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华

雕刻师应建新:将黄蜡石做成金华的“金名片?金华周边好玩的地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生意冷清了,闲下来的应建新经常游走在金华的大街小巷。一日,他踱步到婺江边,看到挖沙船的附近有许多被人丢弃的石头。这些石头润滑细腻,晶莹剔透,形状奇特多样,质地似玉又不是玉,不正是收藏界和珠宝界人士口中所称的“黄龙玉”吗?

店铺二楼有个简易的小屋,是应建新的工作室,尚未进入,“哧哧”之声不绝于耳。走进屋内,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原石,案台上摆满了工具,眼前的应建新正在用电钻雕刻黄蜡石。

“玩转”黄蜡石,他带动新一轮市场热潮

“刚开始,我自己去婺江边挑石料,后来忙着雕刻,只好发动沙场干体力活的人帮我捡。”从金华江到义乌江,甚至到兰溪,只要周边有沙场的,应建新都去过,他拿着黄蜡石给沙场的工人看,告诉他们,只要捡到这种石头,成色好的他一律买下来。在他的带动下,那年兰溪的一个小村庄,全村的农民都不种田了,天天在江边捡石头,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1994年前后,我就跟卖珍珠的商人一起去世贸中心参加过中国第一届珠宝展,还在辽宁、、、、广西、云南等地做过翡翠展销。后来回到金华开了一家翡翠店。但实际上,销售效果并不理想。”应建新冷静下来分析过其中原因,一是当时自己本身对翡翠行业不懂,销售手段大部分靠“吹”;二是当时正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对翡翠这类奢侈品的文化还不了解,更没有富余的钱去购买或投资这类商品,翡翠市场不景气是必然现象。

或许是对雕刻有天赋,或许是下的功夫足,总之,几年之内,应建新的雕刻技术就提升神速。雕出的作品也造型生动,惟妙惟肖。一日,应建新照例把玩着刚淘来的石料,准备在雕一个辣椒,可是石料稍大,只雕一个辣椒太过浪费,一番思考之后,应建新决定还是雕一串辣椒。这时,朋友正巧上门拜访,见应建新手上雕的半成品就好奇地问:“你在雕佛手吗?看着挺不错。”一句话点亮了应建新的灵感,“对!佛手既是金华特产,又有金华特色,配合黄蜡石天然的,岂不相得益彰?”此后,应建新便一发不可地爱上了佛手雕刻。

在广州做翡翠生意时,应建新就听当地人提起过黄蜡石,但那时并没有火起来。在婺江畔发现了黄蜡石后,应建新抱着好玩的心态捡几块回家雕些桃子、瓜果等作品放在店里。谁想到,这些色彩丰富的黄蜡石,不到几日就被市民陆续买走,发展到后期,上门要求购买黄蜡石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应建新甚至都来不及雕刻。就此,应建新算是意外地寻找到了新的商机。

与此同时,受应建新的影响,永康、义乌、诸暨的很多朋友也跟着他一起玩起了黄蜡石。“原来解放门附近只有3个摊位是卖石头的,过了一年,卖石头的摊位变成了五六十个,到2000年以后,整条街都是卖石头的了。”2004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应建新也从花鸟市场搬到了飘萍,他事业的新起点。

应建新介绍,“黄龙玉”真名叫黄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

不过对于未来的黄蜡石市场,应建新还是充满信心的。在他看来,金华黄蜡石收藏与广州、云南等地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金华的黄蜡石以其光泽温润、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特征被瞩目,不仅质坚、细腻,点、线、面、边角圆也平滑,而且色彩更加鲜艳、丰富,完全具备湿、润、密、透、凝、腻六个特点,又兼有皱、瘦、漏、丑、秀、奇等不可多得的特点,其质地与玉相差无几,素有“金华玉”的美称。它不仅是金华独有的一个商品,更是金华文化底蕴的象征,“只要挺过市场的冷淡期,我相信这块小小石头的价值必然不止十亿元。”应建新说。

现年53岁的应建新,是金东区人,从事黄蜡石雕刻近20年,是业内有名的雕刻名家。要问他是如何结缘黄蜡石的,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应建新出生于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他小学一毕业就进了生产队劳动,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21岁时,不甘心再走父辈的老,年轻气盛的应建新决定外出打工,“最初跟着东阳人搞建筑,很辛苦,赚的也不多,但好歹比回家种地强。”1993年前后,在朋友的下,应建新又从建筑行业跳到了翡翠市场。带着几年积攒下来的上千元,应建新来到了广州,做了翡翠代理商。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应建新看来,每一个成功作品的背后,是雕刻师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比如雕一个佛手,他就会先去了解佛手的结构和生理元素。比如雕一个人物,他就会仔细揣摩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应建新说,一个完美的黄蜡石作品,三成取决于石料本身的好坏,七成取决于雕刻师的创意。就拿应建新的黄蜡石作品《代代和谐》来说,当时石料买进的价格不过260元,但经过巧妙的创意和精心的雕刻之后,原本并不起眼的石料,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精巧的皮袋,里面装着两只黑色的小猫,生动活泼,一下子就卖出了18万元的高价,还获得了“2012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

疯狂的“炒石”过后,必然会低谷。去年开始,古子城黄蜡石市场开始回冷,原本人头攒动的店铺变得冷冷清清,唯有一小部分的老客还会偶尔穿梭其中。

从“农村娃”到“翡翠商”

佛手雕刻,他创作出无数优秀的作品

说起雕功,在如今的金华,应建新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但实际上,应建新并没有师出名门,他的雕刻技艺全靠自学和刻苦钻研。

“我还记得,那时候店里采购了几个冰种的,成色很好,作品也比较大,但买进的时候不过700元,卖出去也就几千元,如果放到现在,我卖一个,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后来,应建新的翡翠店生意越来越惨淡,“滚雪球”一样亏损了五六万元后,店铺也从闹市区搬到了花鸟市场。

面对如此冷淡的市场行情,应建新却依旧淡定如初。他说,这些年,金华古子城一直没怎么发展,马不宽,又没地方停车,交通不便,摊位也紧张。有时抢不到摊位的卖家只好去附近的宾馆开个房间展销产品。跟不上需求,时间一长,卖家和买家都失了信心。加上这两年“炒石”过热,价格虚高,好石又少,懂行的、不懂行的都不敢再涉水冒险。

辗转做了“翡翠商”后,朋友负责找货,应建新负责销,带着雕刻好的翡翠成品去全国各地展销,卖掉的,朋友抽取成本后,剩下的利润全归应建新所有。卖不掉的翡翠则可以退还给朋友,应建新的角色,更像是朋友的代理商。

迎着5月的阳光,走进应建新位于市区飘萍248号的石雕工作室,一件件“金华玉”作品琳琅满目,夺人眼球。俯身仔细端详《代代和谐》、《搬不走的童年记忆》、《田园诗》等作品,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寓意深刻而大气。

如今,应建新雕刻的黄蜡石作品不仅在各大比赛中屡屡斩获金、银、铜,其名声也在业内名噪一时。

目前,应建新依旧坚守着黄蜡石市场的“春天”,他每天埋头八小时创作黄蜡石作品,从原来的一年几百个放慢到一年几十个,从品质上提高黄蜡石成品的雕刻精细度。未来,应建新也希望能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不断积累经验,艺术发展的规律,将黄蜡石打造成一张金华的“金名片”。

“早前我有一位朋友正好是开雕刻厂的,没事的时候我经常会去他厂里看师傅雕刻石料,一看就是一整天,我发现自己对雕刻非常着迷,后来我就去劳动花了280元买了一个雕刻工具,自己在家尝试起来。”除了刻苦钻研,偶尔应建新还会出门“偷师”,看到别人创作的优秀作品,他会细细观察,注意雕刻的细节,从哪个地方开始下刀,图案用什么工具雕刻等等。

市场回冷,他却依然等待“金华玉”的春天

应建新回忆,2008年,原本质地上好的黄蜡石价格不过在几百元左右,没过多久,价格就添了一个0,再后来,好的黄蜡石价格动辄上万,却依旧吸引来不少藏友跳入市场。

说起自己为何如此迷恋黄蜡石雕刻,应建新笑道:“黄蜡石颜色丰富多彩,硬度高,比翡翠的颜色还要多,而且每一个颜色都是一个亮点。在雕刻过程中,切开石头,可以看到它的内部千变万化,这往往需要雕刻师根据石头内部颜色去再设计作品,虽然雕刻师的创作能力,但也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1998年,我已成立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为了养家糊口,过安稳的日子,我决定逐步放弃翡翠生意,而是以雕刻手艺赚工钱,雕刻的对象,就以黄蜡石为主。”可以说,应建新是金华第一批“玩转”黄蜡石的雕刻师,也是带动金华黄蜡石市场热潮的人物。

应建新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就特别偏爱石头,在老家的时候,他就经常会去河里或小溪里捡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带回家收藏。加上朋友已经在翡翠市场摸爬滚打了多年,有前辈引,自己也敢大胆地往前走。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玉器的最终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雕刻工艺水平上。素有“金华玉”之称的黄蜡石也是如此。作为“金华玉”雕刻师,自1998年起,应建新便自学黄蜡石雕刻艺术,凭着对雕刻事业的热爱,17年来,他创造了无数个鲜活传神的雕刻作品,尤其擅长金华佛手的创作,并获得了“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华黄蜡石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荣誉称号。日前,记者在古子城见到了应建新,听他讲述了不一样的雕刻人生。

当时在古子城,像应建新这样卖黄蜡石的人不在少数。疯狂的黄蜡石使金华形成了多条奇石街,大街小巷到处有人诉说着黄蜡石致富的“传奇”。金华古子城俨然成为了省内黄蜡石的窗口市场。、上海、杭州、甚至东北的客商都不断涌进金华炒卖黄蜡石。

2007年后,金华黄蜡石市场进入了空前火爆时期。彼时,应建新不仅带了五六个徒弟,还专门从广州聘请了十几个翡翠师傅,但雕刻的活依然干不完。每天,应建新六十平方米不到的店铺,都会被五六百位市民挤得水泄不通,走了一个,店门口候着的十个就拼了命地往里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