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村:人间凡处有仙境
中村的白云桥
仙圣庙的古戏台
沿河而筑的民居
■走进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11}
探访中村那天,阳光正从迷茫的晨雾中展开。
一路走来,都是寻常人家的身影与物件。
村落的地面上,散散地晒着花生,有些调皮的小孩偷吃几颗,主人笑着假怒。
那里的民居颇具情致。沿河而筑,河边岸上的鹅卵石,被拾去做墙体。
墙与河,因而自然而然地衔接在一起,简直是一幅江南民居的风情画。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杨古城/文 记者 崔 引/摄
1.仙山看日出
中村这个村名,说起来有些奇特。江南一带,村落取名,有以姓氏为名的,如陈家村、李家村;也有以村落的地形地貌为名的,比如屏风山、石鼓等。
可中村这个村名,与这些取名方式都不沾边。
那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一说,与中村的历史有关。中村始于唐代。从前,这里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深山僻地。唐代时,有个龚姓的人来此落脚,结棚垦地,形成村落,取名为“龚村”。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赵宋王室南逃到临安。逃亡中,有一支郑姓族人来到这里定居。他们到了此地后,发展迅猛,很快在人口上超过了龚姓。
人多势众的郑姓人对“龚村”这个村名不服气,提出要改村名为“郑村”。
一个是开山建村的族人,一个是枝繁叶茂的家族,如何改村名,让双方都能接受呢?
最后有人提议,既然龚郑两姓共居一村,就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中国人信奉中庸之道,取村名为“中村”,有中庸的意思,也有中和的意思,不偏不倚。龚姓与郑姓两家人都拍手称好,皆大欢喜。
另一说,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中村地处四县三镇之中心,与鄞州、奉化、余姚、上虞各距35公里,距鄞江、梁弄、陆埠各20公里。
中村,就像一颗隐匿于集镇中心的珍珠,温婉而平和。
村落里有一座山,名叫仙山,正对着村委会的窗户。抬头仰望,就能看到仙山入云,云蒸雾绕,似有仙气。
中村所属的鹿亭乡教文卫办工作人员俞洋说,仙山朝东,正因如此,仙山还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2.金牛望明月
中村有一座古桥,名叫“白云桥”。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重建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几乎与村落的年纪一样大。
俞洋说,这座桥南北走向,单孔斗拱,全长25.3米,桥拱最高处达6.6米。
也许是白云桥的南北两个桥墩建于高高的石坡上,远远望去,格外高大。过去,在住惯了矮平茅草房的老百姓眼里,它真的雄壮得有如耸入云霄。
站在桥顶上,低头是深涧溪流,流水澄澈,抬头是白云穿过树梢。那些小树顽强地扎根于桥耳石上,野花洒落一地。
可是,桥下是水势并不高涨的晓鹿大溪,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一座石拱桥呢?
说起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中村党总支委员郑世光说,曾经有一位懂风水的先生来到中村,站在山坡上,连连叹气。
原来,中村的东面,晓鹿大溪的南岸,有一座小山,山的形状像一头耕牛,当地人称为牛山,又叫金牛山。
中村的村落是一架牛车,由这头金牛拖着。村落的兴盛与衰败,全仰仗这头金牛。
彼时的金牛山头朝东,尾朝西,远远望去,像是一头抬头向东的牛,观看东海明月升腾。
金牛见月从东方升,便要朝东追月而去。如果金牛离开,中村的命运就未可知了。
因此,村民们必须马上想出一个留住金牛的办法。
金牛要走,是为了追赶月亮,如果金牛在中村见到一个大而明亮的月亮,它也许就会留下来。
可是怎样弄出个月亮呢?
说来也是凑巧,中村有个姑娘,嫁给一个造桥的石匠。见全村人都在为月亮发愁,石匠心生一计。
只要在河上造一座桥,半个月拱倒映在水上,合起来就是一个月亮。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可是中村没有河,又怎么造桥呢?
石匠说这个好办,那条晓鹿大溪,溪宽水急,造一座石桥没问题。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高大的单孔石拱桥就这样建起来了。
桥建好后,每当皓月当空的时候,桥身倒映溪中,犹如一轮明月落溪涧,煞是壮观。
村里一位年长的老人说,看这桥高耸入云,干脆取名为白云桥吧。
奇特的是,那座原本牛头朝东的金牛山,不知不觉中,竟然回过了头,朝白云桥这边望过来了。
这道景观就是中村独有的“金牛回头望明月”。
明代的王锡衮曾为白云桥吟过诗:
“飞梯何须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溪,补天镶地真奇绝。”
3.最早的古戏台
站在白云桥上,可以看到一座庙宇。中村党总支委员郑世光说,那是一座始建于南宋的仙圣庙。
庙里供奉着两位仙圣,一位是白大王,一位是龚将军。世世代代庇佑着这一方土地。
仙圣庙里的古戏台是宁波现存最早的古戏台。这与余姚悠久的戏剧历史不无关系。
余姚腔,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如今还保留着姚剧这一地方剧种,足见历史悠远。
仙圣庙始建于南宋,元至治年间(1321年~1323年)迁移到现在的地方,又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建。
戏台面阔⒋7米,呈正方形,高约6米,飞檐翘角歇山顶。两边的柱子上写了一副楹联:
“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
戏台内顶部的斗拱等层层盘旋向上,往内收缩而成螺旋形藻井,俗称“鸡笼顶”,也是宁波现存最早的戏台藻井。
顶中间还置有一面大铜镜,四周雕着8个龙首和花篮。穹顶的铜镜和藻井具有消防避灾的作用。
杨古城先生说,当演员在台上引吭高歌或低吟迂回时,四壁会形成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效果。
但愿千年古村的风貌,犹如曾经婉转吟哦的老戏,一代代传唱下去。
■专家点评
杨古城(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中村,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地处四明山脉东麓纵深沟壑中。全村730户,总人口近2000人,以山林为主业。村民以龚姓郑姓为主,分居长溪两岸,建白云桥沟通,有千年村史。白云桥桥身刻有楹联两副:“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邨(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可见村庄地域特色与人文风貌相互彰显,如诗似画的景致,无不使探访者流连忘返。
在宁波市已公布的27座历史文化名村中,中村村不仅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1200年的白云桥和宁波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古戏台风采依旧,古祠堂、古庙及山民习俗千年传承不衰,村庄整体环境和文化保护仍然原汁原味。这就为我们这一代人保留了传统村落的根脉和记忆。近来,浙江龚氏到此寻脉认祖,古村落由此成为不少本地及迁走的乡人激发乡情村缘的精神家园。
【指路】
自驾:从宁波市区到余姚市鹿亭乡中村村,全程43公里,自驾90分钟左右。有两条较近的路。
其一从鄞西过望童公路,经大雷村到中村,要跨越一座山。
其二,从鄞西经樟村,过蜜岩村外沿皎口水库东岸往北至中村。
公交:可从解放南路坐6路车至轻纺城,转至樟村郊区中巴,再换去中村的中巴,约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