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捐建贵州加榜“宁波桥”的点滴 见证宁波大爱
是否当地政府缺位的问题?
首先说说质疑!很多人有一个疑问,这样一座对当地经济和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桥梁,当地地方政府为什么不积极建造?
说老实话,记者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心里也有这样的疑虑。但当记者第一次坐了2小时的飞机和近7个小时汽车来到加榜乡的污养河畔,听当地村民和乡镇干部讲起这座桥和这里的具体状况时,记者想法改变了。
加榜乡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由于交通不便,被群山包裹在山坳里的加榜全乡没有一家企业,全乡人仅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乡政府除了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抚养费,维持日常运转都有些捉襟见肘,几乎没有多余的财政收入做一些基础建设方面的事。而连接从乡里到污养河畔污养、平妹村等几个村不到10公里农村公路,基本上是处于通路不通车状态。一条河又将这个原本就十分困难的乡镇劈开,加榜乡内部连接的交通都十分困难,更别提与外界的联系。
另外,由于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上千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盖这座桥也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
当记者在这里蹚水过河的那一刹那,看着当地的孩子们在水中扑腾的场景,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对于乡亲和孩子们的重要性。也许很多人会说,当地政府迟早会造这么一座桥,但那意味着漫长的等待……
为了早一刻阻止湍急的河水给孩子们渡河上学带来的危险,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做到,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一篇捐款报道引来爱心如潮
上周二,商报推出了贵州加榜之行后的首篇报道,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但那篇文章里除了公布了一个支付宝扫二维码捐款的途径,并没有其他的捐款渠道,以致于很多读者看了文章后都打电话给报社:我们很希望为贵州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我们也想献爱心,但怎样捐钱造桥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当初并不是没有想过,除了支付宝方面愿意帮我们寻找一家有公募资质的公益项目平台来托收这笔钱外,有的捐款渠道虽也畅通,但似乎公众并不是特别信任,如果弄得不好,产生了负面效果,反而耽误了造桥。而并没有募款资质的报社,如果公布个人的银行账户接受捐款,那就有违规之嫌,本身也可能会受到质疑……
基于此,在万般纠结下,在第一篇报道中,我们仅公布了一部热线电话,希望有意愿捐款的好心人能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主动对接,再进一步商讨捐款事宜。但从报纸见报后的反应看,我们还是有些低估了宁波读者的热情。报道当天上午,记者就接了不下30个要求捐款的电话,许多人还专程找到记者捐款……第一天,记者的银行卡账户里汇入了18507元,第二天汇入的钱一下就达到了49270元,第三天更是达到了62074元……截至昨天下午,加榜乡“宁波桥”已经筹得了712875.92元的爱心款。
每一笔爱心款通过报纸公布
作为报社,首先要对得起社会公众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支持,捐款要透明公开,保证收到的每一笔钱,哪怕1分钱都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其次要高效,钱能够不打折扣地全部用于这座桥的建造,确保“宁波桥”能尽快动工并建成。
我们在第二天的报道中不仅公布了一个记者的银行账户,还公布了市红十字会的捐款账户。钱财非小事,尤其是个人账户,记者深知这样可能引起的风险和麻烦。
但有一个可以躲过这些风险和麻烦的可能性:透明。开诚布公地面对各方的质疑和监督,做到每笔捐款都能清晰无误公布。因此,连续几个晚上,记者都会小心翼翼核对每笔账目,然后逐一记下,反复算,直到几遍结果都相同,才敢写到稿子里去。
对于每天公布捐款账目,不少人打电话来说,能够做到这样的透明接受监督,他们的心踏实了,做公益也就有了意义。
得到了公众的认同,记者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
而按照民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这笔钱也将在收齐后,汇入到有正规接受捐款资质的爱心账户中统一调配使用。记者也跟加榜乡的欧书记取得了联系,他说,他们也将效仿这次募款的办法,造桥工程的任何进度,他们都会把详细的信息发来,使用的每一笔钱也都将提供明细。我们在这里承诺,我们将通过商报刊登这些明细,不仅能让读者知道造桥的进展,也能让大家知道这笔钱的去向、用途,也好给所有关心这件事的市民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