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爱好成就甬城新手艺人
姓名:李燕
职业:高校教师
爱好:甜品烘焙
李燕老师正在自己家里专心致志地做蛋糕。她做的糕点受到周围许多亲朋好友的欢迎。
姓名:杜晓菲
职业:国企会计
爱好:首饰编织
首饰编织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图为杜晓菲在专心编一个手链的结。
□宁波晚报记者谢舒奕 崔凌琳 文/摄
榴莲馅蛋糕20只、蛋糕卷30个、小饼干100罐……
2015年元旦未至,高校教师李燕的记账小本却早已被各色笔芯写了个密密麻麻。账本的背后,是数十名热爱甜点的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到来之际,他们不约而同地冲着李燕精湛的烘焙手艺而来,“要这要那”。
“这是他们对我这个业余西点师的肯定。”面对这么多“订单”,李燕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和满足。
业余空闲时间,有人喜欢看书,逛商场,看电影。而在宁波,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空闲时间给予了偶然结缘、随之疯狂爱上的“手工制作”。
这群藏身民间的“手工制作”爱好者,多来自与其“手工制作”毫不相干的行业。虽然是业余,其中却也有不少人因热爱而变得专业。他们的初衷无非是“玩”,却玩出了个性,玩出了精致。他们将各自的业余生活填充得丰盛而有意义,有些甚至还玩出了“粉丝团”、“客户群”……
A
教师练就烘焙“绝技”
夜很深了,丈夫和儿子早已熟睡。37岁的李燕仍在厨房里忙活。打蛋、搅拌、烤制、切水果、裱花……这些重复过千百遍的动作,仍令她幸福感满满。直到包装完最后一只蛋糕,她才腾出时间伸展筋骨,捶了捶酸涩的颈椎。抬眼望窗外,街上华灯璀璨,节日的味道已经很浓了。
圣诞、元旦、春节“三节”接踵而至,李燕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尽管涉足烘焙界短短两年时间,平时还要兼顾好高校教师的正职,但是每每临近节假日,向李燕抛来的订单便是黑压压一片。“平安夜当晚11点才忙完,上床后一沾枕头便睡着了。”她说,做烘焙真的很累,但是很充实。
支撑李燕一路走来的,无疑是朋友们的信赖和鼓励。“许多朋友下单挑尺寸时都说让我‘看着办’;由于订单太多出现送单延误,客人即使晚上睡着了也会爬起来接货且百般体谅。”李燕说,时不时的熬夜令其身心疲惫,但是清晨醒来每每看到微信上数百条称赞、关心的留言,便顿感满血复活。
那么,李燕做手工烘焙的初衷又是什么?“兴趣使然,单纯想为家人和朋友带去健康的食物。”据介绍,她做烘焙,最初是在淘宝上买原料和简易工具自学的,但是毕竟并非自己专业,总感觉甜品味道虽还过得去,但是样子跟标准图片差距很大,为此一度有些泄气。“后来决定去‘充电’,不仅上了培训班,而且一路从初级西点师考到高级西点师,明年3月份还要继续考西点技师。”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李燕,天生就有一股好学的劲头。
木糠杯、饼干、蛋糕、布丁……眼下,经过李燕巧手做出来的甜品品种已经无法轻易用数据计算,其间她还逐渐发现,教条地根据攻略和书籍所述比例调配,饼干、蛋糕等成品的味道会出现过甜等问题,所以慢慢尝试改变方子甚至创新方子。“无论如何创新,我都坚持用料问心无愧。”李燕告诉记者,对于一般食客而言,蛋糕夹心是两层还是3层,是否使用进口牛奶根本不会留意,但是肩负着大家的信任,她必须用最足、最健康的料。
正因为如此,即便没有摊位,不打广告,李燕在宁波烘焙界的名气也在一传十十传百。眼下,市内诸多房地产公司、婚庆公司均慕名而来。“朋友圈数量在一年多时间内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她自豪地说。
B
会计乐享“编织世界”
“非常热爱手工编织,‘拿得起,放不下’。”在海曙区一家国企从事会计工作的杜晓菲眼里,周末最幸福的事儿,就是静静地在小木桌前坐上一整天。当双手抚触过每一条线绳或细腻或柔软的表面,晓菲的脑海里常常会蹦出一个个画面,也许是繁花树下佩戴翠绿玉器读诗的姑娘,也许是城堡里戴着高雅黄金手串回眸一笑的淑女,更也许,是这幅作品的老编织匠在夕阳余晖中一左一右编织复杂瑰丽的花纹……她说,指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绳线的质感,还有温度和情感,以及通过经纬线传导而来的灵魂共鸣。
提起初涉手工编织,晓菲笑称源自一次失败的砍价经历。“那是在四年前,我在商场花500多元买黄金转运珠手串给男友当生日礼物,不成想营业员提出收取60元穿珠费,若想编出稍复杂的花样则费用高达百元。试图砍价也被拒绝!”晓菲带着裸珠愤愤然离去,但是想着礼物还得送,便去淘了红绳和编织书,硬着头皮自己琢磨起来。“当时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歪歪扭扭地用四股绳编法勉强完成。”
然而不成想,这次意外的尝试莫名勾起了晓菲的编织兴趣。“照着书串串拆拆反复练习、研究配色和编织新法,还到景德镇、南阳等地淘换造型新颖的陶珠、玉石和水晶,一度一只手腕上就戴了20多件‘作品’。”
时光荏苒,昔日男友已经成为老公,怀里还多了个一岁半的儿子,但是晓菲对手工编织的热情依旧。“家里亲戚有本命年、办寿酒、满月酒和过生日的,但凡需要编织首饰佩戴,肯定第一个想起我!”经过多年锤炼,晓菲已经精通金刚结、秘鲁结、蛇结、吉祥结等多种编织技法,一块绿松石、一对紫水晶……无论抛出什么样的“考题”,她总能应付自如。
如今,晓菲的圈子越来越大。“每一件饰品都花费了我很多真诚与精力,因此希望可以与‘有缘人’分享。”晓菲说,自己最喜欢在朋友圈晒饰品图时遇到同样对此感兴趣的人,对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定会毫无保留地将制作心得与对方分享。长此以往,晓菲的“朋友圈”几乎变成“编织圈”,其中8个“粉丝”会不定期来她家里请教编织技法,分享编织作品。
在晓菲的编织世界里,没有机器,没有流水线,“从拿到材料那一刻开始,一件首饰的设计、配色、编织、封口就只由我一个人来完成,这件首饰上,就只有我一个人的指纹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她乐享其中。
其实,晓菲和她的编织圈之所以这样执拗地坚持在数十道工序里慢工出细活,只是基于一种非常朴素又非常高贵的情感:“不能浪费了这块好料。”
而,“手工”的灵魂,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