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湖州

在线调查--政民互动--中国·庐江 -- 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欢迎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12-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5、夏伦武,男,1979年5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人,现任安徽盛夏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夏伦武兄妹四人,自小受到父母的良好教。

01、王学品,1951年出生,性别男,现任安徽同利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中员。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管理四十多年,有着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经验,是安徽省知名的企业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合肥市党代表、庐江县代表,连续十余年任安徽省汽车协会副秘书长。1970年-1999年,他在江淮汽车制造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副厂长、合肥五叶农用车厂厂长,五叶集团董事长。在任期间扶持同大镇创办了同大江淮车身附件厂,成为庐江县同大镇汽配产业的龙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该厂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达到五个亿,是江淮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为同大汽配产业的龙头老大。同时围绕汽车附件厂的配套,又有十几家汽配厂落户同大,形成了今天的汽配产业集群镇。05年王学品又回同大镇投资建厂,从开始的年销售额几十万元,到现在的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连续几年被评为同大镇纳税大户。是庐江同大汽配产业的奠基人。1999年-2002年任合肥市机械局副局长、党委副。2002年-2004年任江苏扬州宏运车业公司总经理。2005年至今任安徽同利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董事长。

22、柯习云,庐江县白湖镇柯拐村人,1964年01月生,大专学历。1980年02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当选庐江县协商委员,现任安徽和一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代表人。2012年荣获“庐江县创业明星”一等。1980.02-1981.08庐江县水运公司轮机长1981.08-1983.08停薪留职,经营木材生意,1983.09-1992.05夏门市蓝天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92.05-2005.06任冶山富民轮窑厂董事长兼法人代表,2005.06-2011.08庐江县新星轮窑厂、安徽省锦江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经营中安徽省锦江农化有限公司曾获得全国百强农药企业,期间创办庐江县庐城磙塘、越城、城东新星双语幼儿园三座,2011.08新成立了安徽和一玻璃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庐江县城西开发区,占地面积91980平方米,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现有标准化厂房36000平方米,2011年新建办公楼、住宅楼、职工食堂38000平主米,总投资8600万元,其中房地产8600万元、生产设备投资3000万元。公司产品已通过中国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C认证。

04、金。2003年毕业于滁州学院生物专业。毕业后从事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工艺标本加工工作多年。2013年辞去工作到庐江县金牛镇铺岗村从事蓝孔雀养殖。在养殖孔雀的同时不断研究工艺标本制作的新方法。2014年和滁州学院签订协议,把金牛镇海鸿珍禽养殖场作为滁州学院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并受聘我为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实践指导老师。同年在金牛镇海鸿珍禽养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注册成立了庐江县金鸿家庭农场。2015年又注册了庐江县金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为下一步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2015年在线下销售连创佳绩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进行产品线上销售使得商品孔雀和孔雀工艺品的销售额在上半年双双突破20万元,为下一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发展养殖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指导共同发展,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做大做强。目前在庐江已经有三户从我养殖场引进了种苗,为下一步继续扩大开了个好头。

09、朱更生,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人,1963年3月26日出生,1979年毕业于庐江中学.。1986年本人辞去建筑公司工作,自主创业从事糕点烘培生产加工业。1995年,由家庭作坊式的小厂,逐步发展成庐江县食品生产的专业厂家-庐江县威利发食品厂。2006年,庐江县威利发食品厂在镇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企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08年5月16日新公司在庐江县食品工业园正式投产,成立了“安徽威尔丽食品有限公司”,朱更生任安徽威尔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他不懈努力下,公司发展到拥有186名员工、固定资产5千万的“安徽威尔丽食品有限公司”,期间朱更生本人荣获合肥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章、庐江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常执委、县食品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商会庐江分会常务副会长、庐江县十大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07、刘桧,安徽江南醇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生长于巴山蜀水的四川南充女子。在这个盛产白酒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自幼受中国酒文化的熏陶,自幼就有一个梦想—-做一位“酒者”,一位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为此,凭借“川妹子’坚韧刚毅的坚强品格和永不言输的拼搏,她毅然艰辛的创业之。一、优秀营销高手。刘桧高中毕业,走进军营,几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迎难而上的军人作风。离开军营,毅然下海,专事酒产品营销。几年拼搏,她成为圈子内享有盛誉的营销高手,为此后的进一步创业积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二、打造酒业。2006年在庐江县及泥河镇招商引资政策的下,刘桧毅然选择在泥河投资创业,注册成立了安徽江南醇酒业有限公司。经过近十年的拼搏,已建设1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和4000平方米的办公后勤用房以及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拥有资产6000万,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年纳税超360万元、年吸纳劳动力就业100多人;同时占地198亩、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建设面积超4.8万平米且设备设施配套齐全的厂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一个全新的酒业已悄然在皖中大地崛起。三、创建品牌。2008年9月,当江南醇酒业第一缕酒香伴随着丹桂的芬芳弥漫在泥河古镇的上空时,面对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刘桧多次前往安徽古井集团,成功签订了贴牌生产“江南醇”产品的合作协议,利用古井集团代为生产的产品开拓江南醇自己的市场。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脉资源,成功开拓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供酒市场。2014年在广州、山东、福建、天津等地主办了大型政务、商务用酒推荐会,在建立了营运中心,在上海、广州、福建、山东、等全国28个省建立江南醇办事处。目前“江南醇”系列白酒已销往全国28个省(市、区)。如今“江南醇”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正呈异军突起之势,不但成为徽酒家族的重要,而且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四、高度重视创新。刘桧一直把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创新促进创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建立了《江南醇酒业食品酿造研发中心》,与安徽工程大学合作成立了江南醇科技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开发出不同香型、不同度数的江南醇系列酒品36个;承担了“微生物技术在绵甜型白酒酿造工艺中作用机理的研究和探索”庐江县科技研发项目;正与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申请小窖酿造技术专利。二是全力创新营销模式。面对酒类市场的困局,2014年冬,以刘桧为首的“江南醇”人在巩固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实行联盟会员制,目前已发展会员2000多人,以此带动新一轮的江南醇酒的消费群体和潮流;同时以优越的条件,吸引爱酒人士选购微生物酿酒小窖池,拥戴江南醇公司的窖主,窖主既是投资者、又是获益者,既是终端消费者、又是品牌推广者。目前已发展窖主60多人,认购小窖窖池12口,社会影响热烈,对促进江南醇酒品的产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五、牢记社会责任。刘桧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一直怀着的心态,感谢各级和社会的在她的创业过程中所大力支持;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在自己追梦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她视扶贫助困为已任,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尽责社会,奉献爱心。十年来,先后捐助几十万元资助贫困女童和困难学子以及贫困老人,赢得了各级的表彰和社会的一致称赞,她先后获得合肥市“五一”劳动章、“巢湖市创业新星”、“十佳退伍”军人等光荣称号,被选为庐江县代表和县常委、合肥庐江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庐江县工商联执委、庐江县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所领导的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徽酒十大知名品牌庐江县纳税先进企业称号等光荣称号,获得了R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国家计量权威机构的【C】标志认证。任重而道远,刘桧带领着她的团队,正以口子、迎驾酒业为标杆,以创新、志诚、致信为本,努力打造皖中第一酿造,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为实现更大的梦想、为庐江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而拼搏。

21、郑胜生,沿着环巢湖大道,看着山清水秀、鸟儿齐飞的景致,平时过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我们,那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放松了下来,不自禁的沉醉其中。阳光灿烂,我们一驶向目的地——安徽紫圩坊酒业有限公司。也许一提到葡萄酒,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法国”,但是,如今葡萄酒已不再只是奢侈的“舶来品”了,我们已经有能力酿造出属于自己的葡萄酒。对于不少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品评酒道已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但敢于尝试酿造属于自己的“葡萄美酒”并真的能够乐在其中的人,尚且寥寥可数。而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安徽紫圩坊酒业有限公司发起人郑胜生,便是这样一位敢想敢做的“创业之星”。郑胜生,现年40岁,硕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他从事医学研究多年,一直关注葡萄酒中花青素、单宁、白黎芦醇对人体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从而对葡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于国人常期饮用白酒对肝脏和血管造成的损害,于是,郑胜生想通过创办紫圩坊葡萄酒厂,来研究葡萄酒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从而国人健康饮酒,逐渐改变国人不良的饮酒习惯。“为了酿酒,我准备了三年。”郑胜生告诉记者,觉得现在是时候干些事情了,想证明自己,那就要干实事。郑胜生,这是一个充满自信、乐观、积极的人,更主要的是,他的言语间流露出无比地坚毅和自信。安徽紫圩坊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酿造位于庐江县同大镇葡萄园区,郑胜生选择将酿酒建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同大镇地处庐江、肥西、舒城三地交界,东邻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距千年古镇三河镇一桥相连;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同大镇葡萄种植面积达两万亩,已有二十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此外,把酿酒建在同大镇不仅解决了长途运输,大型冷藏、储藏等问题,最重要的是确保了葡萄“原汁原味”的一种生态。《经》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没有生意《圣经》的郑胜生,其实已经道出了自己的“圣经”。当今的葡萄酒市场格局分为以欧洲为代表的旧世界葡萄酒和以美国、、智利等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旧世界将酿酒称为艺术,新世界将酿酒称为技术。郑胜生认为,东方葡萄酒应该具有东方葡萄酒的风格,他为紫圩酒庄提出的12字方针是“天人合一、技艺兼备、东西相融”。在郑胜生的下,追求创新的紫圩坊酒庄,倾力打造以葡萄酒生产为核心,融合更多的东方元素,形成能够引领和创造时尚东方生活方式的全新葡萄酒文化,致力于建造具有创新意义与东方神韵的个性化葡萄酒庄。客户们评价说,郑胜生研究的酒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如今,郑胜生还是活跃在市场的第一线,亲身接触市场,感受市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才能了解到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给他们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郑胜生说,他也会时常做些回访,了解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情况,以便及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国市场与研究数据显示,近几年,从全国区域划分情况来看,一线城市是葡萄酒消费的主力市场,饮用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二三线城市葡萄酒的饮用率增长相对缓慢。这说明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逐渐培养起饮用葡萄酒的习惯,葡萄酒也正从一线城市融入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生活中,而二三线城市葡萄酒消费虽带有风潮性,但葡萄酒消费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正因如此,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中小城市将会成为葡萄酒市场的“后起之秀”,同时葡萄酒发展正在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推进,两者正好碰在一起,成为国内葡萄酒新一轮的消费增长点。而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注重养生。郑胜生表示,今后几年,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酒庄、餐饮、宾馆、旅游、农庄的一体化发展。果酒,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之重。同时,公司还计划建立公司自己的葡萄示范果园,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种植水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解决当地老百姓就业难等问题。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与否,物质财富只是,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的标杆。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不忘回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更是难能可贵。“作为一名庐江人,我愿意回报家乡、助力发展。”“公司能有今天,靠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应该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尽量地帮助他人,回会”。郑胜生这样想着,也尽心尽力地这样做着。我们相信,在今后未来的发展道上,安徽紫圩坊酒业有限公司会做到更大更强,让“生态农庄”、“健康饮酒”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一个领导的气魄有多大,这家企业的眼光就有多远。在郑胜生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热爱葡萄酒文化的企业家,而是中国新一代奋发崛起的本土企业家努力创业、前行的身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外先进技术和中国深厚文化的共同交融下,郑胜生将会谱写出属于中国人自己优美的葡萄酒曲,将会创造更加美丽辉煌的传奇。

19、汪国志,男,西南大学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2006年创建魅力庐江网,全面宣传展示庐江魅力,成为庐江走在互联网前沿的人。2009年,魅力庐江网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地方站点”。2010年10月成立庐江县金点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带领着年轻的互联网创业团队打造了安徽县级第一人气社区,魅力网旗下开始运营庐江美食网、庐江掼蛋网、庐江房产网、庐江人才网等门户网站,为庐江的互联网发展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2013年10月,魅力庐江网被合肥市经信委评定为“合肥第三方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1月成立安徽省庐江县优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开始筹建庐江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2015年5月1日产业园顺利开园。2015年6月24日庐江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获准合肥市命名。2015年7月16日产业园被庐江县人社局、庐江县财政局认定为“民营孵化”。2015年10月20日产业园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市级众创空间。2015年10月30日产业园被团省委、省人社厅、省经信委、省科技厅联合认定为“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创建单位”。2015年10月在县及团县委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组织成立了庐江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并当选为第一任协会会长。自此决心积聚庐年企业家群体力量,为助推庐江经济快速发展尽心尽力,为庐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锦上添花。

23、段宏亮:开发新产品、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在省股交中心创新板挂牌上市……近10年来,安徽省锐凌计量器制造有限公司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产品一举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产值年年翻番,成为国内计量行业的翘楚。“面向市场,我们专注于流量计、加油设备的研发制造,闯出一片新天地。”公司总经理段宏亮如是说。今年41岁的段宏亮10年来只专注做这一件事,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颇有几番传奇色彩。1996年,段宏亮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巢湖市经济协作办公室,2002年成为一汽安徽省一级代理商,2006年成立并注册安徽锐凌计量器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下海做汽车贸易,在巢湖和庐江都开设了分公司,2006年从这个行当退出了,感觉到汽车销售不适合我个人的发展。”段宏亮在做汽车贸易时,有一个客户抱怨说,平时加油站给多给少自己不知道。“当时我就琢磨有没有一种仪器能精确地测量出液体的流量呢?”段宏亮觉得这里面有商机,凭着自己对机械制造的热爱,他想改变这个现状。这是个很大的市场,段宏亮开始涉足这个行当。因为一无技术,二无专业团队,一切只能靠自己摸萦前行,创业初始亏损很大,连续亏损五年,但他一直鼓励自己“、、再!”不断寻找技术开发的突破口,遇到瓶颈期,向国家、省计量专家请教,邀请他们来公司攻克。同时走差异化发展之,将过去庞大的设备,浓缩成一个加油枪,方便、快捷、准确,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一走来,荆棘密布,但收获颇丰。如今公司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共申请专利20多项,段宏亮个人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发明制造生产的“准德”牌计量枪一举打破高端电子计量枪长期以来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和垄断,成为国产最好、性能价格比高的计量枪。“发明专利‘定量计量泵’,可以做到人泵一体。‘定时、定时、定流速’对能源节约会有巨大的贡献。”段宏亮自豪地说。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段宏亮就开办了电子商务公司。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笔订单,经销商业务员的成本在700元,而网销成本只需30元,并且信息传递更加快速敏捷。”公司网站在2013年安徽省互联网大会上获得最佳电子类(B2C)网站。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目前销售渠道建立完善,在国内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目前已拥有2万多个网络会员并在持续高速增长,现在成熟运营网站若干。线下经销商实体店销售,在国内拥有400多个线下区域经销商遍布全国各个省市;海外市场销售网络已逐步形成,产品已远销非洲、东南亚、南美、东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并取得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谈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段宏亮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研发为重点,不断创新,制造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建立起计量行业的O2O平台;开辟计量行业全新模式,让计量产品实体店开遍全国,计量产品网上超市家喻户晓;最终要将“锐凌”打造成计量行业里的阿里巴巴。“锐意进取、凌云壮志,是公司名字的由来。“段宏亮说,”我们一直在为建设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龙头公司而努力奋斗。其中公司股票今年在科技板上市就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通过登陆资本市场‘练步’,拓展融资渠道,推动转型升级。“针对企业的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持续盈利水平波动大、创新能力较弱、资金需求紧迫、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等特点,段宏亮探索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段宏亮认为“未来,只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形成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才能真正让创业创新持续发热。”

13、宋振,男,1984年生,安徽省庐江县人,中员,硕士,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与系统专业。宋振出生在庐江县汤池镇卅埠村的一个教师家庭,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自小在田野里打滚的野孩子,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2002年,宋振离开了养育他18年的家乡去西安求学,这一走就是12年。四年后,他获得了西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他半工半学完成了研究生学业,获得了西安科技大学电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硕士毕业后,在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从事三年多与风电相关的研究工作。离乡时日久,思乡情弥深。2013年,宋振与同为硕士生的妻子双双放弃了外企的优厚待遇,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庐江,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家乡做点实事。多年的农村生活,让他体验到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大都是因农村信息不畅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很难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另一方面很多优质的农产品没有很好的销。而他们大学所学的知识不正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么?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创业的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历经曲折坎坷。不经一番风霜苦,怎得梅花扑鼻香。凭借一番创业热情和拼劲,2014年初,宋振建立的庐江县第一个电子商务平台—E庐江网正式上线运营,“爱久微”生活微信平台也同步建立。该电商平台得到了庐江县委、县的重视和关爱,县委王民生成为E庐江网的第一个用户。随后,通过参与团县委大学生助学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推介,E庐江网的订单逐日增长,一天5个,10个,20个,最终达到了日订单80多个的业务量,这个成绩在县级平台中是不敢想象的。宋振不仅取得了运营效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然而,搭建平台的软、硬件投入,产品的库存,仓储物流费用、人力成本、宣传广告投入,让这个一开始只凭理想往前冲的青年创业者受了巨大的制约。在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及规划,前期巨大的投入和微薄的利润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半年后,宋振意识到光凭满腔热情还是不够的,必须要了解市场运营规律,只有创业理想和市场实际相结合,电商企业才能稳步发展。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运营中的E庐江网遇到了他的第二个投资人。白云春毫是庐江县茶叶公共品牌,并一直由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多年来,白云春毫系列产品的销售一直局限在庐江县内,销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走出安徽全国的想法一直萦绕在董事长赵玉贵的心头。赵玉贵为此想尽各种办法,参加全国各地茶展也收效甚微,开拓全国渠道举步维艰。几年来,赵玉贵一直在考虑发展电商经营,但由于地域的局限,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经营人才,没有人才妄谈发展。2014年10月,赵玉贵找到了宋振,谈了自己的想法,经过2个月的紧张筹备,于当年底成立了安徽白云春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不负有心人,这家以将“合肥农产品推向全国”为己任的电商企业在短短一年的经营中,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公司按既定规划稳步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营绩效,这让赵玉贵看到了庐江茶叶销向全国的希望。合肥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但很多却鲜为人知,由于产品的滞销,农民损失较大。面对这些情况,他们一方面对合肥的农产品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及销售渠道和消费者人群,做到基本信息清楚,心里有底;另一方面注重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研究,将合肥的农产品与合肥的地域文化、旅游相结合,让产品合肥味道、传承合肥文化和合肥,通过八个系列农产品打造出“合肥印象”的品牌形象。如今,针对茶叶系列的“合肥名片”已经完成3个细分方向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分别是针对互联网的“春系列”、针对庐江市场的“大美庐江”系列、针对合肥市场的“最美合肥”系列。让茶产品、地域文化、茶旅游相结合打造茶产业生态圈,形成互促互利的发展局面。白云春毫电商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设计、线上运营和线下供应链团队,入驻了天猫、淘宝、邮乐等多家电商平台,自建了E庐江网、白云春毫微信商城等自有平台,同时开展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目前,白云春毫等庐江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月销售额10多万元,并有望在3年内完成年销售1000万元的目标,以白云春毫茶叶作为电商经营的先锋力量,探索并走出一条适合合肥农产品的电商发展之。

17、张勇,我从2000年开始出门务工,到过江浙沪等地,接触过不同行业,开阔眼界,其中跑过运输,到工厂打过工,做也过建材生意。2008年后,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家乡龙桥铁矿、中远化工等规模企业的兴起,到处都见到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感觉到回乡发展有很大的机遇,于是就回乡创业。初始,在家乡搞过运输、开过矿场、办过窑厂,为龙桥铁矿等企业提供过建筑材料,但由于受到环保条件及对矿山资源政策的调整等因素影响,相关行业受到了。而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国家对基础投入的规模不断加大,重视了民生工程,又急需改善居住条件,看到了门窗加工行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过市场调研论证,于是在2012年到县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租用了厂房,成立了“安徽吉源门窗有限公司”。企业初创时,我们主要做门窗的外包加工业务。当时对市场不熟,大部分资金有需预先垫付,资金周转困难的条件下,起步。同时在自己创业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党组织的激励和指导下,我才会有新的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充分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于是2011年11月16日我荣幸加入中国这个光荣的组织,并接受党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员。2014年,我们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有了自己的建,扩大了生产的打算。尽管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前提下,县经济开发区仍然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出让了16000平方米的土地给我们作为建设生产。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用了近半年时间,新建了1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筑了近400米的水泥道,完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厂区绿化,新上了二条门窗铝材切割组装线,二条中空玻璃生产线。目前,新厂区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年加工10万平方米门窗的生产能力,今年力争完成三千万的产值计划。经过几年的打拼,由生疏了成熟,认识了朋友,认识了企业,认识了市场。本着诚实,诚实做事的,专心做好每一扇门窗,换位替每一位客户思考,认真地执行每一份合同,守信地兑现每一句承诺,使我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结交了很多得益的朋友。凡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我们将把小企业按大企业来管理,按大企业来经营。为此我们将首先搞好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各项企业规章制度,逐步完成质量认证、环保认证、资质认证、安全生产认证。建设好三只队伍。即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聘用职业经理。生产方式采用模块化管理,产品质量在过程中控制,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引进、意大利先进生产线,包括数控双头切割锯、数控自动四位组角机、五金装配机、幕墙高速立式四轴数控加工中心等,努力打造“数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一支创新能力的设计团队,向高档产品发展,包括应用智能雨感(下雨自动关窗)、电控变色玻璃(采光防紫外线)、隔离膜(隔音降噪)、光伏门窗(门窗变成热水器)等新产品和新工艺,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支熟练的专业施工队伍。聘用项目经理和熟练的工人,能将人性化的设计和优质的产品完美的呈现在客户面前。争取在三年内,产值过亿,并拥有自己的商标和自己的品牌。尽管我们仍面临人才短缺,资金困难的瓶颈,但我们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的平台,学好用好各级的优惠政策,努力打通人才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渠道,实现我们的创业目标。

16、张俊,男,汉族,中员,大专文化,现年39岁,庐江县第十六届代表,庐江县慈善协会副会长,合肥庐江商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安徽俊业制衣有限公司、安徽省富伟纺织有限公司、庐江县郭河大酒店有限公司、庐江县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庐江县俊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四家公司和一所培训学校的董事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9年张俊被评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农民工”;2012年,被评为庐江县创业明星;2013年,被评为庐江县优秀代表;2008-2013年连续5年,安徽俊业制衣有限公司被评为郭河镇年度经济发展“特别贡献”;2011-2013年,公司被评为郭河镇“纳税大户”;2010年3月,公司被庐江县“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11年4月,公司被郭河镇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张俊本人被评为庐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郭河镇招商引资“先进个人”;郭河镇“优秀企业家”;2010年10月,公司先后被安踏、阿依莲两个著名服装品牌定为“生产”;2014年,公司被安徽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定为服装实习。1994年,刚刚毕业的张俊回到回到家乡,为了生活,他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外出打工挣钱。打工之初,他做过驾驶员,卖过服装,进过工厂……单调重复的打工生活和微薄的工资收入,深深刺激了这位有识青年,他暗暗发奋:我是个吃了十几年寒窗苦的七尺男儿,难道天生就注定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吗?稍懂贸易的他,2000年春节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去了浙江,没有资金,他找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开始了自己的服装贸易生意,后来辗转于上海--昆山—浙江—,第一年就赚了50万。初战告捷,张俊树立了从事服装贸易的信心和决心。然而商场如战场,一次失误,他被骗得血本无归。困难之时,一些客户和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更加坚定了张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创业的信心。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风雨过后将会见彩虹。作为事业的有心人,在几年的摸爬滚打和探索中,他已经从一个白手起家的打工者,跃居成为服装行业的佼佼者,在上海创办一家羊毛衫加工企业,企业规模从几个人到几十人、再到几百人,解决了很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张俊在上海创业成功了,富裕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得知家乡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民象他当年一样在外辛苦打工,还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张俊坐不住了。2006年,他毅然放弃了在上海优越的投资,回到家乡郭河镇,斥资2000万创办“安徽省俊业制衣有限公司”,生产加工服装,吸纳农民工就业。当他看到众多的青壮年农民因缺乏就业技能而难以找到就业门现象后,又投资三十多万元,创办了“庐江县俊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安排农民工免费接受培训。学校开展电脑、服装加工、电工、焊工、家禽屠宰、玩具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实行就地转移安置。张俊一手开创了以公司为依托、以学校为、辐射带动农户,即“公司++农户”的全方位创业模式。农民兄弟在学到了先进的技术的同时,又能就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赢得了用工单位的尊重,收入也能显著提高。仅2009年就有1000名农民得到这样的扶持,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0多元。张俊虽是一位农民企业家,但他懂得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质量是企业的核心,懂得这些道理,更加激励了他对科技知识的追求。他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竭力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全能人才。只要学到技术,无论多远,他都想方设法去学习、参观,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并组建了自已的专业技术队伍,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几年来,他在学习上投入的费用就达几十万元。2014年,全球经济危机使很多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者停产,而张俊公司却以质量和信誉赢得了市场,订单源源不断。2014年3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参观了俊业制衣公司后,这位七旬老人连连称赞:“太意外了!没想到在安徽的一个小镇,能有如此漂亮干净的厂房,有如此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这些训练有素的员工!太意外了!这个公司发展前景我信得过……”这是高校领导对公司的真实评价。参观后他们与俊业公司当即签下了持久的战略合作协议。张俊的成功,有机遇、有勤奋、有敏锐的市场触角、有敢于不留退的闯劲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正是因为他的科技情结使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科技情结将是他勇立市场潮头、乘风破浪继续前进的重要支撑。几年来,张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科技的力量,凭着脚踏实地的苦干,从一个小老板到拥有数家企业的董事长;公司规模大了,效益好了,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而他却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从1995年回到家乡,每年重阳节,张俊都带着价值15000元的食品和服装到郭河镇三所敬老院陪老人过节;每年都拿出近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13年开始,每年都拿出10000元用于郭河中学教学励资金;历年来,张俊共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08年雪灾、汶川地震、家乡修、郭河敬老院等捐款达400000元之多。2013年8月,张俊又为县慈善协会捐助一辆价值10万元的公务车。2006年他个人出资30多万元修通了3000米的郭河镇昌盛街面道。2009年,张俊投资800万元创办郭河大酒店。俊业公司和郭河大酒店为本地农民工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使全镇及周边几个镇500多个农户,由只会在家守着几亩地过着穷日子的纯粹农民,变成了半工半农的新型农民;从原来不足5000元/年到年收入高达2-3万的中等收入人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俊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主动优质的服务、回报桑梓的真情赢得了各方的交口赞誉。不待扬鞭自奋蹄,张俊又在谋划下一步发展,那就是把安踏、阿依莲等世界知名企业引到庐江,建设合肥市乃至全省服装产业集群,企业用工规模达到3000人,更好为家乡制衣企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08、刘睿,男,现年26岁,中员,大学文化,2013年担任公司负责人兼总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到公司负责人兼总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奋敬业,忠诚自信,不仅保持了与生俱来的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更增添了他锐意创新、独树一帜的个性魅力;他干练豁达,务实严谨,像一个稳健睿智的舵手,引领航船朝着既定的目标远航。公司2013年成立以来,之所以帆正舵稳,始终保持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年销售收入已达2000万元,职工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创造了公司创建以来的历史最好业绩。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带领50余名员工,合心聚力,奋勇争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的同步增长;他依靠职工,创新求变,开辟了企业转型跨越的新径,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他时刻铭记“职工利益无小事”旨,做职工的贴心人,同职工们一道构建和谐企业,为公司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公司先后积极创建“安全质量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化工作等标准化管理。毋庸置疑一个成功的企业,须要有宏伟的目标支撑,企业领军人物的发展视野、进取、个性特质及超前意识等因素,会为实现目标突破积蓄无穷的潜力。2014年末,他综合公司的生产状况,结合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态势,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果断提出了结构调整,资本运营,人才强企的战略方针,并根据公司“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年度预算目标及实施措施---扎实做好传统产业,稳固车架、车厢板及附件市场地位,大力开拓国内汽车零部件及外贸市场;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实现由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公司增加新的营业增长点,使得做大做强公司的局面逐步形成。针对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慢的背景下,在他的统领下,公司2015年生产经营突显良好势头,其中公司产品销售额已达2000万元,对于一个成长型、刚成立2年时间公司,已较好的完成了年度预算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良好的基础管理,就像拥有一台高效运转的发动机,会为企业提供不懈的动力。他深知科学的基础管理,决定着公司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为此,他将管理的焦点聚焦于“质量”与“成本”上,因为质量是关乎公司市场信誉的根本,成本是影响效益的核心要素。一是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的质量,进一步优化了产品工艺流程,强化工艺标准,以工艺保质量,以工艺保效率;严格执行原材料到成品出公司前的全过程检验及一线操作工上序为下序把关制度,认真贯彻靠标加严、公差减半的质量要求;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并成立代表客户方督察小组,扩大随机抽查的覆盖率,确保客户手中的产品100%合格;重新修订了《产品质量惩制度》、《车架产品下线一次合格率检查考核办法》、《5S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罚分明,贯穿始终,促进了管理上水平。二是在公司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生产,即针对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特性,化整组为模块生产,提高了班组生产效率;对复杂和难度的工序,采用工装夹具,投入机器人生产设备,克服了工序对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困难,降低了劳动强度,初步形成了“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格局。目前公司已有77个品种,89个工序,基本实现了车架类产品操作工艺标准化,机器设备操作标准化。三是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实行了对标挖潜,大物资公开招标,阳光采购,压缩库存,降低生产材料消耗,公司一年来材料采购比质比价节约35万元,生产车间可控费用降低12.91%左右,可比产品成本降低3.83%以上,有效抵减了成本收入比重的上升,了公司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技术是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法宝。近二年,公司始终秉承“以技改赢市场”的经营,先后投资近三千万元购置了汽车纵梁辊型生产线、汽车纵梁三面冲生产线,等离子切割生产线等先进数控设备。公司投入巨资,引进消化先进的机加工设备,使得公司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跃升为省内同行业“第一梯队”。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否拥有人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强弱。一直以来,人才匮乏,特别是营销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他在制定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人才梯队建设列入重中之重,并狠抓了建设一支坚定、勇于创新高素质经营管理领导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有较强执行力的中层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及研发人才队伍、打造一支能技艺精湛操作能力强的技能人才队伍“四支队伍”建设,以人才“提素”撬动发展“提速”。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公司相继下发了《职工再学历励办法》、《星级员工实施办法》、《科技人员激励办法》等制度,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技能大赛、合理化活动,搭建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畅通选拔人才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活力。“让职工生活在和谐的中,让职工体现自身价值”是他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始终的人性化管理。他认为,职工的利益无小事,只有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发职工的创业。2015年,公司了职工公寓、职工餐厅、职工书屋、活动室;两次召开职代会,调整工资,并给一线员工增发了就餐补贴,全年人均收入36000元,比去年增长10%。;2015年,公司给各员工宿舍增添9台空调等实施,使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直以来,在总经理的关怀下,公司建立的帮困基金已经成为困难职工的。公司每年投入资金3万元,用于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确保了“送温暖”活动持久的开展,并连续多年为全公司职工进行了健康普查,为职工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公司深入贯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先后与100多名一线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打破职工身份界限,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更让职工感到内心踏实的是,他以宽阔的胸襟,始终依靠职工,团结职工,给职工吃定心丸,他向职工承诺:不减员,不降薪,不欠薪,职工收入提高10%。不仅如此,公司广开就业之,积极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解决了100余个家庭的就业问题,年带动农户增收超过100多万元。他以其智慧和汗水全部倾注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也为公司赢得了无数荣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劳、的全体员工一定能在总经理的带领下,以党的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两个解放,推进创新发展,为把公司做成车架总成、车厢板及附件内外汽车零部件驰名品牌,为实现建设百年企业的企业愿景而顽强拼搏,励精图治,奋力谱写新的历史华章。

02、王海燕,女。汉族,现年45岁。出生于1970年3月。现为庐江县金汤白云山庄酒店总经理。被聘为庐江县女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曾荣获安徽省农家乐品牌“徽姑娘”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全国新型女农民代表。长期从事于餐饮服务行业和现代新农业创新发展,所创建金汤白云山庄酒店被市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理事单位和“最具休闲特色”农家乐。曾获得市妇联“徽姑娘”大赛个人冠军、团体亚军、“最美徽姑娘”和“最佳风采”等荣誉称号。并在合肥市首届乡土菜大赛中赢得“合肥十大乡土菜”美誉。多次协助和企业等部门举办了各类大型活动,自64个国家的第24届世界模特小姐巡游山庄大型活动,驰名中外的嵩山少林武僧做客白云山庄,多届合肥汤池——茶文化节,国际汤池温泉节,合肥年货节和多场农家美食节活动。所创建山庄年均接待旅游客人数达1万多人,年旅游营业性收入突破600万元,其中本地农产品销售额比例较好,一度接近150万元。山庄新开发有机农事体验区300多亩,已形成以当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体,游客参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功能的发展新格局。围绕当地人文和乡土人情开发休闲产品,本地农耕文化,强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直接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帮助解决当地几十名农村妇女就业渠道,给她们创造机遇,化解就业难题,增加家庭收入。显示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03、王银川,2008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基层工作,通过多年的打拼,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现任安徽龙川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工地一线工作,从一名技术学徒做起,从基础放线到整个大楼竣工,历经2个春夏秋冬,这份工作让我学习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2010年参与了安徽新中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期生产线的建设项目,担任技术工程师。2011年全面负责庐江安德利龙桥分店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2012年年底,投资入股了原庐江橡胶密封件公司,从建筑转到橡塑行业,隔行如隔山,唯有从细节入手掌握技术,才能更好地成为管理者。从基层做起,直接面对客户,了解每位客户的需求。2013年6月份,正式收购了原庐江橡胶密封件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安徽龙川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企业至今,年销售量稳步增长。但是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我们仍走在前进的上,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为自己的事业涂抹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自己的企业拼搏出更大的舞台!

18、张艳,女,汉族,1978年10月出生,中国,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人,现任庐江县代表,庐江县妇代表。在庐江,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已被社会所广泛熟悉,因为在几年前就已经跻身于全县百家规模以上企业行列,2009年还取得了全县外贸出口企业排名第六的佳绩,在全县渔网行业出口中排名第一。随着企业知名度的不断上升,公司的总经理张艳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是一名善于梦想的女企业家。1998年,高中刚毕业的张艳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她随着打工的浪潮来到了上海,恰逢改制后重新焕发生机的上海中国三十四棉纺厂首批招聘工人,她很幸运地融入了这家知名企业,在生产线上工作不到半年,由于她勤劳好学、聪明能干,很快她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被提升为质检部主任,负责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白天工作晚上还上夜大学习充电,两年里她完成了英语四级和大专学科。由于勤奋好学,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她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按理说,她应该安安分分地珍惜并享受那样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可是她那颗不安分的心总在不断探寻她的人生梦想。她的梦想就是自己要创办公司,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她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在渔网渔具这个传统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因为,她的家乡地处巢湖之滨,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就有编制渔网的传统习惯,但产品大多是自给自足,创造的价值最多也仅仅只补贴家用,几乎不能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而外面的客商也不知道哪里有渔网供应的信息。她敏锐的目光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潜在的商机,经过深思熟虑后,她依然辞去了上海的优越工作,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用青春和热血来打造渔网产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闯出一条致富之。2000年,她回到家乡尝试创业,和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创办了“建华渔具网具厂”。由于项目选择准确,加之她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占领了国内渔具渔网市场的一定份额。随之产品产销的日益增长,凭借在上海短暂的闯荡经历和开阔的眼界,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她一面刻苦学习外语和相关的外贸知识,一面不分昼夜搜集商品信息,一年之间几乎跑遍了全国渔具生产厂家以及各种渔具展览交易会,从生产车间到展会现场,到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可喜的回报。2001年她的渔具产品终于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与韩国、日本、南非、等国际客户开始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贸易往来关系。销售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解决生产能力的问题。2004年在白山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扩建了30多间厂房,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善了工作。同年,“建华渔具网具厂”也更名为“安徽庐江县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并且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目前公司已经成功与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贸易伙伴关系。随着对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公司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全面树立“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社会”的人文。走“科技创新、技术发展”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始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严把质量关,通过各种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张艳同志还率先垂范,经常亲自下车间带领劳动生产,搞技术和创新研究。她利用自己的经验不断探索对产品进行更新,经她的产品外观型设计与2009年1月与5月分别获得了产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产品得到了客户广泛的欢迎和肯定,销售量迅速上升,公司2009年的销售收入一下子突破了150万美元,2010年再创新高突破了195万美元。2013年计划实现3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成功以后的她从不满足于现状,她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经营和做事原则。创业十多年来,她始终把“以诚经商,以信立业”这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经商准则作为事业成功的不二法宝。始终如一地诚信原则,一丝不苟的做事,赢得了社会和客户的广泛赞誉,工人信赖她,客户信任她,社会称赞她。公司的产销量每年在不断上升,她的客户每年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她的精心管理和领导下,十年来没有出现一次贸易上的差错,没有丢掉一个有价值客户。她的公司不仅为国家创造更多外汇和税收,而且每年都为周边村庄提供了许多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她与她的公司一起为镇域经济的发展,为家乡的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自己也不会想到,她在书写辉煌事业的同时,也在书写着自己美丽自豪的人生。立足庐江,世界,是她新的梦想。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企业发展,2010年7月,张艳同志应CITERLURES公司总裁的邀请,赴对渔具市场进行了深入考察调研,并就双方对未来贸易发展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回国后不久,她以法人的身份在合肥与客商合资注册了“安徽雅斯嘉渔需用品有限公司”。新的平台已经建立,新的希望正在孕育,新的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她的聪颖与机智,还有她丰富的商业经历和永不言败的创业,她的公司将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带领她的公司团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创造新的辉煌。1999-2000年公司被省对外经贸委、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授予“出口创汇企业”。2001年她的产品被录入《中国出口商品数据库》。2004年6月公司被庐江县,文化旅游局评为“旅游生产示范型企业”。2005年4月公司被庐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庐江县个体劳动者民营企业协会评为“优秀诚信企业”。2005年元月公司被巢湖文明办、巢湖工商局、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评为“优秀诚信私营企业”。2006年2月安徽雅斯佳渔具用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会员单位”。2009年2月,在CHINAFISHSHOW渔具展会上公司的产品荣获新产品开发一等。2011年12月,公司产品荣获“安徽省首届旅游商品优秀”。2013年3月,公司被白山镇党委授予“先进单位”,公司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2005年张艳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2008年7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上任命她担任党支部,由于她出色的模范带头作用,张艳同志被白山镇党委评为“优秀员”荣誉称号。称号。2008年3月,被授予原巢湖市“巾帼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08年8月,张艳的家庭被巢湖市委宣传部授予“婚育文明户”;2008年9月,获庐江县十大“巾帼创业新星”荣誉称号;2008年10月当选庐江县第九届妇女代表,2009年3月,被庐江县白山镇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6月,张艳被评为优秀员;2011年3月份被省工商联、省妇联评为安徽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2011年3月被庐江县委授予庐江县首届“十大女杰”荣誉称号。2011年12月被当选为庐江县代表。2012年7月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民营企业十大创新人物;合肥市青年创业者;2013年1月荣获庐江县创业明星,2013年3月荣获庐江县“建功标兵”2013年11月,当选庐江县第十届妇女代表。事业成功后,她时刻不忘回会,她多次携带财物慰问当地敬老院,帮助贫困家庭,积极参与“两节”送温暖活动,在汶川、玉树地震后第一时间带头捐款捐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实现梦想的张艳,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满,她在时刻提醒自己,创业的并不平坦,未来的还很长很长,只有不断去努力适应,不断去奋斗拼搏,自己更大更美得梦想才能实现。我们期待她,绽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加绚丽灿烂!

庐江县“双创之星”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在全县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创业、创新成为推动庐江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动力和源泉,根据县委办、县办庐办发〔2015〕42号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庐江县“双创之星”(创业明星、创业标兵)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各镇(园区)、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和提名推荐。经推荐并广泛征求各镇(园区)、县直有关部门,以及部分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后,确定了入围候选人名单;现对入围候选人开通网络投票,欢迎全社会积极参与评选。

20、郁淯,2003年从江苏无锡人来庐江创办企业,系安徽新中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坐落在合肥市庐江龙桥工业园,注册资本9000万元。经过多年的创业和发展,目前,公司总资产5.6亿元,占地面积1500多亩,现有员工560多人。公司主要以硫资源为产业链,矿、酸、肥结合,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精品化工,公司主要产品为铁精粉、磷酸一铵。2014年销售收入44579万元。2003年,原庐江化工集团遇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工厂组织瘫痪,职工思想混乱,躁动,引发职工大规模集体,在这举步维艰的时刻。郁淯同志从江苏无锡来到庐江接手了这个企业,他勇敢揭开了庐江县国有企业试点工作序幕。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这个拥有1500多名职工的国有老企业成功实行了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工作,为庐江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探索出一条成功之。2008年,市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新中远公司也象全国大多数企业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条生产线停产,一线工人放假,职工思想出现波动。作为企业负责人,他深感自己担负的责任重大。怎样在危机中稳定职工队伍,在逆境中坚定员工信心,既是一项任务,又是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面对着严竣的经济形势,郁淯在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工会为副组长的“共约创和”领导组,向广大员工庄严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变化,郁淯总经理审时度势,用发展的观点破解难题,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上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抓住国内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振兴计划的有利时机,凝神聚力进行项目建设。他联合倍丰农资集团、安徽辉隆农资集团等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共同投资3亿多元,在庐南重化工建设“3250”项目工程。投资建设二套12万吨/年硫酸生产线、一套10万吨/年磷铵生产线和一套50万吨/年硫铁矿采选项目,与此项工程配套的通电、通水、通工程陆续竣工,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投产当年即实现税收1500多万元,不仅放假职工陆续重返工作岗位,而且还解决了附近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些工程建设不仅加速了庐江县经济建设,也极大地稳定职工队伍,坚定了他们扎根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上级党委和的关心下,2011年,在郁淯同志的不断要求下,新中远公司成立党委和工会组织,他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党群和工会组织优势,将培养成,将培养成,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很多务实性工作:配合职能部门举办安全教育、岗前教育、职能技术培训活动等具体事务;成立了公司篮球队,每逢节假日,开展球队厂际联赛及节日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工厂气氛,调动了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展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宣染了“建设和谐企业、和谐乡村”的氛围,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郁淯同志作为总经理,他时时心系困难职工。为了响应号召,保稳定、促和谐,他最大限度地职工的权益,多年来,新中远公司没有因暂时困难解聘一名员工,没有让一名员工再次失业。特别困难的职工,工会组织人员给他们送温暖。历年来公司每年给全体员工薪酬在原有基础上调8~10%,把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作为组织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目标,在企业发展和效率效益提高基础上,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富裕的良性互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真情关爱企业员工。他不仅对本公司员工关心,对周边的群众也经常送去关爱,每年公司对对周边村里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都予以救助,对周边困难群众不仅给予照顾优先就业还予以帮扶,帮助周边村民修、架电和为生活用水困难的村庄接通了自来水。企业不仅注重自身发展,还带到周边群众致富,新中远大部分职工都是周边的农民工。郁淯同志为庐南重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2008年初,化肥市场行情看涨,为了节能挖潜扩大产能,新中远公司决定对原4万吨/年硫酸系统进行扩能技改,当时正遇百年不遇的自然雪灾,技改困难重重。郁淯同志每天都亲临现场,和一线工人战斗在一起。时值春节之际,他放弃了很多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吃住在一线,用亲身的行动树立起一面旗帜,鼓舞着其他、职工为企业日夜奋战,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公司下达的技改任务,当年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发展企业经济的同时不忘安全环保工作,他要求开展矿山采选、硫酸、磷铵、尾矿库、余热发电等项目的立项、选址、备案、安评、环评、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森林植被恢复等工作都要注重安全环保工作,始终将在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外部协调工作放在首位。凡是牵涉群众利益诸多问题,他从不推诿责任,几年来始终亲临协调第一线,耐心细致地做协调解释工作。通过与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化解了一些突出矛盾,缓和了厂群关系,使厂区周边综合大为改善,塑造了新中远公司良好的和谐企业形象。他在创业的同时始终注重科技创新,以“科技先导、以人为本、节能循环”为发展。先后获得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安徽省名牌产品和安徽省质量;产品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已研发了50多个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有16项发明专利通过实审。企业技术团队研发的“低品位硫铁矿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获得“安徽省科技”,荣获“合肥市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全国石化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公司被列为“全国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公司被评为“全国石油化工十一五优秀民营企业”,企业也因此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更与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今年他荣幸地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

10、朱迎财,黄屯是庐江县的毛竹之乡,沿黄屯河上溯,在崇山峻岭之中,处处是一片片金的竹海,竹浪翻滚,涛声阵阵,山脚下是村庄,黄屯人民就居住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千百年来,黄屯人民靠山吃山,用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将毛竹编成各种竹器,运到黄屯街上叫卖,商人们再经黄屯河、县河运往各地出售。黄屯现有毛竹近两万亩,年产毛竹二千万斤,生产的竹器有竹席、竹床、竹椅、竹箩、竹筐、竹筛、竹扫帚、竹筷及各种竹工艺品,毛竹还是建筑用的脚手架、竹笆,塑料大棚用的支架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竹制品渐渐被其它产品替代或不用了,如竹床、竹筐人家就很少用了,竹箩、竹筛被塑料制品代替了,近年来,国家又使用竹脚手架,塑料大棚用的竹支架也被钢支架代替了。竹制品的出何在?龙桥镇安定村阴洼组农民朱迎财初中毕业后,走出贫困的山村到外地去打工。他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从事不锈钢装璜生意。安吉地处天目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毛竹产地之一,总理亲笔题写:“中国第一竹乡”。安吉的竹产品加工贸易做得非常出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等,年产值140亿,占全国竹产品产值的18%,而安吉的竹产量只占全国的1.4%,拥有毛竹近60万亩。这里几乎家家编织,各类竹制品厂和竹工艺品厂比比皆是,组织成立了各种竹行业协会,协调资源、加工、贸易间的衔接和关系,同时大力扶持,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朱迎财同志想,安吉的竹制品加工搞得这样好,我老家黄屯盛产毛竹,我为什么不可以回家试试呢?他回到老家黄屯,通过调查了解,知道黄屯的竹器在庐江享有盛名,但如今已经了,家乡亦曾办有竹器厂,但很快就倒闭了,他又了解到无为县和舒城县亦曾办有竹器厂,但都很快就倒闭了,原因是我们这里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链。朱迎财想,要想在家乡发展竹器产业,首先必须依托安吉的市场。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2011年,朱迎财买来了机器,开始了竹器生产。他的创业举动获得了安定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村支两委为他协调了场地和供电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他的产品运到了安吉,可是由于质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这时家人的反对、资金的困难等诸多压力向他压来,但朱迎财选择了。四年来,朱迎财涉过了一个个险滩,产品终于获得了安吉市场的认可,经济效益也渐渐好起来,规模也渐渐扩大了,生产线由原来的一台套扩展到2.5台套,年产值达到了800万元。如此同时,他的竹器厂也给当地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一是解决了当地20余人的就业,二是提高了竹的附加值,在朱迎财未办竹器厂之前,黄屯毛竹每百斤25元左右,主要销往为塑料大棚支架用,竹器厂生产后,毛竹每百斤涨到35元左右,高峰时达40元。从去年开始,已不需要毛竹,毛竹价格跌至每百斤32元,黄屯、刘屯、枞阳、无为的毛竹绝大部分都销给了竹器厂,如果没有竹器厂,我地毛竹将无法销售出去,价格也会跌至20元以下,这将严重打击黄屯的毛竹生产,因为毛竹三年不砍,将影响到毛竹的繁殖,竹园就会。如今,朱迎财的产品在安吉已经有了很好的信誉度,产品供不应求。他也有了雄心壮志,想在家乡扩大生产规模,在为安吉市场提供初级产品的同时,渐渐生产一些自己的产品,如竹筷、香芯等,稳扎稳打,渐渐发展壮大。他的想法获得了龙桥镇党委和安定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镇党委从发展黄屯特色产业、打造黄屯生态旅游业的高度来扶持发展该厂。安定村为他承租土地16亩,并将老永安村部提供给他做厂房,龙桥镇党委也特意将老永安小学提供给竹器厂。目前,该厂土地承租、土地平整工作已结束,正在兴建厂房,预计年底能够将厂房建好,明年开春新厂正式生产,总投入资金100余万元,镇村正在为该厂协调供电增容等事。新厂共上7条生产线,年产值在2500万元左右。朱迎财创办的竹器加工厂在我地是个新型特色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黄屯竹乡的知名度,为龙桥镇党委提出的发展黄屯特色产业、打造黄屯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呼吁县委县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让该厂稳步发展下去,期望一花引来百花开,创造黄屯美好的未来。

15、松:一份耕耘,几多硕果。遥想几年前,松仅是在安徽武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普通施工管理工作。经过几年打拼,积蓄了一定资金,成为承包人,分工包干,承接送变电工程建设项目。于2011年2月成立了安徽武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这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事业征程中的挑战。他知道,在送变电行业有着太多的知识值得自己学习。但他没有,昂首向前,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按时按质完成。他在承建的每个项目,都秉承“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并将此运用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质量、安全体系,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2012年公司工程营业收入8000万元。松由此尝到了送变电行业的甜头,也切身体会到了工程的工期、质量和安全对送变电行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经常讲这一句话:“我的每一个项目,不要求利润有多高,但必须确保工期又好有快,并且安全无隐患、无事故。”这正是他在以后对承建工程的工作指南。严格的管理、优良的质量、安全的施工使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几年间工程涉及云南、广东、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市,工人和管理人员达三千多人,年产值近一个亿,被罗河镇评为纳税大户。他在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到处争项目,包工程,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创业,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带动了一些村民发家致富。在他眼里,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工地上,有他挥汗奔走检查的足迹,在大小会议上,有他严格而清晰的再三要求。为了统一,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公司连年多次召开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工作会议,并组织质量、安全大检查,在各施工组交叉检查与学习活动。“质量、安全、信誉、和诣”八字充分展示了余中一创新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也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地基础。近年来,公司招聘吸纳再就业人员100余人,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他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对外学习培训,对内采取讲授培训的办法,从专业知识、业务管理到计算机操作进行培训,给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松同志致富不忘乡亲,对镇村工作也十分支持,在村级道建设中,他先后捐款20万,弥补了村级资金缺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事业,对五保贫困户,逢年过节,松同志都时常周济,送去关怀和温暖。同时他不忘家乡基础教育,在罗河中心小学设立武翔学金,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灾情就是民生。“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松立即组织公司职工抗震救灾,公司和职工捐款10多万元,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松多年来的努力,他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县、镇党委、的肯定。

12、宋建华,男,庐江县柯坦镇人,中员,大专学历,庐江县飞达服饰制品厂党支部、法人代表,庐江县天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经理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经济管理系班大专专业证书班结业,曾任原葛庙乡团委副、乡文化站、乡党政办主任、原乐桥区经委办公室主任、区经委乡镇企业审计室及统计室主办、庐江县羽绒厂副厂长、厂长(法人代表)、上海飞达服装总厂庐江分厂厂长(法人代表)等职。1997年,2000年自主创业。2006年再创业至今。主要事迹:1、服装产业是乐桥镇传统的支柱产业,他从一枝独秀开始,坚守此行业,率领他的一帮团队奋力打拼10余年,留住了人才,留住了资源,留住了客户,留住了产业。为使该产业在乐桥进一步壮大,他还积极主动帮助牵线搭桥,13年成功地将亿元企业百士德招商入住乐桥工业园,使得乐桥镇服装产业由90年代初的一家,迅变成40多家,产业工人由当初的不足200人,壮大成3000多人,为乐桥镇一跃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外贸出口服装集散地助注了强劲动力。为使乐桥服装产业锦上添花,他本人积极联谊合作伙伴,通过招商,2014年12月由成功地创办了庐江县天达服饰有限公司,使得该企业年税收50万,递增到100万元规模。

24、夏元仓,男,1979年2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芮岗村,1987年就读于芮岗村小学,1993年上芮岗中学,1995年初中毕业,1996进入庐江美术学校,1998年毕业。1998年开始进入制作工艺品行业,进入福建省长乐市福登工艺品有限公司(台资企业)从事雕刻工作。2002年是从事工艺品行业的转折点,进入福建省工艺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福建省闽侯闽兴编织品有限公司工作,2004年升任公司科技开发部副经理,2005年当选为闽侯县“十佳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10年辞职,同年3月创建自己的工艺品公司,安徽省庐江县新叶工艺品有限公司,随着订单的增多,2013年公司的厂房又原来的300平米,增加到3000平米,产值也翻了一番,2014年光荣的加入中国,事业也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同时也更加的明白,作为一名员的义务和责任!如今“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党的大好政策之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学习科学知识,怀揣热情的投入科学生产经营中。以诚信经商诚实的原则,为新时期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11、汤流宏,男,1979年3月出生,汉族,庐城镇人,2002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大专文化,中员,2002年8月-2007年6月在庐江县双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任技术员、项目经理、副经理、总经理等职,2012年7月任公司代表人。自2012年任公司代表人以来,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057.5万元增至6000万元,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400余万元增至4292万元,产值由原来的3000万提升至亿元,2014年完成产值8612万元,入库建安税收225.8万余元,2015年度预计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所承建的工程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受到了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公司被安徽省地方税务局授予“2012-2013年纳税信用等级”单位,连续多年被矾山镇授予“纳税先进单位”和“纳税大户”,连续16年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本人也连续多年被矾山镇授予“优秀员”称号,2010年开始当选为庐江县代表、第十一届党代表、县工商联代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公司从单一的建筑施工资质增加市政、装璜和开发,几年来成功在矾山镇政务新区开发建设了集居住、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鑫凤商业广场项目(54000M2),在白山镇政务新区开发建设了集居住、购物为一体的同盛大街项目(24000M2),总投资额9000余万元;累计安排就业人员达到600多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业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他却从来没有忘记回会,致富思源,承担一名企业家应有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向特困大学生、困难、特困户、敬老院及家乡村村通工程捐款捐物累计达20余万元,献出了一份爱心。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和代表,始终关注社会稳定与发展,不辱,履行职责,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在工作中,严于律已,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线、方针、政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扎扎实实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无愧于党和赋予的各种荣誉和称号。

06、伍忠俊,男,现年40岁,高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大埂村民组,曾从事过水产养殖、珍珠养殖,于2003年从事瓜子、花生仁、兰花豆等炒货食品经营,经营场所位于庐江县白湖镇杨柳工业园,经过不断钻研与探索,自创“半日闲”牌系列产品,产品经手工炒制,独具徽派地方特色;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伍忠俊本人肯吃苦、善钻研,积极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创新配方,产品向营养、卫生、美味,保健等方面发展,加之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较好。公司产品有“半日闲”牌西瓜子、白瓜子、茶瓜子、南瓜子、吊瓜子、原香瓜子、五香瓜子、奶香瓜子、冰瓜子、花生米、水煮花生、兰花豆、怪味豆和圣女果等系列。产品销售已覆盖本县各家超市与乡村市场,省内市场主要有巢湖、合肥、铜陵、安庆、淮南、淮北等城市,省外在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点。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加大,社会信誉的逐步提高,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面对炒货食品行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强有力引导下,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

2016年1月18日

05、史世斌,1970年生,安徽省庐江县人,2001年前厦门创业,2003年底,在庐江县石头镇注册成立安徽万磁电子有限公司,经过近八年的艰苦努力,公司现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和办公设施3万多平方米。员工300多人,2011年完成产值3个亿,利税近3000万元,成为安徽省磁性材料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的荣誉。自创业始,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在社会的支持下,史世斌先生背负着做一流产品,创百年品牌的梦想,一直秉承“诚信、尊重、人本、卓越”的经营,带领全体万磁人孜孜不倦地抓管理,抓技术,抓品质,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众多知名品牌的信任和支持,成功跻身于永磁磁性材料行业前列。公司在厦门、东莞、苏州、青岛和重庆均有分支机构,初步建成了一个强劲的市场营销体系。史世斌先生在家乡创业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厦门、庐江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0年12月底,厦门庐江商会在厦门成立,史世斌先生当选为第一届会长。

14、张永宜,1999年7月,高考失利,村里的老从小看着我长大,他对我的父亲说,永宜在读书这块没能尽显才智,不过为人忠厚老实,守着家乡土地还能有所发展。张永宜便留在家种地,农闲时就收购些鸡蛋,自己用板车拖着箩筐,在村里各处呦喝收蛋。我把收购来的鸡蛋用拖拉机运输到合肥售卖。在这个过程中,我地发现,90年代中后期,合肥的不少市民早餐桌上开始有了咸鸭蛋,我通过打听了解到当时合肥市场上售卖的鸭蛋,很多都是从江西运输过来的,那么,鸭蛋在未来发展中是有强大的市场的。为什么不在家乡养鸭卖鸭蛋呢?由此我萌生了养鸭的想法。1999年10月,我借了钱,租了水面,引进1600只良种鸭,在河边搭建了一个茅草大棚,大棚里还搬来一张床,从此开始了与鸭为伴的生活。“当时这些鸭可都宠得跟宝贝一样的,不管夏天鸭粪散发的气味多难闻,我都睡在鸭棚里。”更的还是雨雪天,,味不说,一脚踩进去,污水、鸭粪、混合着稻草“滋滋”作响。而且棚顶上风一刮,茅草乱飞,用梯子爬到大棚上,用重物压着棚顶,鸭安全了,而我却淋得像个落汤鸡。万事开头难,我边学边钻研边实践,靠着一股韧劲和吃苦耐劳,当年就收获鸭蛋2万公斤,净赚1万余元。初战告捷,信心倍增。2000年,我又增建1幢大棚,饲养蛋鸭3600只。时值县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看准蛋鸭饲养业的好形势,我想到了邻里周边许多农户,和我当初一样,有致富想法而没办法,大棚饲养蛋鸭简单易学增收快,是农村一条值得推广的致富,我把自己的想法向乡村干部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乡村两级推动下,这一年,我村就有7户跟着我学起蛋鸭饲养,建了9幢大棚,饲养蛋鸭16000多只。当年,棚均纯收入近2万元。为更好推动家乡大棚蛋鸭饲养业发展,解决饲养户饲料、鸭蛋购销后顾之忧,2001年,我自筹资金创办蛋鸭养殖服务公司,义务担起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重任。2002年,在县乡领导扶持下,我又牵头成立了“庐江县蛋鸭养殖协会”,把养殖户更进一步地组织到了一起。几年下来,协会带动蛋鸭饲养发展到228棚、36万只,初具了产业规模。这时,如何推动家乡蛋鸭饲养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富民兴乡的产业,又成为我整天思考着的一个问题。2005年,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500多万元,18亩,先后创办年产2万吨颗粒饲料的安徽庐江县怡浓工贸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年产600吨蛋制品的庐江县农旺蛋鸭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注册了“永宜”、“柯坦”商标。至此,我个人创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由以农为主转向了工农结合。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合作社工作也开展得更有声色,柯坦蛋鸭饲养业的影响也更大。对登门学习、寻求帮助的养殖户,我总是热情相待,有求必应,光每年为一些启动资金困难的农户垫支生产费用就达二、三百万元。2014年,我个人已新建起2个标准化蛋鸭饲养小区和一个新型环保笼养蛋鸭标准化养殖场,所创办生产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已达60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的养鸭大棚也已发展到538幢,年饲养蛋鸭90多万只、产鸭蛋1.8万吨,创产值1亿多元。鲜鸭蛋和鸭蛋制品已销往江苏、上海、等地,货畅通,蛋鸭饲养业正朝着农业产业化方向稳步发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打拼,我本人现已集怡浓饲料公司、新果食品公司、农旺蛋鸭专业合作社。总资产达8000多万元,年创利1000多万元,本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13年被选为合肥市代表,曾获青年创业标兵等荣誉。回顾我的创业经历,我个人主要有四点体会:一是事在人为,在脚下,业在人创,靠的是一份勤劳、信心和。二是事业没有高低之分,行行出状元,农村也是一片广阔的创业天地,大有可为。三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奉献更能体现创业的价值,众人同行更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四是要相信党的政策,依靠党的政策。把握和用好政策机遇,积极进取,勇于闯,善于创,富而思进,永不停步。对今后本人创业计划:一是继续推动地方蛋鸭饲养产业化,扩建年产10万吨颗粒饲料加工生产线;二是加快笼养蛋鸭饲养小区建设,应用推广新型环保、绿色安全饲养方式;三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参与农村发展。拟流转承租农村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稻,并发展种养结合,发展沼气生产,通过沼液肥田,发展观光农业。目前,宋振的地方农产品电商经营之渐渐正轨,电商创业之梦也在逐步实现,前进的每一步都饱含党和的关怀,县委王民生对刚刚起步的庐江电商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县委宣传部、县商务局、人社局、团县委等部门在农产品资源对接、宣传推介和人才对接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县域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面向未来,宋振踌躇满志。同时,他也地认识到,虽然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电商向农村延伸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服务农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不够,需要各级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宣传推介,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农村,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入农村,带动一批农村创客,农村电商工作才能做稳、做深、做出成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