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生态治水促人水和谐金华微蟹
自去年以来,在清淤、截污基础上,兰溪运用科技手段对黑臭河道和农村门口塘进行生态治理已越来越普遍。通过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水生植物,曝气富氧等手段,构建生态循环体系,增强水体净化能力,解决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设置生态浮岛276座,面积5029平方米,曝气设备31套,运用到浒溪、扬子江等6条河流以及30口池塘治理。
檀树渠是2015年兰溪重点整治的7条黑臭河之一,水质为劣Ⅴ类。为了提升水质,云山街道关停了22家生猪养殖场,整治提升了4家豆腐作坊、12家温室养鳖场和1家小萝卜加工厂,实施了附近檀树村、后地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等,但水质提升不明显。去年7月,该街道投入35万元实施檀树渠生态修复工程,共建设了污染源生态拦截系统、悬浮物拦截和沉淀系统,修建了4道生态堤坝、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并采用光合细菌来进行微生物强化修复。
兰溪还通过增殖放流来改善河道生态,有效修复水体活力。在去年增殖放流各类蟹、鱼苗3000万只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大增殖放流规模,上半年在兰江开展了7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各类蟹、鱼苗3518万只,近期还将投入100万元,在兰江及城头水库、钱塘垅水库等饮用水源水库投放鲢鱼苗,既丰富渔业资源,又改善水域生态。
在注重构建生态循环体系的同时,兰溪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清水养鱼、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等养殖模式,谋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清水养鱼在去年发展3000余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广至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目前已发展了3338亩。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每亩稻田载鱼量达到100公斤以上,而且节约农药使用量50%以上,种稻过程还不用任何除草剂和肥料,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可分别提高57.7%、78.9%、34.8%。同时,稻虾共生、稻鳅共生、稻鳖共生、茭鱼共生等种养模式也被大力应用,利用生态互补原理,亩产可增产5%~15%,节约农药40%左右,既改善水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兰溪已推广稻鱼共生、稻鱼轮作18365亩。通过上华、永昌、诸葛等镇乡(街道)示范建设的带动,兰溪还积极推进珍珠塘、养鳖塘等养殖塘的尾水生物治理,完成生态化2231亩。
本报消息(报道组)昨天,金华中微技术有限公司的赵小康来到负责的兰溪市云山街道檀树渠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查看滴灌筒内液体情况,并往筒里添加20升光合细菌原液。“光合细菌原液现在一周需要添加一次,它通过滴灌管道进入水体后不仅可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而且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赵小康说。
该生态修复工程去年9月投入使用,两个月后檀树渠就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今年以来水质均保持Ⅲ类,4月、8月两个月更是达到Ⅱ类水质,今年1至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总磷浓度下降79.8%,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62.1%和88.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217浙新办许可证编号:0056中华人民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