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力洋村:这里有浙江东南第一豪宅 (图)
浙江东南第一豪宅,一进连着一进,楼房高耸入云
灰塑《独占鳌头》
走进第二批宁波历史文化名村⑨
高深的院墙,厚重的大门,残缺的炮台,石质的枪洞,狭长的小巷……
力洋村给人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它有着戴望舒笔下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又密布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大户人家。而历史上,它是烟熏火燎的战争之地。
这里有浙江东南第一豪宅;这里的先民们曾用炮火对付过海盗,也阻挡过太平军的北上;这里被誉为宁海县的“文化之邦”“衣冠之乡”……
这里留下过太多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一天的步履匆匆,难以阅尽几百年的风雨沧桑。
东南商报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杨古城/文
记者 崔 引/摄
沥水之北 背山面海
车子驶向力洋村的时候,经过一大片幽绿的茶山。流经茶山的是一条大溪,名为沥水,自北向南奔流入海。
力洋村有几个“曾用名”,名字的变迁,也是村落历史与自然的见证。
第一个名字叫沥阳。因为村庄被沥水环绕,老百姓几乎都居住在沥水之北,古人称水之北为阳,所以它旧时被称为沥阳。
很久以前的力洋村,曾是一片汪洋滩涂,历经沧海桑田,海洋淤积成了开阔的洋畈,村庄也逐渐随之外移,因此当时,这个地方又叫做“沥洋”。
再后来,也许是老百姓简写得太多,干脆就把这里叫做力洋。力大无边,想来比文绉绉的“沥”要实用得多。
村里居住着胡、应、冯、叶等姓居民,其中以叶氏人口为最。力洋叶氏自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陆续从茶山谷地岭峧村迁居于此。
岭峧村,距离力洋村8公里。《岭峧叶氏宗谱》记载,明正德初年(1506年),世居宁海东仓的南宋丞相叶梦鼎的12代孙叶友乌一支,迁居力洋村北8公里西仓溪之源的岭峧村。清康熙晚期(1722年),一支后裔分迁居力洋村东北角,与已迁此处的冯、应、胡等姓共居。
后来,叶家渔樵耕读,逐渐壮大。如今村里存留的古宅,多为叶氏望族所居。
迎日望月 日月轮回
走在古朴的村庄里,一座白墙灰瓦的建筑映入眼帘。屋顶呈三角形,尖头耸入云霄。顶上还有一个灰塑的“月”字,真是精巧别致。
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说,这样的建筑结构叫“山花”,犹如山间树梢开放的一朵野花,是宁海独有的建筑风格。
“你信不信,另一侧一定是个‘日’字。”杨古城先生说。
绕到另一面,果然,山花顶上是一个灰塑的“日”字。迎日望月,望月怀远,日月轮回中,力洋村的子孙们就这样繁衍生息。
山花后面,就是叶柱老师的家。一起随行的力洋镇文化站站长胡贤胜、力洋村副书记沈方何都说,叶老师是力洋镇的“宝”。
叶老师原本是一位语文老师,退休后,便静下心来研究力洋镇各个村的村史与文化,其中就包括力洋村。没有他,那些隐匿在角落里的历史,也许早已随风而逝了。
叶老师家在村东,早前门口有一条从茶山流汇的大水圳,两水抱村交汇。古村民居就鳞次栉比密集于这块缓缓高起的平坡上。而如今,这条大水圳已填补为水泥路。
打开低矮的门,一位气质清矍,身材瘦削的老人朝我们微笑。他就是89岁的叶老师。
叶老师拿出厚厚一摞用毛笔与钢笔写就的古村文化史,带着我们边讲解边走访那些古宅。
他提供的《古宅示意图》中详细地标注着,较为完好的老宅有12处,老井8处。除孙大奎宅外,都集中在老街之北、大水圳之西。
拐个弯,就到了这条自西向东的老街。老街长270米,宽7米,西段称为上街,东段称为下街。从明代起,这里就是村里的市集中心,如今仍有老店旧宅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