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部门地域阻隔 宁波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开展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是宁波高等教育快速提升层次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宁波稳步推进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2008年10月,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多来,社科院14个科研院所与宁波13个政府部门(研究单位)、5所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了17个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基地。
同时,宁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材料学重中之重学科;和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建设宁波高等技术研究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全面推动北京科技大学与宁波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创新,服务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等均取得了实效。
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学院工商设计专业0821班的36名学生获得了55项专利,每个学生都有1项以上的专利,很多同学在毕业前就被企业看中,毕业后直接签约进入公司工作。”提起协同创新战略给学院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深有感慨。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理事会,2014年5月,成立全国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努力为区域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逐步转向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
为储备和培养未来发展的实用人才,宁波强化高校学科建设,目前43个学科成为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其中宁波大学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被列为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2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被列为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高校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浙江万里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专业2013年获得一本批次本科招生权,宁波市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7500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的业绩,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省“千人计划”专家8人。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设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升办学理念,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设计研发、营销、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紧缺人才。
有关资料显示,2011届宁波市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高职毕业生排名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科研成果只有真正实现了转化,运用到生产中,才能发挥其效益;学校只有接地气,才会更有活力,才能搭建起优质服务平台,助力地方发展。
在宁波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以接地气而闻名,学校70%科研项目来自于企业提出的需求。近3年来,学校搭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
谈及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娄永江说:“高校进企业活动是教师‘找米下锅’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科研人员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难题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成果结合起来,以前是高校主动找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搭建服务平台,现在有200多家企业主动找到我们联合发展。”
宁波高校不仅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对接,还主动服务地方民生发展。宁波工程学院研发的宁波交通指挥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与市交通部门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宁波市交通事故率,缓解了道路压力,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记者还了解到,为加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宁波还开设了文化百科大讲堂,5年来坚持走进基层(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军营,举办讲座577场,受众逾11万人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服务、文化引领的作用,成为宁波文化强市的重要力量。□记者 张进中 王君 张晗晗
(原载《光明日报》8月2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