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暑”我不一样 你参加暑假社会实践了吗?
与爱同行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爱撒无声”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鄞州小雨点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这支具有言听康复专业背景的学生实践队伍,自2012年成立以来,成员已经超过100人。
作为“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黄同学坦言,当她来到听障儿童的身边,第一次看到那些孩子张开嘴巴跟着她练习发音,尽管声音很轻,她已经非常激动;当她第一次教会孩子们说一个词语时,她骄傲地笑着对他们说“宝贝们,你们真棒”;当孩子们对她第一次喊“姐姐”时,她开心得落泪了,那种开心、快乐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黄同学说,她希望从志愿服务中获取经验,从帮助中领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做志愿者最大的乐趣。
康复中心的陈雪芬园长对志愿者们是这样评价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说话,但发音总是不太准确。现在有了更专业的训练,孩子们的言语更清楚,吐字更准确。我们特别欢迎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希望他们能够一直送教上门。”
美丽宁波
生活在宁波,每个人都是这个美丽港城的一员,宁波城市的建设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去年9月,宁波市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今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通车。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陆续运行,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今年的很多暑期实践团队都把视角定位于这些新兴事物,9大类别800余支重点团队中,针对公共交通的问题开展调研的实践团队就有17支。
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宁波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估与改善对策研究》项目研究小组的队员们沿着三江六岸一路骑行,对沿线1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了考察并记录分析。队员刘同学说,他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华辰大桥附近一些公交站点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公交车常会从开口处拐进非机动车道,庞大车身几乎占据了整条非机动车道;而在公交车上下客时,也会阻挡到骑自行车的市民。实践结束后,他们会将调研报告抄送给宁波城市客运管理局,希望能够为公共自行车更好地运营提供建议意见。
此外,还有很多团队走出市区,用实际行动呼吁和倡导市民为美丽宁波的建设贡献力量。
大红鹰学院“和谐海岛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南田岛鹤浦镇大沙村,开展“海岛防污,全民净滩”环保飓风行动。实践队员沿着海滩一路捡拾塑料瓶、泡沫板、塑料袋等垃圾。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承梦”小分队来到了奉化市溪口镇,在银凤广场开起了“绿色典当铺”,让市民用空的塑料瓶换绿色盆栽,鼓励市民增强环保节约意识,合理垃圾分类,亲近绿色。
“小禹治水”小分队深入宁海农村、城镇和工厂,体验不同场所对水资源的环保和利用,了解当地水资源环境并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还拍摄了《舌尖上的前童三宝》《背水一战》《历程》等视频。
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则通过墙体彩绘的方式宣传“五水共治”,用带有艺术气息的方式倡导市民爱护环境。
文化发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特殊的团队,他们关注非遗文化,走进江南各地剪纸、根雕、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与“非遗”文化传承人面对面,通过调研、走访、宣传和技艺学习,感受传统文化。此项暑期“非遗”文化保护社会实践活动已开展了3个年头,并且成为该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特色项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则把视角瞄准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他们前往中国纺织产业聚集地绍兴调研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对比宁波纺织业的现状,研究前景对策;赴乌镇“百床馆”“民俗馆”“宏源泰染坊”“木雕馆”“茅盾故居”等文化遗产名地,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
软件学院的实践团队分赴京、沪、杭、甬等四地的革命基地(博物馆),开展红色寻访,研究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