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周边城市台州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特别报道:未来之城让生活更美好
显然,市域铁项目、医保卡全市统筹等民生工程,都是“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而在生态方面,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同样显而易见。顾群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黄岩江口街道和临海接壤,临海在最南端建了煤气站、石油码头,但市区在这里规划的是三江口湿地。因为行政上的分割,临海市在下游放了有污染的项目,但临海的下游是市区的上游,两者布局产生了矛盾。”
未来三张金名片,凸显独具魅力的台州味道
推进“三区两市”的协同发展,民生是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以高中段教育、医疗信息、文体设施、市民卡等领域为突破口,探索优质公共资源和服务设施共建共享。2016年,我市组建市级市民卡运营机构,2017年将实现“多卡合一”,异地互联。2017年1月1日起,我市将全面实行医点医药机构同城互认。
“今年台州城市设计导则就能编制完成,到2020年,实现城市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台州市建设规划局规划处处长夏海鸰介绍。
顾群说,“多规合一”其实是一个方,在做规划的时候,尝试着多个部门在同一个层面,在一定时间上去“多规合一”。
说到台州的未来,在市委市《关于加快城市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推进“三区两市”协同发展,推进全市域统筹发展,推进城市全方位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创新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拓展规划视野,实现“小区域规划”向“大区域谋划”转变。突出总规引领,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强化总体规划对分区规划、各专业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
摘要
“台州地阔海,云水长和岛屿青。”
“原来,市区跟临海市、温岭市之间有一些浪费资源的竞争,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谋划台州城市发展,现在更要强化市域一体的。”顾群说,相当于把市区、临海市、温岭市作为一个城市群起点来规划考虑。
强化市域一体
走进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一座台州整体规划的沙盘模型,呈现了山在城中、江穿城过、海临城东的秀丽景致。
根据台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我市将打造市域一小时通勤圈,形成通达杭宁温都市区1小时、长三角重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城市的距离缩短了,城市全方位发展变得更加便捷。意味着合作,台州要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的互动对接,共建宁波都市圈,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合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一带一”建设,主动对接“义新欧”陆上通道,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
这是一张宏伟的城市蓝图,而即将启动的台州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热潮,将让这张蓝图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行政区划的概念统筹规划,就能避免这样的矛盾。”顾群说,现在之所以要做津京冀一体化战略规划,是因为即使把污染企业搬掉,但存在污染的话,雾霾仍旧在的天空上。在和生态建设上,共同治才能治得好。
“三区两市”协同发展,包括规划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协同、生态协同这五大方面。
中国台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实现城市“规划一张图”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具体怎么做?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城乡规划编审处处长顾群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是一个大的战略部署,需要很多的专业规划来支撑。先从民生规划的基础上,再到产业规划,最后提升到一个战略层面的总体规划。
加快三区融合,牵住做强市区实力这个牛鼻子
顾群说,三区融合,现在在做的基本上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增加集居效应。市区今年年底就要开始下一轮的综合规划的编制,根据《实施意见》要求,三区融合的东西很多,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一体化等。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为中心城市提供支撑,着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和文化素养。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而城市设计就是立体的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
根据《实施意见》,加快中心城市融合发展,首先要打破体制上的障碍,优化市区资源要素配置。探索建立与市区融合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土地资源统一调配、整体运作机制,统一“做地”、收储、出让。促进市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深化“多卡互联”完善市区便民服务系统一体化。提升市区社会保障统筹水平,加快推进社保标准、社保服务、优抚补助标准等一体化。
“多规合一”将率先在市区推进,市管规划,加强规划机构建设,调整规划执法体系。实现“规划一张图”,组团式城市特色,处理好组团发展与紧凑发展关系,合理划定各组团开发边界。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台州将创新规划,拓展规划视野,实现“小区域规划”向“大区域谋划”转变。
那么,中心城市融合发展还有多少要走?
在“山海水城”这张城市名片中,记者注意到,“水”资源被重新定义,“水上台州”呼之欲出。
中心城市是市域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工作的主引擎,承载百万人的宜居乐业梦想!因此,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三区融合,做强中心城市,成为台州城市工作最关键、最紧迫的战略举措。
“我们有内河水系、外海水系、以及作为城市根本的饮用水资源。原来做过水城研究,主要考虑水域景观塑造。接下来通过水城规划,从水资源、水经济、水、水生态、水景观、水安全去综合规划这个水城。”顾群介绍,水城规划正在着手编制。
表面看,市区的地盘在扩大,人口在集聚,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台州市民卡除了医保功能三区互联互通外,公共便民功能刷不出椒江,就连公共交通卡也是今年才实现一,这不免让人尴尬。最基础的公共便民服务的欠缺折射出中心城市融合的不足。
城市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三区两市”是交通建设的主战场。包括台州首条轨道交通S1、S2线、杭绍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把临海、温岭纳入到市区半小时交通圈,以时空距离的有效缩短三区两市的同城效应。
全市域统筹发展
台州有山有水有海,以“海”而兴、三湾联动;“和合文化”和谐、、合作,是台州地域文化的代表。同时,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一直是台州最大的优势、最亮的特色。“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城市发展蓝图,体现了台州这个城市的味道。
在22年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台州人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市区是什么?
杜甫的诗描绘了台州“山海水城”的秀美景致,未来,在大城市的蓝图下,台州展现的将是一幅幅怎样的人居画卷呢?
绘蓝图:许你一座浓浓乡味之城
撤地设市以来,台州结束了没有中心城市的历史,实现了从以分散的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转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大城市格局。
在接下来的城市设计中,江南水乡、海派风格、和合文化、时代元素等风格也将融入到台州城市风貌中,系统营造“山海水城”特色。
台州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而过,椒灵江、金清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80%左右。
推开窗户能看到优美的绿化,出门就有地方购物,孩子在口就能上一所好学校……每个人都想买到这样的房子。对台州市民来说,这样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全市将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以“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为导向,构建“一核、两副、四县、多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我市提出的“多规合一”,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一张蓝图。
说到市区的发展轨迹,顾群说,“城市发展之初,我们是把蓝领工人引过来,现在考虑怎么把精英引过来。中心城市发展到现在,地盘扩大了,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但是怎么样做到管理精细化、水质更高、安全保障更好,办学质量全面提高,是我们城市下一步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造城不仅仅是城,更主要的是人,没有人的城,就不是城。”
作为一个组团式城市,台州避免了因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人口过多、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等“大城市病”,然而,组团式城市也存在城市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三区两市”协同发展中,要打破三区、两市自成体系的规划格局,从协同发展的高度谋划交通、电力、水利、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各地规划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
“三区两市”协同发展
顾群笑着对记者说,“曾经有部门说规划编审处是做梦的人,因为我们国家的规划都是以部门为标准,项目在实行的时候,会遇到不少难题,有的时候,土地可以了,规划不行,规划可以,土地不行。”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文/图等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为来源:中国台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2年前,台州撤地设市,从此步入城市化的快车道。22年来,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翻两番超过1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