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军的文化苦旅:从宁波到曲阜 边走边讲国学
回忆最多的是童年,6岁,他偶然知道自己是一个被抱养的孩子,整个世界都变了。养父母虽然也很好,但总有点陌生的感觉。这种阴影多年挥之不去。
他很幸运,考上了四川大学,成为穷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培训学校,很快成为骨干,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2000年,女儿出生,也许是为了弥补心里的那份遗憾,他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事事宠着,不让她受一点委屈,什么都给她最好的,刚读幼儿园的时候就送她去学英语、小提琴、右脑开发……那个时候,他刚好从培训学校走出,自己另立山头,在德阳开设了教育培训机构,赚得了第一桶金。
那时,他的理想是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公主。
但事与愿违,幼儿园的老师常倒苦水,说孩子在学校嚣张跋扈目中无人,老是顶嘴,扰乱课堂。
李忠军起初不以为意,他觉得孩子有点个性没什么不好。直到后来,女儿把她爷爷气得回了老家,他才觉得有些不对。
当时他刚在德阳买了房子,便把父母从老家接来,结果惹出了一箩筐的不愉快。
父母很传统,不赞成他那种放任孩子的教育方式。按家里以前的规矩,餐桌上长幼有序,不但座位有别,大人不动筷,孩子是绝对不可以先下手的,老爷子看不惯孙女还没开饭就拿手抓菜,还老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到面前,夹菜的时候挑挑拣拣……
多说了几句,孩子撒泼了:“我不要你管,滚回老家去!”老爷子气得胡须都绿了,任凭儿子儿媳怎么挽留,还是回老家了。
李忠军觉得困惑,“小时候我们的教育是要服从,现在都讲究个性,可是培养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咋变得如此任性和自我呢?”他开始反思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再这样听之任之了。
不久,他去北京出差,第一次接触到国学,试着阅读四书五经等典籍,人生的很多迷惘顿时豁然开朗,似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一读,就读了10年,他的人生规划也随之改变。
国学的滋养
传统文化不是教你圆滑世故,也不是刻意强调尊卑,而是让你在一个有序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多顾及他人的感受,处理好人际关系,掌握一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比较舒服的能力。
一路上,虽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讲学,李忠军已非常满足。他觉得在孩子年纪尚小,最容易学习的时候,应该接受国学的滋养,这是受益终生的。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