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育的智库 师者之师的沃土?温州市学业水平测试
“登陆网络,我们家长可以随时查看系统对孩子的成绩分析,了解孩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成绩报告单,这真的很了不起。”瓯海中学高三学生家长林先生说。
走进如今的课堂,你会发现讲授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变革:鹿城区进行了基于“备课改进”项目的实践与探索,洞头区不断推进小班化教育的“三导式”课堂变革构建行动,经开区实施基于“作业单”的互助课堂构建行动,龙湾区进行“学本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平阳县以“项目学评”促进学业评价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仅以2013年到2015年的统计为例,在市教研院教研员的指导下,我市教师就获得业务竞赛省二等以上456项,论文省二等以上188项,课题省二等以上54项。仅2015年一年,获省级精品课程就达40项,多项赛事获总量与质量居全省第一已是常态。
2010年,市教研院启动了“精品课程培育项目”在长三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迄今我市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获五届蝉联全省各地市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精品课程41门,“培育精品课程”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教研亮点工作。同时引导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参与课程,积极探索中职单招单考,狠抓学业水平测试。
过去的三年,“爱阅读”成了我市中小学校园的一大热词。2014年初,温州市教研院联合温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中心、温州市教育宣传中心等单位,启动了“爱阅读”系列活动,用一本本有温度、富的好书,丰富孩子们的家园。
如今温州教研院有教(科)研员47人,其中第一层次教师共24人,第二层次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12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6人,市名师14人;7人获市级“拔尖人才”称号,1人为“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12人为第二层次培养人选、7人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温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们是引领温州教育教学发展的智囊团,集教育教学智库之能量,起草出台“一揽子”重大教育方案,主动为温州教育教学发展献计献策;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战斗机,以师者之师的身份,俯首甘为人梯,促进温州教育内核的发展他们,就是可亲可敬的温州教研人。
基于十余年区域课程的实践基础,市教研院在做新一轮的顶层设计时,提出了六大项目及所覆盖的二十一个子项目,形成了《温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项目指南》。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价值取向出发,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面向教师
面向课堂
林先生口中的“网络”是由市教研院去年1月聚焦高中新学考选考精心打造上线的云阅卷平台。该院去年上半年开始实行网络统一阅卷工作,有效模拟高考程序;去年下半年组织新学考选考网络阅卷24.7万份,为我市第一次遵循“七选三”高考规则构建新学考选考数据模型,形成了诊断单、班级、学校、县(市、区)、市级教研数据等五级数据系统,受到了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从《温州市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到《关于进一步提高温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从《温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关于推进中小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这些温州重要教育文件的拟定和出台,都凝聚着温州教研人的智慧和贡献。
作为区域课程径的主要设计方,市教研院在分析本区域基础与行动策略的前提下,着力激发全市各个学段课堂变革的内驱力,收获了累累硕果。“校本教研的行动与创新”经验成为全国典型,2012年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一等;“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验收活动”历时5年,对全市所有农村学校教师实现了全覆盖;2013年9月,全市正式启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并加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学试点项目”,研究获得浙江省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
引领专业发展
温州日报记者潘舒畅
而这只是市教研院为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教研院不断深化课程,全面推动了温州教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从2004年组织编写9册《话说温州》教材开始,到2007年高中《温州文化源流》地方教材出版再到21册温州市中职文化课程地方实验教材,经过十年耕耘,市教研院集体研究《以“瓯越文化课程群”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区域推进模式》荣获国家教学二等。
提升综合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全体教研人仍将继续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杠杆”作用。
去年5月,温州市“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表彰大会在实验小学举行,来市(县、区)各校的90位学生受到表彰。
面向学生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人民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波说:“教研院非常智慧,创新了很多好的教研做法,比如一线教研工作办法,就是派我们教研员具体联系下面的学校,这在全省也是一个创新的举措。再比如说云教研,通过这种方式,把温州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拉近。”
面向咨政
面向课程
深化研究
“三小”培养计划,是温州市教研院面向学生开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08年,“小数学家”评选活动启动;2010年,《温州市“三小”培养活动方案(试行)》出台,“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全面铺开。“三小”评选励每年一次,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设,至今共评选出“小数学家”180名,“小科学家”150名、“小文学家”150名。2015年,各“三小”学校结合培养计划,着力开发“三小”实践课程,建立适合新一代数学、文学、科学人才健康成长教育机制,打造温州特色教育品牌。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为行政科学决策服务,参与起草并出台了一揽子重大教育方案,主动为温州教育教学发展献计献策。”市教研院院长胡玫说。
“温州是教育大市,各种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事关千家万户。因此,我们要着力发挥市教研院作为温州教育智库的积极作用。”温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如是说。
近几年,全院教科研员共出版专著30余部,组织编著出版地方课程教材60余册。教科研员课题获省二等以上几十项。
“他们不仅在专业上给我们指导,更在上给我们鼓励,他们在课堂和科研方面,都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导师,他们承担的是一个全体的专业发展重任。”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林甲景如是说。
三年时光,市教研院六次研发中小学“爱阅读”寒暑假书目,为基层学校提供有地域特色的参考书单;先后成立市、县(市、区)两级“爱阅读”公益指导团,助推乡村学校开展“爱阅读”行动;开展“推动读书年度人物”“爱阅读”榜样教室()、“爱阅读”榜样学校(家庭)等三项评比,从不同层面激励和表彰了阅读推广人和阅读推广单位;《温州教育》多次策划“爱阅读”专刊,“全民阅读”三年来,“爱阅读”系列活动在我市中小学校蔚然成风,为书香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教研员们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引领不仅在校长,更在于广大一线教师。优质课、论文、案例、课程、课题、学科素养等各种评比,专题教研活动、专题培训、学术节等各种平台,教研员的点拨、名师的引领、跨校师徒结对的指导等各种学习,让温州教师“八仙过海各显”。
今天,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迎来了六十周年华诞。从六十年前的教学研究室到十二年前合并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从当年28个人挤在鼓楼街二楼4个小小的办公室到如今斩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重量级荣誉一代代教研人始终饱含教育情怀、高擎学术理想火把,秉承“成己为人达己”的,风雨兼程,革故鼎新,谱写了一首不断促进温州教育内涵提升的华丽篇章,亦是新中国独特教科研体系的生动缩影。
迸发智库力量
60年来,市教研院红山著青史,白纸绘蓝图,赢得了“温州教育智库”的美誉。
“温州教研院紧紧围绕温州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牢牢抓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牢记,把握规律,潜心研究,加强引领,推动实践,尤其近年来积极推动课程和课堂变革,为温州教育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郑建海局长说。