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子上岸 驱白鹅下海 宁波探索水禽养殖新模式
象山“水禽逆养”新模式,改善水生态环境。
今年起,宁波市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并划定水禽禁限养区,保护水资源。
昨天,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鸭和大白鹅是宁波市两大主要养殖水禽。针对这两类水禽,宁波市各地开始探索“水禽逆养”新模式,即将鸭子赶上旱地养殖,将大白鹅赶到海里养殖。
时值冬日,在象山县新桥镇一处靠海的大白鹅养殖基地里,几十只大白鹅在海塘里嬉戏玩耍。大白鹅一般都是生活在淡水池塘里,象山的大白鹅怎么会生活在海水池塘里?
象山是水禽养殖大县,年饲养量300多万只。但由于水禽饲养规模庞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直排河道的水禽粪便、污水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去年开始,象山县农技人员在新桥镇大白鹅养殖基地尝试“水禽逆养”,用海水来饲养浙东大白鹅。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饲养对比试验发现,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一般养殖塘里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传统饲养的大白鹅很容易生病,农户经常要对池塘进行消毒预防。而海水本身就是“消毒药”,不容易滋生细菌,大白鹅在海水里洗澡上岸后,羽毛上带有的海水盐渍,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鹅身上滋生细菌。因此,这种养殖模式不但节省了养鹅的用药成本,也使肉鹅更健康。
据估算,在新桥镇大白鹅养殖基地现有的10亩海塘里,除了200多只重达4公斤的大白鹅外,还混养着400条海鲶鱼,此外还有1000公斤梭子蟹以及小白虾。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来算,每亩效益至少4万元,远超传统养鹅每亩2万元的平均效益。
不过对于鸭子来说,使用最多的则是水禽旱养。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介绍,水禽旱养是“水禽逆养”主要方式之一,即将原本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鸭子“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了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
上个月,宁海县大沙湾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水禽旱养养鸭场投入使用。
据负责人介绍,该养鸭场通过建造沐浴池等为蛋鸭提供生长场所,可节约土地30%。同时抽取地下水作为蛋鸭日常饮用水和沐浴用水,可节约自来水80%以上,能节约自来水费1.5万元。同时,养殖场通过现有山林120余亩、鱼塘30亩用于鸭粪污水的消纳利用,减少了水禽对江河水环境的依赖和周边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建立标准化的饲养及疾病防控体系,实现饲料转化率提高6%,产蛋率提高2%,疫病降低5%,节省人力50%以上。真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与牧林渔资源循环利用。
来自市农业局的信息显示,象山、宁海、鄞州等地已在探索“水禽逆养”模式。今年起,宁波市将推进水禽旱养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旱养禽场(区),计划今年建成标准化水禽场16个,到2017年建成65个。□宁波晚报 记者 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