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绍兴

绍兴信息港人才市场浙江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10-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粮食运输。以接卸外贸进口粮食为主,进一步完善沿海粮食储备中转的仓储、中转运输和深加工功能,健全粮食外调运输通道,保障国家重点民生物资运输。以宁波舟山港、嘉兴港现有的粮食码头为基础,集中在老塘山、独山等布局粮食接卸码头及仓储设施,建成老塘山国家级现代化粮油储备、中转、加工、配送。

丽水青田港。依托瓯江航运开发工程,加强与温州港的联动发展,发挥其浙南地区水运出海口的作用,加快瓯江航道的建设,有序推进温溪、腊口等港区发展。重点发展煤炭、非金属矿石、建材、钢材和集装箱等海河联运。

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推进陆海统筹发展,加快海河、海江、海公、海铁、海空联动建设,促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一体发展。统筹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提升海洋港口对全省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撑服务能力。

2016年4月21日(此件公开发布)

海洋港口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正在推进规划建设,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基础扎实。一是沿海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沿海港口新建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60个,总量达219个;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4亿吨,总吞吐能力达10亿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710万标箱,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达1800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吞吐能力达78亿吨(集装箱1600万标箱)。二是沿海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2015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箱,“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69%、10%。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吞吐量89亿吨,连续7年稳居全球港口第一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3万标箱,首次超过港,列全球第四位,港口枢纽作用日益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港口腹地不断拓展,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是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全国最大原油码头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可靠泊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的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以及梅山集装箱码头15号泊位、六横凉潭矿石中转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码头项目。建成了宁波舟山港条帚门15万吨级航道、东霍山锚地等一批公共航道锚地工程。建成了象山港大桥、温州大门大桥、北仑穿山疏港公等一批重大沿海港口集疏运道工程。四是全省海洋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近6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63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3%,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工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五是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8月,省委、省作出了以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为核心,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资源和平台,组建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的重大决策。2015年底,国家批准设立省海港委机构;2015年8月28日,省海港集团在舟山挂牌运行;2015年9月29日,整合组建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正式成立,为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发展奠定了基础。

铁矿石运输。以接卸外贸进口矿石为主,为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沿线钢铁企业提供中转运输服务,优化完善区域铁矿石接卸系统布局,提升储运能力,在宁波舟山港鼠浪湖、马迹山、穿山等建立配矿贸易中心,为我国沿海、东亚地区提供仓储、分销、加工及配送服务。配套完善一批江海联运泊位及其分拨平台,增强服务长江经济带钢铁企业发展能力。

建设港航物流服务平台。一是北仑、镇海等综合港航物流服务区。依托港城融合和综合物流优势,积极发展大商品交易、进口商品分销、跨境电商等业务,打造宁波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二是梅山、金塘、穿山等集装箱国际中转服务区。以集装箱国际中转服务、集拼服务、转口贸易服务等为重点,加强与国际航运巨头、国际采购商等合作,打造新一代集装箱国际中转服务中心。三是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区。以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为重点,加强浙沪苏对接合作,加快现代港航物流服务规划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区。四是鼠浪湖、马迹山、岙山、黄泽山等大商品储运分销服务区。以大商品江海联运与亚太分销为重点,加强铁矿石、油品国际运营商引入,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商品储运与分销中心。

金华兰溪港。依托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工程,发挥金华对浙中、浙西内河水运的门户作用,加强与宁波舟山港和嘉兴港的联动发展,加快兰江、衢江内河航道建设,联动发展兰溪、婺城港区。重点发展煤炭、矿建材料、水泥和集装箱等海河联运。

“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科学确定宁波舟山港功能定位,优化港区建设布局,促进港口资源有效集聚,着力打造现代化强港。

疏港铁。建设金甬舟铁,西延连接衢(州)丽铁,成为贯通大西南的长江南岸铁运输大通道,发展集装箱和散货海铁联运,对接丝绸之经济带。加快九景衢铁、金台铁、乐清湾进港铁支线、穿山进港铁支线、头门港支线等铁及港口支线建设,完善温州、台州港口海铁联运布局。积极推进沿海货运专线等前期研究,形成沿海港口之间高效快速的铁运输纵向通道。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项目“四个一批”(建成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推进开工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推进服务机制,协调解决海洋港口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地方责任、部门责任和项目单位责任。建立健全海洋港口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时效。推动建成投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二阶段、梅山港区6#10#集装箱泊位工程、穿山港区铁支线和北仑支线电气化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开工小洋山江海联运作业区、金塘上岙集装箱码头、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舟山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舟山本岛岱山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舟山北向大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

疏港内河水运。推进浙北内河航道网络升级与畅通工程,建设嘉兴港联运中心,加快嘉兴海河联运内河港区、宁波城西港区等海河联运内河港口建设,完善沿海海河联运码头布局,加快提升海河联运规模和比重。加快航道桥梁提升,加快推进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及杭州二通道、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长湖申航道西延、钱塘江中上游、杭平申线、瓯江和椒(灵)江等航道建设,完善海河联运运输系统。

(一)加强组织领导。

特色发展港区。主要包括甬江、定海、沈、象山港、石浦等港区。甬江港区主要为宁波城市物资运输和休闲旅游服务,依托杭甬运河发展海河联运;定海港区除岙山等岛屿保留油品储运功能外,主要为城市生活物资运输、旅游和客运服务;象山港港区以海洋产业配套及休闲旅游服务为主,加强象山港内生态。沈、石浦港区以休闲旅游、海洋渔业、对台直航为主。

2.港区建设布局。对现有19个港区,按照重点发展港区、优化发展港区和特色发展港区划分为三类,合理推进建设与发展。有序开发重点岛屿岸线,促进重点港口泊位规模化发展;优化调整老港区的码头功能布局,促进港口泊位集约化发展;合理布局客运、渔业等港区,促进港口泊位特色化发展。结合打造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建设国际化枢纽港,推进大商品泊位区向北部集聚、集装箱泊位区向南部集聚。

集装箱运输。积极开辟国际航线以及内支线和内贸航线,优化集装箱航线资源配置,完善以宁波舟山港为干线港,温州港为支线港,嘉兴港、台州港和义乌国际陆港等为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加快宁波舟山港梅山、金塘、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推进北仑港区集装箱,加快小洋山北侧江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集装箱深水码头集群,配套完善一批江海(海河)联运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推进温州港集装箱支线港发展,加快集装箱运输向瓯江口外深水港区转移;加大台州港、嘉兴港对宁波舟山港的喂给能力,配套建设集装箱泊位;推进内河港及义乌陆港集装箱网络布局,推广“散改集”运输方式,进一步拓展集装箱运输的辐射范围。

表1-1“十二五”浙江港航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统计表

创新运营服务机制。积极发挥宁波舟山港集团港口产业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优势,打造全球一流港口运营商和物流服务商。强化宁波舟山港与省内沿海港口、内河(陆)港口的分工与协作,带动省内其他港口一体发展。以市场需求和效益为导向,以码头运营为核心,以港口物流和资本经营发展为重点,整合资源,突出主业,优化布局,扩大合作,提高港航运营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强国际合作共赢,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包括港口咨询、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扩大国际影响力。

(一)强化宁波舟山港主体地位。

(三)发展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预测“十三五”时期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3%以上,石油及制品、铁矿石、煤炭、粮食等货类吞吐量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加强港口与铁、公、内河水运等枢纽的有机连接,加快多式联运装备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江海、海铁、海河、海公等多式联运体系。

建设临港制造业集聚平台。一是舟山国家级船舶与海工。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央地合作、国际合作,结合特种深水泊位与港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船舶、先进海工。二是宁波国家级石化。按照化、集群化、生态化要求,着力推进建设、、升级,加强高科技石化项目培育、引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三是舟山绿色石化。加强配套码头、管道、通道建设,及其用水、用电、用地等资源保障,加快形成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及中下游产品的生产规模。四是宁波钢铁。加强钢铁深加工项目培育引进,重点发展特种钢加工制造,加快在高端产品研制及产业链延伸上实现突破。此外,在沿海产业集聚区择优布局建设一批临港制造业;推进象山临港、临海头门、温州大小门、嘉兴滨海等一批临港产业区块建设。

此外,在宁波舟山港积极发展滚装、重大件运输业务,满足浙江、长三角地区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

升级建设智慧港。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核心,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港口信息数据联网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港口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完善在线接单、移动查询、电子支付、即时等服务功能,建设“码头网上营业厅”和“物流服务交易厅”。推广运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探测等技术,加强港口船舶智能化管理。完善港口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光电识别与等技术,实现码头与监管部门视频资源共享,推进车辆、货物智能化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港、卫生港、安全港建设。

择优发展临港制造业。推进船舶工业升级,加强高技术特种船研制,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力争成为我国国际化、集群化程度较高的海工装备制造。创新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江海联运船,延伸发展船舶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行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邮轮、游艇、游船等旅游装备制造。提升发展宁波国家石化产业,加快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园区,谋划建设温州大小门石化项目,推进台州国家医化材料、嘉兴化工新材料升级。择优布局钢铁深加工项目,满足海工装备、船舶和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需要。

衢州港。依托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复兴内河水运,发挥衢州对赣、闽、皖的辐射作用,加强与宁波舟山港和嘉兴港的联动发展,加快衢江内河航道建设,推进衢州、龙游港区开发。重点发展铁矿石、煤炭、水泥、化工和集装箱等海河联运。

提升海铁联运。加快宁波铁集装箱中心站及集疏运铁、配套站场建设,大力发展北仑、镇海、金塘、穿山港区海铁联运业务,构建成为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推进头门港区、乐清湾港区、独山港区、义乌铁口岸海铁联运项目建设。优化海铁联运集装箱快运模式,争取铁部门支持出台集装箱铁运价下浮和补贴措施。加快研究开通至武汉、成都、重庆、安徽等地班列,丰富义新欧、甬新欧等国际班列,整合长江经济带国际集装箱班列,大力推动海铁联运发展。

加强海河联运。依托杭嘉湖地区高等级内河航道网,以嘉兴港海河联运港区建设为重点,完善杭嘉湖地区集装箱及大商品海河联运布局,拓展对苏南、皖南地区的市场空间。加快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沟通姚江与甬江二线,推广海河直达船并建设靠泊码头,突破宁波舟山港海河联运发展瓶颈制约。大力推动浙江内河水运复兴,加强内河运输与沿海港口功能对接,优化瓯江、椒(灵)江航道体系,加强温州、台州沿海港口向浙西、浙中南等内陆地区辐射,增强海河联运能力。

安全生态,绿色发展。港口安全生产、清洁生态发展导向,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加强港口货物安全监管,完善港口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打造安全港;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全面加强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港口及堆场防污、防尘管控,积极打造绿色港。

(三)打造一批港口经济功能平台。

五、体制机制创新

(二)创新项目建设机制。

(五)创新口岸监管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优化集疏运布局。

重点发展港区。主要包括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资源容量大、港城矛盾小的港区。梅山港区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发展远洋干线、近洋线和内支线集装箱运输,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兼顾商品汽车滚装运输,重点建设梅山港区6#10#集装箱码头工程、梅山港区进港航道、梅山水道避风锚地。金塘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发展现代物流业,兼顾海洋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金塘大浦口二阶段建设,加快上岙集装箱码头规划建设。衢山港区以大干散货、液体散货运输为主,完善保税仓储、交易交割、保税燃油加注、现代物流、海洋产业等配套功能,重点建设衢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衢山南进港航道。岱山港区以原油、成品油运输为主,建设离岸国际燃油供应中心和东海油气田开发主要,兼顾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及杂货运输,重点建设舟山绿色石化配套码头、鱼山作业区进港航道。洋山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保税、物流、加工贸易及相关的综合服务功能,兼顾LNG及油品运输,加快推进小洋山北江海联运作业区前期工作,开展大洋山开发前期研究工作。此外,嵊泗、六横港区根据航运市场发展情况,适时推进马迹山矿石码头三期、六横煤炭中转码头二期等建设,提升相关货种运输能力。

疏港管道。加快沿海地区油品、天然气管网建设,完善舟甬沪宁输油管道,推进大榭岚山复线建设、舟甬台温成品油管道及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沿海港口油气管线融入全省成品油管网和天然气管网。

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业。支持培育船舶代理、客货代理品牌企业。争取放宽外资股比,吸引外资港航企业在梅山保税港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登记注册,从事公共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吸引国际优秀船舶管理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专业化第三方船舶管理市场。鼓励发展港航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及信息服务。积极培育航运金融服务市场,引导国内外金融类机构落户,发展航运融资、信托、、投资、资金管理、商业保理、信用评级等服务业务。争取复制国际船舶登记试点政策,鼓励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归登记注册。重点扶持发展港航物流、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航运服务业,拓展产业链和服务功能。

重要海河联运内河港。积极发挥嘉兴内河港、杭州港、绍兴港在环杭州湾港口发展中的辅助支撑作用。嘉兴内河港重点发展能源、矿建材料、原材料和内外贸集装箱海河联运,优化城郊、海宁、海盐、平湖等内河港区布局,加快推进杭平申线等航道改建工程。杭州港重点发展能源、建材、钢材、集装箱等海河联运,优化调整钱江、运河两大港区功能布局,加快萧山、富阳、建德、桐庐、余杭等港区建设,突出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杭甬运河交汇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京杭运河杭州二通道,打通我省内河航运瓶颈。绍兴港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品和集装箱等海河联运,优化布局越城、柯桥、上虞、诸暨等港区,加快曹娥江上浦船闸。

推进现代化枢纽港与国际港口城市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码头、泊位及集疏运体系等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管理等软件功能,努力打造现代化枢纽港。切实强化宁波舟山港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金融、商务、物流等服务功能区布局,发展壮大宁波、舟山两市金融、信息、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信息、港口、航运、咨询等领域高端要素与人才团队的集聚。加强海洋港口领域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国际化港航人才培训,不断增强对宁波舟山港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加强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相关规划等一体化衔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打造现代国际港口城市。同时,联动发展沿海、沿江、沿河中心节点城市,发挥宁波舟山港以及全省其他沿海港口对杭州、温州、绍兴、台州等全省中心城市的联接辐射作用,优化配置港口、城市、产业资源,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支撑港口经济圈发展。

到2020年,浙江海洋港口主要目标为:

各级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切实将海洋港口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相关市及其海洋港口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省海港委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督导,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建设、财政、经信、商务、环保、水利、口岸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合力抓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落实,保障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增强港口现代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物流运营商、全球采购商、航运服务商的多形式合作。加强港口现代服务功能培育与延伸,打造全程供应链,提升国内外揽货能力,不断拓展货源市场,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等特色物流业务。促进传统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港航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推动航运交易、航运信息、航运金融保险、航运法律、船舶技术服务、船员劳务等产业发展,增强运价指数服务功能。实施“互联网+”战略,创新揽货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天候、全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提升港航服务能力。

(三)加强科技人才支撑。

2.浙北环杭州湾港口。

优化发展港区。主要包括北仑、镇海、穿山、大榭、岑港、马岙、白泉等需要优化结构、提升功能的港区。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港区通过整合港口资源存量,推动老旧码头、污染性码头及生产企业的搬迁和结构调整,对部分通用码头组织实施专业化,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其中,北仑港区重点推进北仑港区多用途码头工程,将部分煤炭等其他码头调整为集装箱码头;镇海港区重点推进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发展;穿山港区重点推进进港铁支线建设,强化集装箱和大散货运输功能;大榭港区依托石化产业,优化调整相关码头运输功能。白泉、马岙、岑港港区根据临港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布局相关码头项目,提升码头泊位产业配套功能,其中岑港港区老塘山作业区积极推能,突出粮油集散贸易加工功能,建设国际粮油产业园区。

以宁波舟山港强港建设为龙头,依托全省四大交通走廊建设,合理布局,统筹发展铁、公、管道、航空、内河等各种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全省互联互通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西向,依托甬金高速公、甬金铁、金温铁、台金铁、瓯江航道等,打通宁波舟山港和温台港口与金华、衢州、丽水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区集疏运通道,推进沿海港口与浙西南、江西、安徽等地的衔接与联系。北向,依托沪杭高速公、申嘉湖高速公、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铁、京杭大运河等,打通宁波舟山港、嘉兴港与杭嘉湖地区以及江苏地区的集疏运通道,有效辐射杭绍地区及安徽、长江沿线地区。南向,依托温福铁、沿海高速公等,打通温台港口与福建地区的集疏运通道,拓展温台港口辐射半径。

创新港口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和资产纽带,积极推进沿海港口行政资源、自然资源和相关平台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省级相关资产和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及义乌陆港等相关资产整合,实现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全省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陆港口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宁波舟山港与省内其他沿海港口、内河(陆)港的联动发展,带动全省港口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比“十一五”末

(二)指导思想。

与此同时,积极打造一批对外平台并有效发挥其作用。依托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一批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争取设立舟山贸易港区,规划建设义甬舟大通道,提升海洋港口发展国际化水平。

(四)加强生态。按照绿色港的标准与要求,推进港区集卡“油改气”,龙门吊“油改电”工程,实施船舶岸电供电技术,降低港区废气排放量。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机制,加强船舶油污水、生活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收集处理。有序推进LNG加注站点布局建设,逐步扩大LNG在港航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推动内河船舶升级换代,加强新能源船舶推广使用,促进内河水运减排降噪。科学有序利用岸线资源,实施一批海岸线整治修复及项目。联动推进各大港区建立健全陆域控制、海域监测、岸线整治、产业调整“四位一体”陆海污染同步监管机制,加强港口码头污染源头整治、船舶污染控制、船舶修造污染防治、危化品作业监管。加强港区安全生产和风险管控,提升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推进杭州、宁波、温州、舟山、台州、义乌等空港联动建设与发展,重点完善宁波、温州空港集疏运网络,积极构建海空联运体系。

海洋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沿海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我省参与“一带一”、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核心载体。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宁波舟山港、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以及体现与海洋港口联动发展的内河(陆)港。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基期为2015年。

浙江省人民办公厅2016年4月28日印发

功能定位。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主要包括嘉兴港以及嘉兴内河港、杭州港、绍兴港等内河港口,是我省海河联运重点发展区,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喂给港,是浙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其中,嘉兴港发挥杭嘉湖地区主要出海口和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对接浙北、苏南、钱塘江中上游、京杭运河沿线等腹地,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嘉兴内河港、杭州港、绍兴港加强与嘉兴港的有机联系,通过加快海河联运相关运输通道和平台的建设,提升海河联运能力,加强海陆联动发展。

(一)发挥宁波舟山港及其依托城市核心作用。

聚力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综合优势,优化发展大散货联运片区、集装箱联运片区、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着力打造以水水中转为特色的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等大商品和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大商品储运加工。培育大商品市场交易体系,加快建设大商品交易中心,研究设立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创新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提升交易规模和影响力。加快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建设,开展船舶检验服务。加快江海直达船舶研发与设计、北斗海事系统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积极创新江海联运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江海联运重大项目与平台建设,努力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一)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关于海洋港口发展战略部署,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遵循“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总要求,积极参与“一带一”、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联动推进海港、海湾、海岛开发与,着力打造浙江港口经济圈,全面推进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全球一流大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建设,为建设海洋强省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国海洋港口发展的先行区和标杆。

将义乌国际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作为沿海港口向腹地有效拓展的节点,积极建设义乌国际陆港,培育发展湖州港、金华兰溪港、衢州港、丽水青田港,形成全省海港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全省内陆各市出海口全覆盖。

湖州港。湖州港发挥承东启西和铁公水综合物流等优势,推进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嘉兴港的联动发展,增强对太湖流域、皖东南地区的辐射作用。加快推进京杭大运河航道工程湖州段、长湖申西延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优化建设吴兴、南浔、长兴、安吉、德清等港区。重点发展能源、矿建材料、原材料和集装箱等海河联运。

加强外扩合作。加强宁波舟山港与国际港口的交流合作,力争在宁波建成国际港口联盟秘书处,争取在、欧洲、中东、东南亚、南亚设立境外办事机构。利用宁波舟山港与中远海运、招商、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国际知名港口航运集团长期合作优势,通过股权投资、管理输出等形式,积极参与境外港口项目投资运营。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东盟基金、海丝基金等平台渠道,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沿线国家港口城市的港口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投资,实现产业链全球化延伸发展。

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平台。一是宁波东部新城航运服务集聚区。学习借鉴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规划建设经验,争取更多全国、境外公司区域性落户,加大航运经济信息、第四方物流、航运指数、航运经纪、集装箱舱位交易、船舶交易等服务提供与能级提升。二是舟山新城航运服务集聚区。加快江海联运数据交换中心、海事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大舟山海洋科学城等载体功能作用发挥,加快形成特色亮点。三是杭州国家综合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增强对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信息服务支撑功能,拓展东北亚港口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信息服务分中心。同时,积极完善嘉兴、温州、台州地方性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人民办公厅

海洋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国际看,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贸易规则升级更新加快,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全球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大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际海运持续低迷,港航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供给侧结构性加快推进,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带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与相关国家地区间贸易有望保持稳步增长,但“调结构、去产能”对港口运输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全国沿海港口吞吐能力总量偏大、结构性过剩,港口竞争日趋激烈。从省内看,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新一代集装箱和散货码头加快建设,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实质性推进,我省经济增速受结构优化倒逼加强,全省沿海港口提质增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一流大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初步建立。大商品储运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石油储备能力达1000万方以上,铁矿石堆场堆存能力达1700万吨以上;创新完善国际结算、保税交割等机制,港口大货物交易额达5万亿元;加快建成铁矿石等货种亚太分销中心,铁矿石国际分销达到500万吨;跻身世界主要临港炼化,舟山绿色石化一期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临港石油炼化能力达到4000万吨;建成长江经济带主要粮油集散贸易加工,粮油中转吞吐量达2000万吨,粮油加工能力达500万吨。

深化,创新发展。先行、创新驱动,整合全省海洋港口资源,着力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资源统筹管控、通关服务便利化、港口合作等重点领域创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力度,推动港口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全省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

(四)优化主要货种运输。

功能定位。浙东南沿海港口包括温州港、台州港,是区域性大散货中转港、产业配套港,是东南沿海对台重要港口,并为宁波舟山港提供集装箱喂给服务。其中,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重点对接服务浙西南地区,并辐射赣东、闽北地区;台州港作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依托腹地产业基础,加快建立港口与临港工业联动发展机制,增强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海、人才强港政策,创新海洋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办法。制定浙江省引进海洋港口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及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引进港口发展研究、港口规划设计、港口航运管理、航运物流、航运服务、航运法律仲裁、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航运电商、邮轮游艇旅游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津贴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争取设立宁波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建设宁波港航物流服务人才培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国家海洋二所、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模式,与国际港航专业机构合作举办港航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培训项目,储备国际化高级人才。鼓励支持舟山海洋科学城、宁波海洋生态科技城等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智慧港口建设、新型船舶制造、海洋港口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和。

二、港口发展布局

石油及制品运输。以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及燃料油为主,通过管道、水运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石化企业提供中转服务,兼顾其他地区中转贸易需求。提升宁波舟山港在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的地位作用,积极发展商业储备。在大榭、、岙山、外钓、洋山等整合建设大型专业化原油及燃料油泊位,在马岙、镇海、大榭等集中布局成品油、液体化工泊位,增强服务腹地石化企业能力。依托临港石化产业,推进宁波大榭、舟山鱼山、温州大小门岛石化码头建设;依托临港精细化工产业,推进嘉兴港液体散货泊位规模化发展;建立沿海港口与甬台温输油(气)管道的有机衔接,改善油气管网布局,突破储运瓶颈。

创新项目融资机制。拓展重大海洋港口项目的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快与金融、债券等机构衔接争取,建立完善银项对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支持涉海涉港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股票上市、发行企券、中期票据融资、跨境融资等模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完善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推进浙商回归、央企对接、外资引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海洋港口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江海联运。以小洋山北侧江海联运作业区建设为重点,完善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体系,打通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以沿江集装箱港区建设和内陆无水港布局为重点,进一步拓展腹地集装箱货源;集约利用宁波舟山港深水泊位,优化大散货大中小泊位布局,加强与长江航道、沿江港口泊位及船型标准的配套衔接,推进一程、二程运输有效衔接,打造以水水中转为特色的大商品江海联运体系。

(四)创新合作机制。

各市、县(市、区)人民,省直属各单位:

(二)大力发展现代港口产业。

(三)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及其他内河港。

疏港公。重点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沈海高速公连接线、甬台温高速公复线、杭绍甬沿海高速公、象山湾疏港高速公、六横公大桥等项目建设。开展舟山本岛岱山大洋山上海的北上大通道的前期工作,先期启动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舟山本岛岱山段。

(三)提升多式联运。

(三)创新投资运营机制。

(四)发展目标。

突出多式联运服务和智慧化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急需的航道、锚地、进港铁支线等集疏运项目,解决港口集疏运节点功能不强和“断头”问题,降低公集疏运分担比例,推进港口集疏运一体化发展。

重点发展港区。主要包括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和台州港头门港区、大麦屿港区。乐清湾港区近期以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起步,加快乐清湾铁支线、C区一期工程建设,以海铁联运为特点,发展区域大散货运输,加快港口要素集聚,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头门港区突出港产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台金铁头门港区支线,适时推进头门港区二期、头门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建设,承接海门港区货运功能转移,推动临港产业向港区集聚,打造台州港核心港区;状元岙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建设状元岙港区二期,积极拓展对台及东南亚运输,配合宁波舟山港发展国际远洋航线中转运输;大小门岛港区结合石化产业布局,推进LNG项目配套码头建设,发展石化及制品运输,打造石化产业岛;大麦屿港区以集装箱、散杂货、滚装运输为主,重点发展对台直航客货运输,加强两岸港口物流和商贸合作。

加强内联合作。加强省内沿海港口的整合与合作分工,优化内河港、陆港的联动发展,打通江海、海河、海铁、海陆等各种集疏运通道,形成紧密合作、海河联贯的港口物流体系。加快宁波舟山港与沿长江经济带内河港口的联盟建设,努力扩大宁波舟山港货源腹地资源。研究推广“港口+互联网”模式,利用阿里巴巴等交易平台及其大数据资源进行揽货和港口推介,创新港口与客户服务模式。

创新省级岸线资源统筹管控机制。加快编制实施全省海岸线利用规划,明确全省海岸线与利用类型。研究制定港口岸线等岸线资源收储制度,完善港口岸线等岸线资源储备出让交易机制,形成一级市场由主导、二级市场面向社会的市场化配置资源模式。适时设立港口岸线等岸线资源收储机构,发挥统筹管控职能作用,同时发挥省海港集团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港口岸线等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推进口岸服务便利化。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在工作机制上实现“关关”“检检”“关检”无缝对接。以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为基础,完善出口直放,试点进口直通。推进边检机关港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海事部门牵头的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制度。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争取2017年全省各口岸及口岸功能区“单一窗口”全覆盖。积极推进审批与服务便利化,逐步取消和下放前置审批事项。切实改进口岸现场通关服务,严格清理规范口岸收费。全面推进通关、通检作业无纸化,大力推行电子申报,简化申据项目和随附单证种类,提高通关效率和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

按照全省港口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张网”,港口岸线、航道、锚地资源开发“一张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及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全省港口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全省港口整体实力。

重点发展港区。主要包括嘉兴港独山港区、乍浦港区、海盐港区。独山港区重点发展液体化工、集装箱、煤炭、粮食运输,推进A区化工码头、B区集装箱码头、独山内河港池二区等项目建设;乍浦港区加快资源整合和功能调整,重点发展集装箱、液体化工和件杂货运输,推动煤炭等散货运输功能转移,推进乍浦内河港池二区、E区液体散货码头等项目建设;海盐港区主要为临港产业发展服务,推进海盐多用途码头、海盐秦山内河港池二区等项目建设。

1.浙东南沿海港口。

(一)发展条件。

创新投资建设机制。积极发挥省海港集团在海洋资源开发特别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主平台作用,着力推进投融资、港口运营、开发建设、航运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建设发展。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要求和“内联外扩”的思,加快推进省内港口一体化、协发展,加强对省内优质货主码头、国内和海上丝绸之沿线港口的战略投资、参股控股、项目合作开发。推进省海港集团资产证券化,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集团整体上市或下属二、企业上市。适时组建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公司等类金融机构。

(二)完善集疏运网络。

国内外港口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加快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以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为核心,以多式联运港口集疏运体系为支撑,以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支点,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的港口经济圈,努力建成我省承担国家战略的主载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平台。

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初步形成。全省海上运力达2200万载重吨,其中远洋运力达250万载重吨;建成东亚地区重要的保税燃油供应和船用LNG加注,保税燃油加注量达400万吨;航运电商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船舶交易总额达到60亿元;航运保险总额达到60亿元;海上丝集装箱指数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正在建设的国家北斗监测中心,建立江海联运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完善江海联运信息与数据服务体系,实现江海联运船舶北斗应用安全、管理、服务一体化。

与此同时,切实发挥宁波内河港联接宁波舟山港货物运输的纽带作用,优化布局城西、余姚、奉化等港区,加快推进杭甬运河三期内河航道建设,真正打通杭甬运河“最后一公里”,有效发挥海河联运作用。

三、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初步确立。省海港集团成为全省海洋港口投资运营主平台,总资产达2000亿元,净资产达800亿元。宁波舟山港集团总资产达1000亿元,营业收入达210亿元,其中主营收入达18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实现全省沿海港口资源集约化利用、一体化运营,长江沿线产业布局和市场开发加快拓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港口项目投资开发和管理输出取得重要突破,跻身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

(二)提升两翼港口发展水平。

通过“四个一流”的打造,积极带动全省港口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51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总量达270个;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0万标箱、力争达到3000万标箱。全省现代化、一体化的海洋港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陆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港口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港城融合,共享发展。港口、城市、产业一体规划、协同发展,统筹融合港口作业区、疏港通道、港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城市航运服务集聚区、现代人居区、城市生态廊道等功能区的布局建设,积极打造现代港口经济圈,带动腹地区域发展和居民就业增收,实现共享共赢。

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10亿吨,全球第一大港地位更加稳固;集装箱航线达250条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2600万标箱以上,国际中转集装箱350万标箱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的集装箱干线港;港口集疏运更加合理高效,江海联运、海河联运、海铁联运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率达到25%以上;公用码头岸电普及率达60%以上,港口生产平均能耗进一步下降。

按照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要求,互促共进,合理确定港口功能定位,统筹推进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建设,与宁波舟山港形成一体化、协发展态势。

提升港口国际影响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跨区域发展,推动组建海上丝绸之国际港口合作组织,积极布点“一带一”沿线港口,推动联盟港口在基础设施共建、国际航线开发、技术服务标准修(制)订等方面的互利合作,不断提升宁波舟山港市场竞合话语权。支持宁波航交所集装箱舱位在线交易平台建设,加强相关金融、结算、标准、品牌建设,加快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电商。加强“海丝指数”系列产品研发与国际化推广,扩大港口国际影响力。

加大海洋港口发展要素保障力度,加强用地、用海、资金等政策支持。支持港口码头、航道锚地、港口集疏运体系、港航物流、临港制造业等海洋港口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年度重点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建立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海洋港口工程项目,优先安排用海指标。积极推进凭海域使用权证办理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发挥岸线资源收储机制对项目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快项目前期进程。积极争取和推动国家有关部门的各项财政补助和省市各级财政性资金投入海洋港口、航道锚地等港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LNG运输。主要集中在宁波舟山港的穿山、白泉、洋山港区和温州港的大小门岛港区等布局LNG接收运输站及配套设施,满足工业及城市生活需求。同时,积极发展船舶LNG加注业务。

3.提升强港地位。积极推进智慧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贸易、航运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推动由大港到强港的转变,切实发挥宁波舟山港对全省港口一体化的龙头带动作用。

1.功能定位。宁波舟山港是全球主要海港,是我国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也是对接和服务“一带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大商品中转和集装箱运输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港口对大商品交易、保税加工、贸易、海洋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带动优势,推进港口由传统运输平台向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贸易平台、产业平台、金融平台拓展,加快建成全球一流枢纽港。

(二)加强要素保障。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

增长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亿吨7.61031.6%沿海集装箱吞吐能力万TEU1091180065.0%沿海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个15921937.7%内河航道里程公里970497690.7%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公里131714519.4%油气管道里程公里.8%交通物流个55117112.7%海洋港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沿海港口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不够,存在重复建设、同质竞争问题,部分港域业主码头占比偏高,公共码头偏少,锚地航道建设滞后,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二是港产城联动发展不够,偏重于港口运输能力的开发建设,对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以及推进港口与城市的联动发展重视不够。三是港航服务现代化水平不高,海洋信息产业、港航科技研发及港航人才教育培训等有待加强,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咨询、保税增值服务发展滞后。四是港口发展大而不强,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虽居全球前列,但在港口增值物流、集疏运配套、多式联运组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国际港航市场话语权较弱。

积极发展海洋港口旅游业。以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海洋旅游线品牌,重点推进以滨海风景大道为依托的美丽海岸风情线、以大型近海游轮与豪华海洋邮轮为依托的近海巡游线建设。以邮轮游艇为引领,积极打造高端海洋港口旅游产品,加快建设舟山邮轮始发港,积极发展温州、台州邮轮访问港,拓展境外游线,推进沿海重要旅游节点的邮轮泊港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游艇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游艇服务,完善游艇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同时,发挥海洋港口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发展港口工业旅游。

一、总体要求

对标国际,发展。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港口发展、管理模式,加强对外,推进交流合作,加强与长江沿线和周边沿海省份港口合作,努力在国际化企业引进、项目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瞄准国际一流港口,力争对标进位,努力打造东方强港。

积极发展港航物流业。依托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港口信息系统,优化“港口作业区+集装箱处理中心”的物流模式,提升集装箱物流服务效率。加快大商品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升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LNG等大商品物流能力。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汽车整车物流、保税物流等特色物流业务,延伸物流产业链,提高物流服务附加值。积极培育创新型物流企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示范,逐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

煤炭运输。以沿海港口直达运输为主、铁和内河为辅、公为补充。公用煤炭沿海中转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主要中转省内沿海港口及长江沿线地区;浙北内河水网地区依托嘉兴港发展海河联运煤炭运输。在镇海、穿山、六横等集中布局公共煤炭运输码头,对接长江沿线煤炭专用泊位布局,形成煤炭江海联运中转运输系统。加快乐清湾内煤炭泊位建设,建成投产嘉兴煤炭海河联运中转。完善港口配煤等煤炭增值服务,建设煤炭贸易交易平台。

义乌国际陆港。义乌港发挥海陆联动特色优势,打造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和丝绸之经济带重要节点。依托甬金铁建设,辐射浙西、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依托国际陆港,加快义新欧班列发展,推进铁口岸临时,加快义甬舟大通道建设,延伸宁波舟山港服务功能,建设成为重要进出口商品集散。优化布局义乌内陆口岸场站、海铁联运区、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等区块建设。加快推进义乌内陆口岸场站二期、义乌铁口岸二期、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工程建设。突出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海公联运,成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内陆喂给港和海铁联运中转港。

优化海公联运。完善沿海港口公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拓宽沿海港口货运通道,优化老港区疏港道、堆场网络。优化疏港公结构,完善“公港”网络体系,推广双重运输与甩挂运输,提升海公联运效率。加快海公联运物流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海公联运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调度、配货、集拼、分拨等服务能力。

推进口岸监管一体化。注重整合利用口岸监管设施资源,加强口岸监管力量建设,全面推进省内港口特别是宁波舟山港口岸监管一体化。加强宁波、舟山两地海事指挥中心协作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监管资源共享。简化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海事部门对国际航行船舶在宁波舟山港内移动所办理的各种手续,将其作为同一港口内移泊处理。优化进出口货物在宁波舟山港两个口岸之间移动的通关、通检手续办理流程,简化转关手续,扩大转检范围。同时,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统一调度和引航工作。

四、港口经济圈构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