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部门地域阻隔 宁波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
“一只梭子蟹能带来多大效益?依靠宁波大学设施化、集约化养殖方式与成果转化,产量从亩均不足50公斤提高到400多公斤,亩产值达6万元。”浙江宁波象山县一家水产企业负责人韩昌茂说。
如今,梭子蟹养殖带动象山6.8万名农民踏上致富路,宁波大学与地方企业共享研究成果,成功引领整个产业实现新发展。这是宁波实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战略,打破部门地域阻隔、汇聚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告诉记者:“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战略,集聚起各类创新要素,切实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对促进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把梦想拉进现实
“白天发电、晚上造淡水”是宁波人一直追求的充分利用海洋能量的梦想。如今,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发的海岛独立发电制淡水系统把这个梦想拉进了现实。
项目负责人陈俊华教授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利用潮汐能和波浪能发电,多余的电能则用于海水淡化。一套装置成本100万元,白天的发电量够30户人家同时使用一天,晚上多余的电能可直接淡化10多吨海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宁波各高校以特色学科为依托,结合宁波市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打破科技、人才、产业等部门界限,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有效提升了创新能力。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宁波市下发了《关于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的若干意见》《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共建的指导意见》等,引导在甬高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实施协同创新计划。
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告诉记者:“宁波着力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校地共建、行业指导办学、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等成绩显著,在甬高校与县(市)区合作共建机制取得突破,高等教育资源向县(市)区和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宁波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办学机制也取得明显进展。宁波市经信委、教育、贸易等7部门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办学新机制,已成立卫生、健康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影视动画、纺织服装等6个行业指导委员会,成为宁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决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