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戴行舟夫妇:捡废品卖钱做善事
在鄞州区芝兰新城小区,住着一对九旬夫妇,丈夫叫戴行舟,95岁,妻子叫王阿毛,93岁。他们夫妇有稳定的退休金,却生活节俭,连穿的衣服都是捡来的,同时还四处捡废品卖钱。他们对自己很苛刻,对别人却很大方,多年来一直捐钱给需要帮助的人。
戴行舟年轻时曾是上海国际饭店的大厨师,后来在我国驻外使馆掌勺,60岁退休后,养老金逐年递增,目前每月有5000多元。王阿毛领取农保,目前每月也有700多元。
戴行舟夫妇很少花钱,两人总是买市场里最便宜的蔬菜吃,20多年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穿的很多衣服是他们捡废品时“淘”来的。家里仅有两样电器,一个电冰箱和一台空调,但也很少使用。夏天,外孙帮他们将空调打开,可外孙一离开,他们就把空调关掉了,为的是省点电费。同样是为了省电,两位老人下午早早吃了晚饭,天一黑就上床睡觉了。
戴行舟夫妇生活如此简单,他们对做善事却很大方,将收入的大部分用在了行善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区组织募捐活动,王阿毛风风火火地来到募捐点,捧出了2000元现金;去年“菲特”台风过后,戴行舟听说余姚被淹了,急急忙忙赶到居委会,说身上只有500元现金,先捐出来,若不够的话,他再去银行取……每逢宁波乃至全国其他地方受灾,戴行舟夫妇都会赶到社区或慈善机构捐款。
“你们那么大年纪了,也没多少钱,就甭捐这么多了。”社区工作人员常劝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俩平时节约得近乎吝啬,担心他们捐出钞票后生活会受到影响。可戴行舟夫妇俩总是说,他们平常不怎么用钱,钱放着也没啥大用处,给那些有急用的人作用更大。
除了给受灾地区捐款外,戴行舟夫妇还常帮助身旁遇到困难的人。柳方庆与戴行舟一样,也因拆迁被安置到芝兰新城小区。多年前,他的胃因病切除,花去不少医药费。但他未到退休年龄,领不到养老保险金,老婆又身有残疾,生活很困难。戴行舟夫妇每年资助他的女儿1200元学费,直到她女儿上大四开始实习,有了一定收入才停止。几年前,戴行舟夫妇听外孙说起钟公庙街道有位右腿截肢的残疾工人,靠在冷冻厂剥豆维持生计,他们立马掏出500元送去。此后每年春节前,这位残疾工人都会收到戴行舟夫妇的捐助款。外来务工人员雷晓芳在宁波做了7年的保洁员,靠每月不足1600元的微薄收入,养着18岁的儿子和年仅6岁的女儿。戴行舟夫妇经常会将小辈孝敬的水果转送给她,过年常以给她女儿压岁钱的方式资助她。甚至,住在北仑的一名乞丐,听说了戴行舟夫妇的善举后,每年两次来鄞州向二老求助,二老从不回绝,每次都会事先准备好衣服、鞋子以及乞丐回家的路费。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从前些年开始,戴行舟夫妇还捡起了废品。两位老人的家里,放着各种各样分类好的废品,有的准备卖掉,有的则是准备送人的。两位老人将捡来的衣服和鞋子洗干净后,放在家里,请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来挑。有时,他们在小区外碰到一些穿得破旧的陌生人,也会热情地把他们招呼进小区,抱出一堆捡来后洗干净的衣服,任由他们挑选。
据戴行舟夫妇的外孙宋林回忆,外公外婆只生过一个孩子,早早夭折了,自己的妈妈是后来过继的,两位老人视如己出,当时村里有些邻居的孩子,也是外婆照顾的。那个时候,每到饭点,刚放学的孩子们就会溜到外婆家的四合院,看看外公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宋林说。有人觉得,吃好穿好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就是快乐,而外公外婆觉得,省吃俭用不浪费,多点钱帮助别人就开心。“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好,怎么过我们都不反对。”
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刚开始搬到小区的时候,会有一些邻居投诉,担心老人捡垃圾影响环境,但老人一直很注意,总把东西收拾进自己的屋子,洗干净了也没多少异味,还总是捐款,大家慢慢也就理解了,有时候还会主动把不用的东西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