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军的文化苦旅:从宁波到曲阜 边走边讲国学
一身灰色唐装、一个黑色背包,再加一个拉杆箱,怀揣江北区政府出具的“通关文牒”,李忠军开始了他的“朝圣”之旅,目标是山东曲阜。
他用搜狗地图给自己设置好了行程,每天从一个镇出发,到另一个镇歇脚,大约30公里的路程。他特意绕开了所有能绕开的繁华都市,在乡间穿梭。在他看来,自己信奉的那些讲究长幼尊卑、坚守家庭价值、追求人际和谐的传统文化,正是依靠最原始的民间力量才得以延续。
第一天行程的目的地是梁弄。走到鄞州横街的一个农家小院,李忠军恳求一位老太太给他把凳子,休息一会。一个小男孩听到后,蹦蹦跳跳拿起凳子就往外搬,可立即遭到老太太的阻止,她一把夺下,将大门紧闭。
他知道,这是老人对陌生人的戒备,并无不妥,但那巨响的关门声和老太太狐疑的眼神,还是让他难过。
类似的情景还发生在一些小学,他想进去讲讲国学,虽然有宁波天一学堂创始人的身份和相关部门的介绍信,还是一次次被婉拒。
什么时候,人们变得这么充满戒心?李忠军有点沮丧。直到在湖州的八里店,他遇到了一位扛着长凳的老太太。老人裹过的小脚吃力地迈着碎步,弓着背。李忠军接过老人肩头的长凳,一直把老人送到目的地。老太太的脸笑成一朵花,她从口袋里摸出四颗水果糖,塞到李忠军的手里。
那是久违的温暖。儿时的回忆被勾起来:在他的家乡四川南部县,虽然那时很穷,山与山的路口,总是架着一口锅,锅里有水,锅外还放着一堆干酸菜,这是为远道而来的行人准备的;镇上来的过客,无处投宿的,只要肯开口,都有人热情相迎。他至今还记得,他父母就常常把素不相识的客人迎进屋,还把最好的一张床留出来,换上洗干净的被褥……大家都觉得,出门在外,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顺手帮一把是很正常的。
短短二三十年,这种“不独亲其亲”的温情已经很少看到了,人们太关注自我,太重视小家。他现在开国学班,推广传统文化,正是想通过这种力量,对社会有所改变,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他的这次徒步“朝圣”,为的就是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国学,回归传统。
饭桌上的困惑
老爷子看不惯孙女还没开饭就拿手抓菜,还老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到面前,夹菜的时候挑挑拣拣……
多说了几句,孩子撒泼了:“我不要你管,滚回老家去!”老爷子气得胡须都绿了,任凭怎么挽留,还是回老家了。
山清水秀的路是少数,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条长长的、单调的马路。或者一成不变的树木和农田,因为没有人交流和分享,独自行走就变成了一件十分枯燥的事。
但回过头来,他反而庆幸这样的孤独,“我有大把的时间回忆过去,反思现在,跟自己对话,这大概就是行走的意义。”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