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文化社区“粥转角”持续一年为独居老人送粥
▲曹阿姨在准备早餐。记者唐严摄
做一次志愿服务不难,要每天做下去却不容易。在海曙文化社区,有一支给社区20多位困难独居老人送粥的义工队伍,从去年10月10日起,他们开始了这个名为“粥转角”的爱心之举,到明天,就将整整持续一年时间。如今,爱心送粥还在持续下去,同时也感染了更多的居民,加入到这个爱心互助活动中。
“我就想着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趁着现在自己能帮得上的时候多帮一点,将来才会有更多的人来互相帮助……”爱心粥的义工之一曹雪贞阿姨这样告诉记者说。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退休阿姨凌晨4点半起来熬粥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4点半左右,曹雪贞阿姨就摸黑来到社区活动室,为社区里近20个高龄独居老人熬粥,然后由其他义工把粥送去老人家里。
这个送粥行动,还得从去年10月10日文化社区的爱心“粥转角”开张说起。文化社区党委书记孟建红告诉记者,他们社区是一个老龄化较严重的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共有750余人,占社区总人数的21.6%。
“去年上半年,我们给辖区老人做了一份需求调查,参与调查的老人反映,中、晚餐由街道老年食堂提供,可以解决,但是早饭就成了问题。我们结对入户的社工也反映,他们经常看见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早上只是简单吃点面包、饼干应付一下。”孟建红说,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就想给独居老人送粥。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给老人做早餐,食材、人员和经费都是一个难题。孟建红和社工们一起集思广益,成立了爱心“粥转角”项目,申请区里的公益创投项目资金,并募集到企业资助。
资金问题解决后,谁来做煮粥的“厨师”呢?因为要给6点多起床的老人送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粥,“厨师”就要4点多起来慢慢熬制。“因为需要每周买熬粥材料,又是义务劳动,当时很担心没人来接。”孟建红说。不过,当时66岁的曹雪贞阿姨知道后,主动请缨。
“我也是个独居老人,知道一个人的不便。早上就吃一口,自己烧多了也没人吃,通常就会应付解决。但年纪大了,胃口牙口都不好,要是能有一碗热乎乎的粥,确实很好。能为他们做点事,我也很高兴。”曹阿姨说。
爱心粥温暖了独居老人的心
给老人的爱心粥,安全最重要。因此,每次去购买食材,曹阿姨都会精挑细选。晚上她提前把米泡在水里,第二天凌晨再洗一遍,才熬粥。而盛粥的容器她也每天用热水消毒,确保老人吃得放心。
刚开始煮粥的日子,曹阿姨担心自己早上醒不来,会耽误老人喝粥。“晚上临睡前我就把手机闹钟调了又调,又怕手机音量不够大,听不到闹铃,很长一段时间整晚睡不好觉。”曹阿姨说。
而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各自的身体情况也不一样,为此,曹阿姨还根据社区卫生院医生的指点煮营养粥,变换花样,给老人换换口味。
一些老年人患有老年病、慢性病或者肠胃道疾病,喝粥以来,早餐吃好了,营养也跟上了。“我现在福气好啊。”80多岁的王奶奶说,“老伴两年前走了,子女们就担心我吃饭问题。之前,我早上都是随便对付下,吃点面包什么的。现在好了,早上一起床就有人上门送热粥。真是太好了,子女也更放心了。”
送粥是爱心也是很好的探视办法
送爱心粥的行动在受到好评的同时,也吸引了其他义工加入进来。在政府机关上班的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早就听说爱心粥的事了,但不知道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后来在单位举行的党员进社区活动中才发现,送爱心粥的故事就在我自己住的小区,我便也加入进来了。”负责轮流送粥的梅先生告诉记者,轮到自己送粥的时候,看到老人们感激的眼神觉得这样做很值得。
“因为有不少义工轮流送,哪个义工如果临时有事可以及时调换,送粥对我们自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却可以给很多独居老人带去很大的帮助。”负责送粥的义工之一李阿姨说,只要条件允许,送粥的行动他们还会坚持下去。
孟建红说:“爱心粥能这么长久地坚持送下来,除了有必要的爱心资金的保障和关爱互助的氛围,更离不开这群无私奉献的义工,他们中很多都是退休老人,懂得独居老人的不易,都说只要身体吃得消就不会退出。”
“送粥送的不仅是一份爱心,更是对独居老人身体情况的一种探视,一旦独居老人有什么情况,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社区,防止意外发生,也是给我们和老人的家人解了后顾之忧,也给居家养老解了难题。”孟建红说。
□记者黄金 通讯员毛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