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拦住贵州加榜乡发展之路 乡亲渴望建座爱心桥
沿途村寨和壮美的加榜梯田
一大早,我们踏上了去加榜乡的路途,一路都是曲曲折折的山路,层层叠叠的梯田。
群山脚下,往往会窝着一个个村寨:侗寨很好辨别,因为每个寨子里都有像塔一样的鼓楼,而苗寨则要更靠近山腰、山顶的地方,寨子往往不大,住着百来户人家,房屋全是木瓦结构黑褐色的吊脚楼。
梯田,是我们在一路上看到最多,也是感觉最震撼的景色。陪同我们的加榜乡党委副书记欧光亮是土生土长的从江人,他说,加榜梯田面积近万亩,连绵近30公里,犹如通向云间的天梯。一年四季,会展现出不同的让人流连的奇绝景致。
一座被大河拦住去路的贫困乡
皮卡车开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加榜乡。从这里前往污养村,还有七八公里山路,只不过,由于是泥路,本身就不平坦,山雨一来,更是崎岖难行。除了步行,摩托车就成了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
颠簸着走了1小时,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污养河畔的污养村。“污养”在苗语中的意思是“有水的寨子”。眼前的污养河水也并不“污”,由于上游没有人居住,河水异常清澈,苗家人是直接取来喝的。
污养河是都柳江的一条支流,也把加榜乡劈成了两半,乡政府及中心学校所在的加榜、污养等几个村位于河西,而平妹、大小平、污页等村则位于河东。
今年54岁的韦老革是污养村的老支书,他说,这条河上游宽,下游窄,宽的地方不易过,窄的地方水流急。也就眼前的位置,由于在河流中段,河宽不过30米,水流也相对缓些,因此两岸的村民都选择在此渡河。
如果绕道步行走到对岸需要一天
眼下,污养河正处于枯水期,河底露出了石头,当地人只要在河滩上支起几段木头,每段大约四五米,就能勉强通过,如果是蹚水,深度仅有半人高。一旦涨水,这里就有两三米深,加之水急,不架桥则几乎无法通行。
“现在枯水,大家勉强能过河,但每个月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天数涨水,河是不能过人的,尤其是3到6月份,水势大时,就有20多天不能过河。”韦老革说。如果不能过人,就意味着两岸往来的中断,因为如果要从周边的乡镇绕到河对岸,最快也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步行,则往往需要1天甚至更长时间。
孩子其实是影响最大的群体
时间已是中午时分,由于正处农闲,听说我们是来实地查看造桥事宜的,分居两岸的污养和平妹两个村的许多男女老少都赶了过来,还带来了蔬菜、猪肉和糯米饭、糯稻酒,在污养河湾的石滩上生起了火,拉住我们一定要吃了饭再走。
石滩上,稍微高起点的石块,就是天然的桌椅;酒在冰冷的河水里冰镇,那是天然的冰箱;再添上几双碗筷,肉和菜都放在火上烤,就是天然的灶台。
和我们一桌的污养村村民黄金太今年36岁,他一家三口,靠种地为生。农闲时,他会和村里人一起坐火车到广东去种甘蔗,一天大概有100元的收入,除了种地和外出打工,他们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我们村有的人家地在对岸,对岸平妹村有的人家地在这边。农忙时,碰上河水涨了,一连几天不退,只能干着急。”
“这算啥哦。”到乡里买东西、到信用社取钱、办个事都不方便,这样经济还怎么发展?住在河西平妹村的王明书,对渡河难显得感触更深。37岁的他以前在浙江永康打工,由于常年出门在外,有点见识。今年,村里让他留下,开一家经销防盗门和五金的小店,一方面帮着村里盖房解决点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村民们脱贫致富提供个榜样。
“其实最耽误的,还是孩子。”王明书的这句话,围拢的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点头,渡河除了对孩子来说是个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由于全乡只有一个中心学校,也就是说,河西村高小、初中的200多个孩子只能渡河到河东的乡里读书,如果遇到涨水,几乎就有一半的孩子不能去上课,因此,加榜中心学校各年级的课,总是上得断断续续,教学质量和进度都很难保证。
“我们这里很落后,教育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污养村村民韦忠科叹了口气说,这座桥,能让全乡的孩子上学有保障,甚至可以说,有了这座桥,加榜乡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