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巡礼16】塘里村:文化礼堂群融入百姓家金华百姓网
随着古朴石拾级而上,在幽幽竹林里觅山径,鹅卵石小上投射着斑驳的竹影。在由老屋成的“手工技艺雕塑展示馆”,青砖灰瓦、芭蕉翠绿、小桥流水,精致的布景中,透露着塘里人的认真态度。“手工技艺雕塑展示馆”里展示着各种传统手艺的模型。箍桶、钉秤、做篾重现祖辈的手艺,传承艰苦创业的历史。
百工馆
夏天走进塘里村,一定会被这条绿植覆盖的长廊吸引。漫步其中,一边是临水而建的歇脚木椅,另一边就是“百工廊”、“五谷墙”、“村史廊”等组成的文化长廊。
长久以来,农村一直是公共文化的“洼地”,如何让聚集在高处的文化资源“流”向农村?自2013年省委、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以来,金华市紧紧围绕“文化礼堂、家园”的目标定位,切实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农村的文化地标。三年来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28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共建设农村文化礼堂734个,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今年已完成90个,完成率达90%。如今,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成为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凝心聚力的“红色”。8月10日起,我们将连续推出《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巡礼》专栏,每天推荐一个优秀农村文化礼堂,邀请大家一起感受红红火火的农村文化生活。
在“百工馆”里,一个个模型演绎出了老手艺人的活力。在这里,传统手艺是不会消失的记忆,闲时走走看看,还能听老人们说过去的故事。
塘里村文化礼堂活动之丰富,甚至带动了周边的村庄。书法培训、广场舞、国学课堂、书画班、美食节,一个文化走亲表演,村里村外都踊跃参加。
“村史廊”中,不仅记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史,还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村民日常劳作和生活,成为牵系村民的一根温暖纽带。
周五晚会开办国学课堂;周日会开办书法班;每年清明,全村村民会举行公祭祖先活动,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会举行打罗汉、敲花鼓等传统文艺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永康侬讲大话”方言比赛,每到春节,又有那么一群志愿者出现,挨家挨户的写对联塘里村还成立了5支专业队伍:唱歌队、广场舞队、罗汉队、腰鼓队、美食队,积极参与各部门组织和村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礼堂名称:塘里村文化礼堂
永康塘里村文化礼堂:文化礼堂群,融入百姓家
三餐肚饥两餐饱,半年一届苦尽尝。
“在文化礼堂,感觉很奇妙。我们为自己的村子骄傲,我们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村庄。”相关负责人说,塘里村的活动已经不是简单停留在“求热闹,求娱乐”这个层面上,更是自发的把思想文化与娱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寓教于乐的“快乐大本营”,不仅让村民乐融融,更富脑袋。
为什么说是文化礼堂“群”呢?相关负责人介绍,塘里的文化礼堂是融入整个村庄的,建筑也分散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比如把旧学校成活动中心,把河边走道、边围墙等建设成文化长廊,甚至连老村泥巴房也成为特色,纳入“三巷九院”构想成为文化礼堂群的一部分。
礼堂特色:文化礼堂群
近年来,塘里因地制宜开展文化礼堂建设,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礼堂群,主要包括:村文化中心、文化礼堂、励志廊、文化廊、成就廊、百工廊、廊、廉政廊、村史廊、美食廊、农家书屋、同文书局、百姓聊天室、妇女之家、阅览谈心室、孙权文化园、五谷墙、乡村大舞台建设等。今后塘里村文化礼堂群的打造主要围绕着“三巷九院”的构想,三巷是黄龙巷、黄凤巷和赤乌巷,九院包括一个劝学院和以“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命名的八个院。
开栏的话:
蒲笼货担不离肩,沿街凉亭便是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217浙新办许可证编号:0056中华人民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8号
在50米长的“百工廊”中,打铁、补缸、钉秤、箍桶等上百种民间手艺展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旁边的“五谷墙”上,玻璃展板上镶嵌着大豆、小麦、高粱等五谷杂粮,让人耳目一新。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走进塘里村文化礼堂吧!
池塘如镜,绿树婆娑,风光旖旎,这便是塘里。建村于宋,崛起于明,已有700多年历史。在这座古村里,山水与人文融为一体,文化礼堂群悄然而起,逐渐成为村民的家园。
【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巡礼16】
礼堂地址:永康市石柱镇塘里村
“塘里工匠走四方,天南地北离家乡。
手艺盘身谋生计,风餐露宿行长。
塘里村文化礼堂群不仅文化设施遍布全村,文化活动也融入村民生活。每天塘里村文化礼堂群总是热热闹闹,村民络绎不绝,看书、读报、唱鼓词、练村歌、广场舞等活动应接不暇。
同文书局是塘里文化礼堂颇有文化气息的一个部分。两层的小木楼里,下面是放有许多图书和木质桌椅的阅览室,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印刷展馆,专门开辟小房间展示雕印、木印、石印等技术,在国内也是少见。在刊印室,则收集了1990开始至今的《永康日报》,在这里,村民和游客都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来永康发生的大小事,感受永康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