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创业者:风雨中磨砺队伍培育了巨化2016年6月2日
“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学而知之的。”第一任厂长刘德甫从省委工交部调任衢州化工厂,为巨化的建设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一代创业者》中他以《创业者的》为题,回忆了创业之初的感受,“建设这样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谁也没有搞过,大家都缺乏经验。那时我们就是根据党和毛的,在干中学,边干边学。”
还在筹备期间,省委一下子就配备了厅局长以上干部十余名,又调给巨化陈继善、马湘平和庄强士三名总工程师,以及工程师33名。一个厂,配备这样一套实力雄厚的班子,确不多见。巨化第一任党委孙文成(后任省计经委主任)用“十分”形容当时的工作,“吃的、住的、穿的和用的条件都很差,有时还按原始的方法来。”
作为建厂总指挥,刘德甫等第一代创业者时刻关注建设动态:“开始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五六个工程一起上,战线拉得很长,大家都要上,但大家都上不去。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样干不行,根据上级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认真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决定暂停合成氨工程,热电、机械两个厂由于是公用单位,必须同时上马外,其余的按电石、电化、铝厂、合成氨这样的顺序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上。这样,1958年电石建成投产,1959年电化建成投产,1960年铝厂建成投产,1962年合成氨建成投产。到之前,一座中型化工联合企业就初具规模了。这是一代创业者们所履行的光荣!”
1958年5月11日,一个值得巨化人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巨化第一代创业者,在野草萋萋、荒冢累累、血吸虫病盛行的千塘畈,靠着“两个肩膀两只手,一条扁担一把锹”,靠着奋斗、创业,用青春、,甚至生命,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
巨化和上海的吴泾化工厂,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施工直至安全投产的两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建成,曾任党委副的张庆三在《巨化筹建时期的组织工作》一文中回忆,“追忆走过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尽管有资金、设备、设计、基建等众多问题,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也就是要组织一支有力的生产建设队伍。”
巨化 五十六载的传承
各厂的领导班子搭起来后,首先遇到的是“兵”的问题,分管组织工作的张庆三在上文中回忆:在省委的大力支持下,首先从省级机关调来了五百多人,充实各处、室的工作人员和各车间的工段厂、班组长。随后,解放军上海炮兵学校、宁波空军预备学校的数百名集体转业到巨化。还从海军、空军部队中,接收了一批和技术兵,共一千多人。所以巨化的职工几乎全国各省的人都有,真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些在筹建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又从嘉兴、宁波、金华地区招收了五六百名农村青年,巨化周边农村吸收了百余人。就这样,终于组成了巨化最初的三千余人的职工队伍。
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资料,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巨化第一代创业者,就是在风霜雨雪的磨砺中,在忘我工作的汗水中,凝聚成了艰苦创业的。
衢州最早的大学就在巨化诞生张庆三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组织队伍过程中,我们深感技术干部不足之苦,为了开掘技术资源,培养技术后备,我们用一万元钱,买下黄坛口水电站施工棚,开办了衢州化工专科学校。”文中附图说明是:“为培养技术后备,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浙江巨化专科学校的横一座施工棚里正式开学。在这里,巨化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大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