责任制,不定时抽查、检查、巡查监理人员、村民监督员和施工单位的工作情况。二是多方协力,合力共管。强化单位履职尽责,继续完善市督查,县(市、区)主管,乡镇主抓、第三方专业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监管体系和“县级巡查、乡镇监管、设计交底、监理、群众旁站”五位一体的施工监督体系。推进“一部四管理”,即建立建设项目部,突出建材、质量、安全和资料管理,强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三是搭建载体,技术支撑。发挥治理业务组专业技术优势,深入一线解决农村治理技术瓶颈。实行分级培训,市级抓重点,县级抓全员,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作队、监督队。加大与设计单位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规范的交流合作,实现规范要求与设计意图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参与治理监督,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运作,成正的市场主体。
去年来,各地深入开展“提质提速”专项行动,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施工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上狠下功夫,有力地了工程质量。但由于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在不断建立健全规范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