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冷鲜禽销售全面实施新标准 市民购买要认准“一证两标”
宁波一家超市,有专门冰柜销售冷鲜禽。 记者 鲁威 摄
上半年,全省主城区永久禁止活禽交易后,7月1日起冷鲜禽全面上市,可不少人选购时心里一直没谱:这些冷鲜禽的质量如何保证?选购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近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制定的规范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10月1日起,我省冷鲜禽的检疫、屠宰、运输、检验和销售等环节都有了“浙江标准”。如,不得保留嗉囊和食道等器官、从宰杀到进入冷库不应超过2小时、冷鲜禽要专柜销售……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宁波冷鲜禽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
未挂脚环冷鲜禽部分菜场仍有售
7月1日冷鲜禽全面进入宁波,目前销售情况如何?昨天,记者走访了宁波的农贸市场和超市。
昨天上午9点,记者首先来到乐购超市天一广场店,冷鲜禽的摊位上,鸡鸭都被安放在冰柜内销售,每只鸡鸭脚上都有脚环。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鸡鸭都是当天凌晨屠宰,来自江北上畈锦路畜禽专业合作社家禽集中屠宰点,基本上当天就能卖完。记者对其中一只鸡的脚环进行扫码,结果显示屠宰日是当日,保质期4天,需0℃至4℃冷鲜保存。
在宁波欧尚海曙店,冷鲜禽同样被放在冰柜内销售,销售员说运输时也会全部贮藏在冷鲜环境下。
临近11点,记者来到鼓楼中心菜市场看到,大部分禽肉放置在常温状态下,没有冰柜保鲜。“我们都是当日采购的鸡当日卖掉,很新鲜的。”摊主表示,他们放几只鸡鸭在冷柜外面是为了让顾客看得清楚,这里是卖鸡卖鸭,通常很快就会被顾客们买走,不可能放到变质的。
不过,记者还看到部分放在摊位上的冷鲜禽没有套脚环。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询问,一名摊贩热情地告诉记者:“这都是当天刚从乡下杀了拿来的三黄鸡,很新鲜!”仔细一看,这些冷鲜禽都没有“脚环”,没有身份信息,也无法查询禽肉的来源。
对于即将实施的《规范》,不少摊贩并不了解。一位摊贩告诉记者,由于菜场条件限制,要完全达到《规范》要求,比较难实现。而对消费者来说,冷鲜禽销售当然是越规范越好,家住鼓楼附近的王女士表示,“如果每个环节都能真正做到卫生,那老百姓吃起来会放心多了。”
明起从屠宰到销售全程都有标准可循
10月1日起,《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开始实施。其中,对冷鲜禽的检疫、屠宰、冷却、包装、检验、贮存、运输和销售等八大环节进行了严格规定。这意味着,今后,市民购买冷鲜禽也可以更放心了。
根据《规范》:活禽在宰前应禁食12小时至24小时,并充分供水,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且内脏摘除时应完整去除嗉囊和食道,被嗉囊内容物、胆汁和粪便等污染的胴体应从生产线摘下单独清洗和处理。
同时,为了保证冷鲜禽的“鲜”,《规范》中指出“温度保持在0℃至4℃”。这个温度要贯穿于贮存、运输和销售三大环节。从活禽宰杀到成品进入冷库的时间应小于或等于2个小时,贮存期间产品中心温度应保持在0℃至4℃;同时,运输过程中,冷鲜禽的温度也要保持在0℃至4℃;到达超市或菜市场时,冷鲜禽要专柜销售,并贮存在0℃至4℃温度条件下,不得在常温下贮存。
位于江北的上畈锦路畜禽专业合作社家禽集中屠宰点,是宁波市临时定点屠宰点之一。昨天,屠宰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已接到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目前正在调整生产工艺。据介绍,屠宰点的工艺设备及环保设施等方面都能达到《规范》要求。整套屠宰流水线采购自国内知名厂家,除了挂鸡、放血需要手工操作外,其余工序全由流水线自动运行,可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屠宰点将配置冷藏运输车和分割分类包装机器,进行全程冷链配送,保障‘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安全。”合作社经理胡庆武表示。
昨天,记者从市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根据规划宁波市目前有6个临时屠宰点,分别位于江北、鄞州、宁海等地。下一步,畜牧部门将根据规划加快对屠宰点建设审核,并发放许可证。
购买要认准“一证两标”
记者注意到,《规范》很多内容针对的是屠宰、运输等市民看不到的环节,那么市民购买时如何辨别是否合格呢?
昨天,市畜牧兽医局屠宰所的负责人余晓华告诉记者,关键要看产品是否有完整的“一证两标”,即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检疫合格证明盖有检疫机构的检疫专用章和官方兽医签名,为一批一证。合格的杀白禽会佩戴两个脚环上市,一个是由农业部门配发的家禽检疫标志脚环,这说明买到的杀白禽是经过检疫合格的产品;另外一个是由屠宰企业配发的家禽产品标识脚环,产品标识上面必须至少标明五大信息,分别是:产品名称、加工日期及质保期、企业名称(屠宰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运输及贮存方式。
此外,通过手机也可扫描脚环上的二维码,可以了解禽类的品种、屠宰企业名称、屠宰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