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最坏的时期是否已过去?——温州经济现状的调查与
温州的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也早于全国其他地区遇上了成长的烦恼和挫折。绊倒温州人的石头或许还会绊倒其他人;温州人先栽了跟斗换来的教训,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或许是一味苦口良药。
新华网温州7月15日电(记者朱立毅、张和平)有人把温州称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一位温州知名企业家认为,最坏的时期还没有到来,目前温州不少企业正面临“拐点”,不是向好,而是面临倒闭。
统计数据向好,但是一些传统支柱行业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温州几大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打火机、眼镜和服装等曾在温州辉煌一时的传统产业现状都不容乐观:打火机协会的会员企业从2008年的300多家降到了目前的117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2770家服装企业现在剩下不到1800家还在纳税;眼镜企业也从600多家下降到了520家。
“拐点”是向上还是向下?
融资成本太高成为实体经济的沉重负担。“企业都缺钱,硬撑下去基本是在给银行打工。”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苦笑道,“但眼下最担心的是不少企业可能撑不下去,没机会再为银行打工了。”
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税赋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虽然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约5厘,但其实温州的银行贷款都上浮30%以上,再加上一些理财产品等,年融资成本高达10%以上。
来自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今年呈现“回升向好”之势。“我认为今年的状况应称为‘平开稳走’。”温州市经信委主任林亦俊说,经济不可能迅速回暖,需要花时间来慢慢解困,但接下来还是会稳步向上。
温州市市长陈金彪认为,温州遭受的冲击比其他地方不仅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而且更为猛烈一些。这一轮的经济波动,固然有宏观的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在自身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在宏观变化下的集中爆发。
统计显示,温州工业经济今年以来持续回升,企业利润有所好转。前5个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去年同期下降16.7%转为增长12.6%。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0亿元,增长7.2%,较去年底回升0.5个百分点。
在各地实体经济“钱荒”,经济大势不甚明朗之际,记者来到这里,试图在这块承载着传奇、争议和尴尬的土地上触摸中国经济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