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宁波

宁波一对夫妇、一对姐弟的献血故事——你的体内有我的热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徐艳芽与徐德胜姐弟俩献血。记者徐文杰摄

  李建强和王伟红的一大沓无偿献血证和获奖证书。记者徐文杰摄

  李建强、王伟红这对来自河南的夫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不过,这对平凡的夫妇却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做了一件事———献血。两人从2000年底开始,到现在已经累计献血77700毫升,共101次。29岁的徐艳芽、25岁的徐德胜,这对来自安徽芜湖的姐弟,带着朴质的笑容,尽管没有夺目的外表和生活履历,然而他们也已经参加无偿献血加起来100多次了,两人合计献血共77200毫升。

  这是两个极其不平凡,极其夺目的数字。按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的血量约为4000毫升计算,他们四个人已经贡献了近39个成年人全身血量。

  你的体内有我的热血。在宁波,像李建强夫妇和徐艳芽姐弟这样的无偿献血者已经越来越庞大。截至2013年,宁波市共有91.8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量263.5吨。固定无偿献血者也达到了5.4万名。每一毫升血,都是一份热烈的爱。他们在用热血温暖这座城市。

  记者 陆麒雯 张昊 通讯员 林柱洲

  李建强、王伟红夫妇:

  献血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新成员到来小夫妻结缘献血

  首先结缘献血的是李建强,说起来,那一天意义非凡。那是2000年底的一天,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从医生那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王伟红怀孕了。“当时我太兴奋了,太惊喜了。我们走到阳光广场时,刚好看到一辆流动献血车。我想都没多想,就走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李建强还是很有感触。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这样的举动却感动了妻子王伟红。“当时我看着他的血液被抽到血袋里,顿时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高大起来,靠谱!要知道我们俩可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呵呵呵。”王伟红拍着丈夫的手说道。

  第一次,李建强献了200毫升的全血。说起来,当时的夫妻俩还是对献血这件事到底会否对身体产生伤害心里没底。“我爸爸是医生,我也问过他。他说,适量的献血是可以的。”这样,两人才稍微安心。

  在那之后,李建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异样,就坚持每月去一次。丈夫这样的行为也感染了王伟红,在她断奶半年后,也加入了这支队伍。那时的两人谁也没想到,从那以后,夫妻俩就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之后,李建强还荣获了“国家无偿献血金奖”、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献血之后更加注意锻炼身体

  对于无偿献血,一次两次或许容易被人理解,但定时定点,每个月去血站“报到”,这种行为或许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却免不了让家人感到担心,担心身体吃不消。为了打消家人的顾虑,原本不爱运动的王伟红在丈夫的带领下,坚持天天锻炼。

  几年过来,王伟红的体质明显发生了变化。“刚结婚那会儿,我工作一忙就会生病,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可这几年却觉得上夜班也不累了,哪天下雨不能出门锻炼了还觉得浑身不舒服呢。”现在,两人吃过晚饭后准时出门散步或骑车两小时,雷打不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人再次前往献血。可充满爱心的甬城人民积极献血,血库的库存已饱和。在医生的建议下,两人前往捐献血小板。由于捐献血小板对血液的要求高于献全血,最终王伟红的血液因不符合捐献条件而被拒绝。

  这一回,两人除了加强锻炼外,还开始注意饮食、生活作息。“我们几乎不到外面吃饭,除非有特殊情况,垃圾食品更是一概杜绝,还要保证睡眠质量。”2008年7月,王伟红终于如愿捐出了自己的第一份血小板。

  儿子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到18岁?

  奉献不止于此,在两人的影响下,王伟红的表妹、婆婆、朋友都踏上了这条爱心之路。并且积极宣传献血知识,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的选择。就连才13岁的儿子也总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到18周岁,什么时候才能献血呢?

  王伟红有一位好朋友曾十分反对献血这件事,她总说,“伟红这个傻瓜又去献血了”。对此,王伟红也只能笑笑。两人都曾试图改变对方,但都未能成功。

  一天大清早,王伟红接到了那位朋友的电话。电话里,朋友哽咽着说,自己的舅舅突然白细胞急速下降,性命攸关,急需血小板。当时,她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傻瓜朋友”。可由于当时王伟红身体不适,且献血间隔时间也还没到,爱莫能助。她向北仑区红十字会求助,又动员好朋友让家人也参与献血。最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在那之后,那位好朋友再也没有反对献血,因为她彻底明白了献血的意义。

  一路走来,夫妻俩感叹,献血早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哪怕两人之前吵过架,献血的时间一到,我们一定不会爽约。正是这种步调一致,也让我们俩的感情也来越好。”王伟红望着丈夫,满眼笑意。

  徐艳芽、徐德胜姐弟:

  在有爱的城市做有爱的事

  弟弟特别的成人礼:第一次献血

  “只有看到那些需求血液的人,看到他们和他们家属焦急、无助的眼神,才能体会无偿献血的意义。”2005年,当徐艳芽在南京的医院照顾患病父亲的时候,被许多这样的眼神触动了。父亲出院后,由于生活自理还不方便,被女儿接到宁波照顾。“那天说也是偶然,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停着一辆献血车,也没多想,就进去献了第一次血。”

  400毫升的热血出去了,徐艳芽感到了一阵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当然没有顾虑也是大话,怕是不是会对自己身体有什么影响,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其实献血不会对身体有害,而且我注意观察自己献血后身体也没有任何异样,我就打消了顾虑。”徐艳芽说,拿到献血证的那一刻,心里既激动又自豪,认为自己的血也许救了一个病人。

  几年后,弟弟徐德胜也随姐姐来到了宁波生活。“开始怕弟弟太小,没让他献血。等到他成年,才领着他第一次去献了血。”这是一份特殊的成人礼。徐德胜开始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父母亲不支持,姐弟俩悄悄献

  徐德胜告诉记者,大家对献全血比较熟悉,但献全血只能半年献一次。其实临床用血中,仅采集血液中某一部分的机采血小板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临床意义更大,而且身体恢复周期要短得多,后来我们都改献这种成分血。“但是成分血是机采,躺在躺椅上,分离机在身边转着,大概要一个半小时,第一次还是有些紧张的。”

  他回家也“恶补”了献成分血的知识,发现对身体一样没有什么伤害。“我自己以前还贫血,现在经常献血不仅没有加重,反而还缓解了一些。”

  徐艳芽、徐德胜姐弟俩似乎有个默契,谁也没把献血这事告诉给父母亲。或许他们觉得,无偿献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知道我捐献的血液在救人就足够了。”

  但是有一天,徐德胜的母亲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了献血证,才知道了孩子的这一秘密。“爸爸妈妈很生气,认为这件事对身体不好。”徐艳芽笑吟吟地说,他们也是老观念啦,我们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献血不仅能帮助别人,还可以促进自己新陈代谢、防止癌症病变、促进心理健康,可一下子没做通,我们就悄悄地继续献血。

  徐德胜多次请假出来献血

  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刚开始时都愿意参与无偿献血,徐艳芽、徐德胜姐弟还加入了“红色力量”群,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因为采成分血耗时很长,如果要等候就更久些,从鄞州过来献血常常要请假半天。差不多就少了半天的工资。”徐德胜不仅是无偿献血,几乎是“付费”献血。

  “人不能向钱看。我献血,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是为了那些急需输血的病人,还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徐德胜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由于徐艳芽怀孕生育孩子,徐德胜的献血量现在已经超过姐姐很多,但他仍感谢当年是姐姐带动了他。徐德胜说,没有当初姐姐的带动,自己不会这么早就加入献血行列。

  “只要你伸出手臂,你就是英雄。”对于徐艳芽、徐德胜姐弟而言,最真切的感受是献血后涌上心头的快乐。

  “在宁波生活多年,发现这是一座很有爱的城市。”姐弟俩告诉记者,像去年余姚遭受水灾,大家都齐心协力,一起帮助受灾同胞。“想到自己做的微不足道的事,能帮到别人,我们就会坚持做下去。”

  -相关链接

  凭省献血荣誉证可免费

  门诊、逛公园、坐公交和地铁

  根据日前出台的全省首个“三免”政策,无偿献血20次以上,并且持有《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的市民,在宁波可以全面享受“三免”政策。“三免”政策包括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交门诊诊查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宁波市已为1200名申请人办理此证,844人拿到此证,凭此证即可享受上述福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对长期坚持无偿献血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激励。

  自1998年实施国家《献血法》以来,截至去年,宁波市共有91.8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量263.5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253.3吨,自体输血开展34330例,自体输血率达16.5%,节约用血18.2吨,办理免费用血13316例,报销金额达756.9万元。现有54899名固定献血者,年增长率是1.2%。。宁波市1万毫升以上共有933人。

  目前,宁波市有2150名无偿献血者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宁波市已连续五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连续五次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