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照顾90多岁的患病父母 子女们8年来轮流守夜陪护从不间断
99岁的翁祖德(左)和94岁的老伴徐珊琳。
百善孝为先。昨天,市民陈女士给本报新闻热线87777777打来电话,讲述了舅舅一家人的亲情和孝顺故事,听来温暖人心:“我舅舅今年99岁,舅妈94岁。七八年前,舅妈摔了一跤骨折,视力也不好,8年来,儿媳和几个女儿轮流守夜睡在妈妈身边。我舅舅有糖尿病,每天要打针,也是她们在照顾。她们对老人这么好让我很感动,老人家能这么长寿,我认为跟子女们的孝顺和团结是分不开的。”
铺泡沫垫防止老人摔倒受伤
陈女士的舅舅名叫翁祖德,舅妈徐珊琳,二老育有4女1子,9月20日,翁老先生刚刚过了99岁生日。两位老人如今跟小儿子一家一同生活,住在江东福明家园小区。记者上门探访时,翁老先生正坐在阳台看报,他的老伴徐老太则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打瞌睡。
这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带阳台的大房间留给了翁老先生住,儿媳朱阿姨说,这是为了方便公公坐阳台看报,还能看看窗外的风景。
徐老太的房间就在隔壁,里面摆着两张单人床,几个女儿和儿媳平时就是轮流睡在靠门的这张小床上,照顾行走不便的妈妈。记者注意到,两张床中间铺着泡沫垫,这是为了防止老人摔倒时不至于受伤。
下午3点钟一到,朱阿姨端来一杯咖啡给公公喝,这是老人多年来的一个习惯。相比老伴,翁老先生显得更矫健一些,背挺直,思维清晰,只是有些耳背。
为照顾老太打了三四年地铺
大约8年前,徐老太摔倒骨折动了手术,加上眼睛不好,行动非常不便;当时,公公也被查出患了糖尿病。从那以后,几个女儿和儿媳就轮流上门照顾,给老人做饭、洗澡、打针、陪护,每晚都有人守在老人身边,从未中断。
当时老人住的房子很小,只有30多平方米,夜里陪护的人只能打地铺,那样的日子过了三四年,直到儿子家拆迁分了新房子,将老人家接过去同住,这才换成了单人床。
朱阿姨说,三姐去上海帮忙带孙女去了,大姐身体不好,安排她白天过来照顾,夜里则由她和二姐、小姐姐轮流陪在妈妈身边。
朱阿姨跟公公婆婆在一起住了20多年,印象中从未吵过架。在她的眼里,公公是个性格随和的人,脾气很好;婆婆很能干,把家里弄得非常干净。
子女们从没想过要把老人送到敬老院,也没请过保姆,在他们看来,自家人照顾总会更周到一些。
一晚上起来十多次很正常
事实上,老人的几个子女也不年轻了,年纪最大的69岁,最小的60岁,都已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他们一边要照顾老人一边要照顾孙辈,经常是两头跑。
老人的二女儿和小女儿告诉记者,最该感谢的人是弟媳妇朱阿姨,一周有4个晚上是她睡在妈妈身边,这些年来,照顾老人的时间比她们姐妹都要多。
“我妈妈是很爱干净的一个人,她怕大便拉在床上,有时一晚上要起来10多次上厕所,躺在旁边肯定是睡不好的。”老人的小女儿翁阿姨说,爸爸曾经提出想去敬老院,其实他是担心子女太过劳累,“我爸妈很孝顺老人,从小没骂过我们,他总说,想想自己,也想想别人。我们兄弟姐妹很团结,不计较谁照顾得多谁照顾得少,有事要出门打个招呼,另一个人会顶上。”
有件事让翁阿姨印象很深,那一年爸妈都住院,子女们轮流去照顾看望,同病房的人当时还猜,子女们来得这么勤,是不是因为爸妈特有钱啊,“其实,我爸是个退休工人,我妈从来没有出去工作过。”
翁阿姨告诉记者,人总会老,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何况,你对老人好不好,自己的子女们也是看在眼里的。
□宁波晚报记者 沈之蓥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