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庄社区公益豆浆服务重新开张 "五豆"凝浓情 一杯暖人心
“五豆坊”志愿者在给老人送豆浆。记者 王鹏 摄
“五豆坊”,海曙白云庄社区里的一个公益豆浆服务队。除了保本销售,更为社区里85岁以上的老人、低保人群、自闭症儿童等弱势群体免费磨制“五豆浆”,一磨就是7年。
7年来,4位发起人一位辞世、一位搬离,另外两位也年事渐高,今年8月“五豆坊”不得不停办。
11月18日,白云庄社区里17位志愿者接过了这根接力棒,继续磨制公益豆浆。
实习生 乐骁立
“五豆坊”又开张啦
11月20日是“五豆坊”重新开张第三天。
清晨5点多,白云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的史秀丽一行志愿者借着昏黄的路灯,走进了位于小区居家养老中心的“五豆坊”。
房间的水台上放着一筐前一天晚上泡好的“五豆”:黄豆、黑豆、赤豆、豌豆、花生,浸泡过的豆子显得特别晶莹、润泽。
史秀丽将豆子倒进豆浆机,接上电源。豆浆机便开始急速地震动,生豆浆缓缓地从出料口溢出。
清晨,室温只有10℃不到,一阵忙碌下来,他们的额头已渗出了汗珠……
6点不到,一位身着绿色毛衣的银发老太慢步向小屋走来。
“许阿姨,您来啦。”史秀丽迎了上去,一把搀住老太微微颤抖的右手。老太名叫许宝玉,今年83岁,“五豆坊”的发起人之一。如果不是因为今年年初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也许“五豆坊”不会停办,也许她也会像7年来每个早晨一样,在豆浆机边忙碌。
许老太拿了个小杯子,尝了尝刚煮的豆浆,味道没变,似乎比以往的更醇更香。
6点过后,社区里的老人与上班族陆续赶来。门口,老人们捧着豆浆,一边暖手,一边开始拉起了家常。
7年来,对不少居民来说,这一杯“五豆浆”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五豆坊”停办三个月后重新开张,他们重拾的不仅是一杯豆浆,更是一份久违的温暖。
一个念想催生“公益豆浆”
“‘五豆坊’是2007年8月开办的,当时有4个人。”许老太回忆说。
2007年,小区一位居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用黄豆、黑豆、青豆、豌豆和花生等五种原料按比例磨制的“五豆浆”,可以稳定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于是,她开始每天为患糖尿病多年的儿子制作“五豆浆”。慢慢地,她儿子的气色真的有了好转。
在一次与许老太聊天中,这位居民无意间提了一句:“要是这种豆浆有卖,就好了。”
一句无心的话语,让许老太萌生了为社区居民义务磨豆浆的念头。回到家,她就与老伴说起了这件事。老伴知道磨豆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他也知道老许认定的事儿,谁劝也没用,“想做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几天后,白云庄社区便有一支“五豆浆”志愿服务队,成员除了许老太,还有三位同样热心的老太、老伯。
那时,一杯400毫升现磨现煮的豆浆售价0.6元。除了保本销售,“五豆坊”为社区85岁以上的老人与低保居民免费提供豆浆。
七年如一日的坚守
那年许老太77岁。据街坊回忆,当年的她看上去身子骨很硬朗,好像起早贪黑并不觉得累。
下午到菜场买原料,然后将豆子浸泡。夏天天热,豆子泡得时间长了容易发酸,他们需要晚上10点来“五豆坊”将豆子泡下。而每天早上5点半,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准时开磨……
“说句实话,那时候就是一腔热情,想为社区居民服务。也没想过,一干就是7年。我们除了春节休息15天,其余日子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去年年初,陈宏老伯搬离了白云社区,余老太不幸因病辞世,而当时已经82岁的史芝佳老太也身患心脏病。有时,许老太就独自扛起“五豆坊”的重担。
从去年起,许老太发觉自己的手有时会剧烈颤抖,走路会向前冲。今年年初,她走路时不慎跌倒,就医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当时也没有想别的,可是这‘五豆坊’我是真不舍得停下来……”拖着微颤的身躯,许阿姨又坚持了5个多月,可最终熬不过岁月的侵蚀,今年8月,“五豆坊”停办了。
17位志愿者爱心接力
每天清晨手里的那杯热豆浆没了,老人的心也空落落的。渐渐地,他们发觉喝下的不仅是一杯豆浆,更是一份寄托。
“每次走过‘五豆坊’,我都在想,什么时候能重新把它开起来。”社区老年协会的任微珠女士说。
在老年协会17位志愿者的努力,11月18日早晨,“五豆坊”再度开张。
“还是老味道,一点也没变。”一位老人接过“五豆浆”感叹道。
“17位志愿者两人一班,每人每月轮两天,配方还是许阿姨的老配方,但因为原料涨价,现在一杯卖0.8元,对低保群体和85岁以上老人还是免费赠送。”白云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晓春说。
“我们现在都是60岁上下,还很年轻,希望都能像许阿姨一样,风雨无阻,把‘五豆坊’的爱心接力棒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