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的老字号之路 宁波升阳泰的百年风雨
升阳泰里销售的宁波特产琳琅满目。
到宁波旅游,鼓楼是必经之地,这里既有宁波仅存的古城楼遗址,还有数不尽的地方特色小吃。
沿着静谧的镇明路往北走到头,街口有一栋六层高的小楼,楼身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招牌,这栋小楼真正的主人,低调地深藏其中———创建于1851年的中华老字号升阳泰。
东南商报记者 林旻/文 崔引/摄
金字招牌的由来
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洋货纷纷涌进宁波市场。为了抵制洋货,一些富有民族精神的宁波商人和官员开办了一批以经营民族地方商品为主的店铺和加工作坊。
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时任宁波知府的华少湖创建了以经营南北果品的“升阳泰”,取义“日升三阳而开泰”,寓意兴旺平安。因为货真价实,老板真诚可信,升阳泰的产品在市场上颇具口碑,与当时灵桥门的“大同”、“大有”,东门口的“董生阳”并称为宁波南货经营的四大家族。几代升阳泰人都将产品和信誉当作生存之根本,于是产业越做越大。
解放初,一个叫葛来潮的宁波人将升阳泰买下,成为最后一任私营业主。葛来潮原先是灵桥旁边“兆丰南货铺”的掌柜,经过苦心经营,生意红红火火。当时听说宁波城中南货行业名气响亮的“升阳泰”因为几个股东移居海外而有意转让,葛来潮便把“兆丰”卖掉,凑上家里的积蓄,用200银元的代价盘下了“升阳泰”,经过夫妻俩的打理,继续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店堂销售宁式糕点、调味酱品及南北果品,后场根据祖传的配方生产各式糕点,生意兴隆,一直持续到1956年公私合营。当时的宁波市民有一句口头禅———“升阳泰黄沙也能卖三年”,意思是升阳泰这个金字招牌,信誉好,即使把黄沙当作黄糖卖,也能卖三年。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可见大家对升阳泰的信任。
面对冲击不断转型
“升阳泰从开办以来,就是以经营宁式糕点和南北果品为主的,香糕、水绿豆糕、洋钱饼、宁式月饼等地方特色的食品,符合很多老宁波人的口味。”从1976年就进入升阳泰工作的孙女士,三十多年来陪着这个老字号品牌经历一次次的巨变。
在宁波所有的老字号品牌中,升阳泰是为数不多依然坚守原址的。老宁波人一定还记得,旧时店面是以石库门、大木门为主,鼓楼对面的升阳泰一直被宁波人视为地标性的地方。
“1985年,中山路拓宽工程,升阳泰原建筑被拆,当时升阳泰上属公司自筹资金,在原址恢复重建,变成了六层高的大厦,升阳泰得以在原址继续生存。”1987年初升阳泰重新开业,营业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除了保持原有的南北果品、传统糕点的经营特色外,还增加了百货、日用品等、咖啡厅等经营项目,一跃成为当时宁波市区最具影响力的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老字号综合商场之一。
1992年升阳泰商场又一次迎来发展机会,与升阳泰一墙之隔的宁波第一糕点食品厂与升阳泰商场同属一个公司,当时公司领导大手笔决策,将食品厂腾搬,经营面积和范围进一步拓展,从传统食品到日用百货,从家用电器到服装鞋帽,箱包工艺、传统小吃等等,几乎百货公司有的东西在升阳泰都能找到。同时,三楼由香港商人投资,开出了当时在宁波市区少见的高品质的“帝豪夜总会”,在升阳泰商场,可谓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就这样,升阳泰从一家卖传统特产的副食品商场转型为一家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商店,对于升阳泰的这次转变,宁波市民也十分买账,当时,“让升阳泰走进千家万户,让千家万户走进升阳泰”这句广告语在宁波市民中也颇有影响力。
“上世纪末,整个宁波的商业业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三江超市出现了,麦德龙来了,对传统的百货商店冲击非常大。”自选式的销售模式让消费者耳目一新,悄然改变了宁波人固有的消费模式,也让传统百货业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